我们的头脑中,或许被塞满了“僵尸观点” | 海外风向书单200114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真正认识当下的国际经济局势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虽然各式各样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充斥着我们的世界,但社会依然陷入种种对经济学的荒谬误解,Arguing with Zombies(《与僵尸争论》)的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aul Krugman将这些错误的观念称为“僵尸观点”。他认为,这些观点本该因学术解析和科学实证而消灭,却因既得利益者的不断倡议而深埋于我们的头脑之中。
Paul Krugman既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这本书集结了他的九十多篇专栏文章,并提炼出18个关键主题。每章节皆为读者带来一篇立论清晰、充满力量的综观导读,衔接着浅显易懂,又能增长见闻的犀利评析,为读者破除一个个殭尸观点,它们涵盖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政策问题:医疗保健、税收改革、社会保障、贸易战争等。本书明快生动地诠释了近二十年来全美、乃至全球的政经局势,为人们提供了一把观念的钥匙,以揭示潜藏在政经问题背后的实质,为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提供了一份有意义的参考。
除了这本清理经济学过时观点的Arguing with Zombies,本期书单还有讨论连锁快餐店与黑人民权运动之间复杂吊诡的关系的Franchise;一个犹太人开的,在水晶之夜被砸毁的书店的故事A Bookshop in Berlin;讲述拉拉在亲密关系中遭遇的情感暴力的In the Dream House;回溯冷战时期,苏联在世界各地的援建项目,开启另一种全球化的Architecture in Global Socialism……
(文末可投票与打赏支持,谢谢各位~)
·黑人权利前沿阵地的连锁快餐店,演变为侵蚀黑人健康的恶之源
2014年夏密苏里州弗格森市的种族抗议中,当地的一家麦当劳成了冲突现场的地标;另一方面,因过量食用快餐,黑人的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白人。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Marcia Chatelain的《连锁快餐》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本书认为,在黑人民权运动中,反种族主义者将黑人经营的企业视为黑人争取平等公民权的手段以及目的,通过大量黑人成功经营企业的案例,证明黑人并没有低人一等,也以此使黑人的财富不被白人攫取。在诸多企业模式中,以麦当劳为代表的连锁快餐因其易上手易复制而被相中为黑人企业的不二之选,也因其廉价而成为黑人消费者的首选。因此,黑人社区不断挤进越来越多的连锁快餐店,社区居民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小。黑人权利前沿阵地的连锁快餐店,演变为侵蚀黑人健康的恶之源。
·奠定当今世界的启蒙观念只是启蒙运动中的一部分,激进启蒙为什么在昙花一现之后最终走向失败?
当今世界是奠基于17-19世纪的启蒙运动之上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奠定当今世界的启蒙观念只是启蒙运动中的一部分。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Jonathan I. Israel以一本厚达1000多页的煌煌巨著,深化了他多年来不断探索的主题:启蒙阵营中的激进启蒙为什么在昙花一现之后最终走向失败。
本书认为,不同于温和启蒙者提倡纯粹的直接民主,激进启蒙者对普罗大众怀着不信任的态度,认为他们太过愚昧粗鄙,因而主张由精英进行统治的代议制民主。由于被认为威胁到社会与宗教的根本,激进启蒙在1789年之前一直处于封禁状态。此后的美法革命共享着同一套观念,特别是普遍与平等的权利。但激进启蒙一度占优势后,引起了罗伯斯庇尔主义式民粹主义的反启蒙的反弹。最终,随着马克思主义等社会主义流派的出现,激进启蒙最终被历史所遗忘。
·落伍的“僵尸观点”本该因学术发展消失,却因既得利益者的不断倡议而深埋于我们的头脑之中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真正认识当下的国际经济局势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虽然各式各样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充斥着我们的世界,但社会依然陷入种种对经济学的荒谬误解,本书作者Paul Krugman将这些错误的观念称为“僵尸观点”。他认为,这些观点本该因学术解析和科学实证而消灭,却因既得利益者的不断倡议而深埋于我们的头脑之中。
Paul Krugman既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这本书集结了他的九十多篇专栏文章,并提炼出18个关键主题。每章节皆为读者带来一篇立论清晰、充满力量的综观导读,衔接着浅显易懂,又能增长见闻的犀利评析,为读者破除一个个殭尸观点,它们涵盖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政策问题:医疗保健、税收改革、社会保障、贸易战争等。本书明快生动地诠释了近二十年来全美、乃至全球的政经局势,为人们提供了一把观念的钥匙,以揭示潜藏在政经问题背后的实质,为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提供了一份有意义的参考。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书店也从未失去对生命和文学的渴望
1921年,波兰的犹太妇女Françoise Frenkel在柏林开设了第一家法文书店La Maison du Livre,书店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外交官、诗人和其他知名人士。就在纳粹意识形态逐渐开始毒害柏林的丰富文化时,Françoise的书店却成了人们交流知识的天堂。1935年,情况不断恶化,书店首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性障碍,紧随而来的是警察的频繁造访,连书籍也遭到没收。
1938年11月的水晶之夜,数百家犹太商店和企业被摧毁,Françoise的书店梦也随之破灭。虽然她的书店奇迹般地幸免于难,但由于害怕遭受迫害,Françoise不得不绝望而孤独地飞往巴黎寻求庇护。在此期间,她目睹了无数人间惨剧,同时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不断转移,最终,她在陌生人的英勇救助中幸存下来。
这部由Françoise亲自撰写的书于1945年悄悄出版,六十年后,它在阁楼上被人们重新发现。它关于生存、残酷、韧性,以及人类的可贵精神,让我们看到这位勇敢的女性,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从未失去对生命和文学的渴望。
·硅谷科技巨头的言论审查看似在捍卫言论市场,实则侵犯了全世界公民的言论自由
这是一个假新闻与仇恨言论盛行的时代。然而当社交媒体巨头纷纷宣布,它们将顺应舆论对假新闻和仇恨言论采取行动的时候,又有人出来表达不满了。西方公知真难搞……丹麦哥本哈根奥尔堡大学教授Frederik Stjernfelt和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员Anne Mette Lauritzen的《您的帖子已被移除》声称,我们不应该将言论审查的权力让渡给这些科技巨头。
本书指出,目前的网络言论审查标准是由各家网络公司以一种不公开不透明的方式自己设定的,并没有经过民主讨论和公民社会的授权。也就是说,他们擅自扮演了立法者、警察、法官、行刑者这些本该分立的全部角色。硅谷科技巨头的言论审查看似在捍卫言论市场,实则侵犯了全世界公民的言论自由,甚至它们的动机也不是什么公共福祉,而是自己的商业利润。两名作者疾呼,公民的言论、公民的思想已经被这些私有企业绑架了,但有权决定未来的应该是我们,不是它们。
顺便一提,本书纸本定价远高于市场,电子版却是创作共享-署名的开放获取资源。
·女同性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有关情感暴力文本依然如荒凉的旷野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Her Body and Other Parties的作者Carmen Maria Machado的回忆录。她在前一部著作中用八个短篇,以不同的笔法描绘了八位女性与她们的身体,影射加诸于女性身上的限制与暴力。而这部新作所说的“梦想之屋”,既是一座真实的屋子,同时也是指她自己的身体。书中每一个独立的篇章,也像一个个房间,存放着作者身为酷儿的经历,在亲密关系中深刻于心底的记忆片段,其中的多疑猜忌、肢体伤害、情绪暴力都曾令Machado遍体鳞伤。如今,当亲密关系的暴力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报导所关注,而女同性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有关情感暴力的文本依然如荒凉的旷野,让作者在脆弱的时刻里,找不到任何座标和语言明白自己的经历。这本回忆录让人在对她的过往经历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为人们在亲密关系中面对的各式暴力留下了充满力量的记录。
·来自社会主义的援建,也曾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动力之一
北京著名的包豪斯风格的798艺术区,以前曾是由东德援建的工厂。冷战时期,类似的援建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中东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
来自苏联的预算系统、匈牙利和波兰的规划方法、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建筑材料、罗马尼亚和东德的标准设计以及东欧的体力劳动者,与当地的建筑师合作,重塑了南方的五个城市:阿克拉、拉各斯、巴格达、阿布扎比和科威特城。这些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筑项目适应了1960年代加纳的热带条件,并在1970年代赋予了尼日利亚新的东欧建筑传统。这些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合作,在这些城市中留下了持久的印记。
这些跨国合作的项目属于苏联经济学家所说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但这既不是意识形态的烟幕,也不是乌托邦的愿景,而是一种现实的对外贸易。尽管有些第三世界国家残酷地镇压了本国的共产主义者,但这不妨碍他们接受苏联的援建,苏联以此为代价换取原油等战略物资。而到70年代,东欧国家承担了巨额债务,这使他们在外国的援建变得更加务实。
这本书中收录了大量以前未出版的图像,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通过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视角提出了对全球化、城市化及其建筑的新认识,挑战关于现代化和发展的长期存在的观念。
·他们向公众告密,他们被权力痛恨,他们是试图扳倒巨人歌利亚的英雄大卫
斯诺登公开了政府对民众进行大规模监控的“棱镜计划”,被通缉追捕流亡海外;Daniel Ellsberg将五角大楼文件交给《纽约时报》发表,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战中对公众撒下的弥天大谎,在当时面临着115年的监禁;一位地方的调查员发现强生集团说服两个州的医疗机构使用由它生产的,并没有什么效果但比原来的药物昂贵45倍的新药的事实后,被迫辞职,还失去了自己的房产……他们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卫,为了公众的利益刨根问底、揭露黑幕,试图扳倒那些因为有钱有势为所欲为的巨人歌利亚。
无论是斯诺登、Daniel Ellsberg、还是那位调查员,都是大企业和政府中的内部人员。这些为了公众利益而“告密”的吹哨人,关心的都是某种道德危机,他们是自由思考、直言不讳的公民。然而要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他们要承受可能发生的暴行、威胁、财务崩溃甚至失去人身自由。他们游走在言论自由与国家保密之间,个人道德与公司权力之间。这本书便是关于他们的故事。

How The Brain Lost Its Mind: Sex, Hysteria and the Riddle of Mental Illness 大脑如何失去理智:性,歇斯底里和精神病之谜 Allan Ropper / Atlantic Books / 2020-1
·维多利亚时期人类对大脑的魔性探索,正如当时的精神错乱是由梅毒引起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否也能寻找到这样元凶
医学史上充斥着各种奇怪的人物事件。然而,很少有人物像19世纪法国神经学家Jean-Martin Charcot一样古怪,Charcot如此有前途,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在帕金森氏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从而使自己赢得了“神经病学之父”的美誉。但是他开始沉迷于“歇斯底里”的研究(hysteria),他催眠了Salpêtrière庇护所中的数十名患者,其中大多数是女性,以表明他们的病情根源于大脑。许多杰出的医生和科学家,挤满了医院,看着夏科特通过催眠,诱使他的病人采取荒谬的姿势并表现出可笑的场面。
神经病学的奠基人沉迷于证明精神疾病是由大脑病变引起的,而对神经梅毒患者的研究则留给了现代精神病学的先驱。梅毒在19世纪已经变成流行病,到晚期会袭击心脏和大脑。在大脑中,它会引起包括妄想、幻觉和痴呆症在内的症状,数以千计的梅毒患者被诊断为“精神错乱”,并被收容在庇护所。
最终,梅毒被青霉素所征服。但是它留下了重要的遗产:精神疾病可以由大脑中的生物学原因引起的观念(而不仅仅是受了某些精神重创和刺激)。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图雷特综合症等常见模式的病情可能有一天揭示出生物学原因,但迄今为止尚无定论。
Burrell和Ropper提出的问题与他们的答案一样有趣。我们如何区分大脑和心灵?这是一个复杂、令人费解的故事。
往期精彩 关注远处的灾难,可能是因为不愿承担身边的义务 用后即弃的人 买买买之后,就是扔扔扔吗? 他们无法改变制度,只好改变自己 斯诺登是如何从网瘾少年成为赛博朋克时代英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