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另一种寡淡。

盛暑天那阵子,好友来杭州的家中小住几日,炎热的天气,无法出门,只好躲在空调房里,一边读诗,一边喝茶。
夜幕降临时,下楼去散步。暑气尚未完全褪去,空气中透露着焦灼感。每一个路人,行色匆匆地走过,或者停留。他们在城市里寻找一处可以躲避暑热的居所。
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已经有了整整一年的自由撰稿经历。从初春的万物复苏到炎炎夏日的避暑妙招,等到秋天来临时,便去行走,找一处寺庙静坐,吃斋饭,和师父们一起诵经,做功课。
写下满肚子的诗,也有一些风云散去时的情绪,随风飘散。杭州的冬天,依旧寒冷。去年冬日,习惯找一处茶馆或者咖啡厅,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看人来人往,写下爱恨情长的故事。故事里,男主人公有着英俊的面庞,有着潇洒的走姿,还有挺拔的身姿,他穿着西服,开一辆白马似的车子,停留在心爱女子的公寓楼下。他们在车里接吻,也去别的城市出差,做爱。但他们没有未来。只留下一段不能面对春来的记忆。或许还有爱,或许,只剩下恨。
无关其他,冬日尚未来临前,夏秋的日子照样过下去。立秋后,早晚天气有了些许凉意。七八点钟的样子,和好友带着一身发了汗的汗臭味儿,走进一家小餐馆,点日常的餐食,馄饨,饺子,面条,或者一碗素菜的盖浇饭。
并非刻意食素,而是在某个清晨醒来,忽然间就对肉制品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大块的肉,见到会感觉恶心。如果是肉丝之类的,会挑开食用。也并不是全部食素。对于海鲜等蛋奶制品依旧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奶制品。如同未断奶的婴儿般。有时为了克制,故意长时间不购买,不会上瘾般难熬,但若是见到了,也会立时三刻喝上一大杯。
母亲常常打趣说,快三十岁的姑娘了还没断奶,难怪嫁不出去。对于婚事,长辈们一边着急,一边也无可奈何。从内心底来讲,母亲是矛盾的。见到邻居家的外孙,会羡慕,同时见到婚姻不幸福的女孩,也会发出无奈感。
母亲说过,不求能嫁得如意郎君,但愿她的宝贝女儿能被人温柔以待。这句话,父亲也曾讲过。父亲说,你的脾气这么古怪,将来要是在婆家受了欺负,千万别忍着,跟爸爸说,爸爸接你回来。很多人说女孩子出嫁后是没有家的。
其实,只要父母在,家,永远都在。想起母亲回到外婆家时的场景。母亲快五十岁的人了,回到外婆身边,还是小女孩的模样,会撒娇,会在外婆的橱柜里翻找好吃的零食,也会盘着腿坐在沙发凳上,啥也不做,等着外婆端上来一碗一碗菜,那是母亲年幼时的味道。
外婆虽已年迈,但却享受着。作为小辈若想上前帮忙端个菜发个碗筷什么的,她定是要喝住的。在外婆眼里,我们都还是孩子。母亲是,我更是。
这种长辈与小辈之间的情愫,大抵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因子在起反应。如同写作者在日常中的一切变化,都是内心深处的诉求。穷也好,富也罢,生活从来都是遵从内心。否则,便会过不安生。
外婆说过,有得花就多花点,没得花就少花点,日子总是人过的。她42岁守寡至今,已整整30年。对一切事物都格外看得淡。
有读者曾问起,如何保持长久的自由职业?记得回答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保持清贫的物质生活,保持丰沛的内心世界。这大概是从外婆身上看到的一些答案影像。
她一日三餐清淡寡食,穿着朴素,却长久地阅读领导人的语录,会戴着老花眼镜在每日报纸上写写划划。她曾教导我,饭,不可一日不食,读书,不可一日不读。我的很多阅读习惯,大部分来源于她。
一年多来,且不说写了多少字,获得了多少名声,但内心里总是安宁的。用码字的方式赚取生活费用,也拿去买酒和旅行,总之,是不辜负的。穿着19.9的棉T,35两条的奶奶裤,依旧可以拎起1万8的名牌包包。
如果硬要证明这一年多来带给我什么成长,那必然是对物质世界的寡淡。
有位姐姐说过,没钱的时候就想着清心寡欲,有钱的时候只会想要赚更多的钱。作为我来说,更想要的是有能力赚五万的时候,也能过五千块的生活。这便是成长,物质丰盈,只能说明有能力挣钱,而内心充沛,才能真正让自己过得随心所欲。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真正在职场的时间,应该只有4年。14年毕业,17~18是自由职业,19年又做了自由职业,这4年时间,带给我工作经验,确保在离开职场后,依然有经济来源,但即便过40年,我的内心不快乐,职场不能给我带来丰沛的内心,也是无用的。
选择离开,是因为我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撑起未来的生活。离开后,每日读诗、喝茶、写作,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尽管不稳定,但乐得自在。想去流浪就开车出去流浪,想回家修养就回家修养,每个月给自己定好目标,赚足五千块便足矣。
因而,很多读者在问我如何保持长久地自由职业时,我的最终答案是:要么满足内心的需求,要么寻找物质需求,那样便可长久。否则,你会停留在内心的焦灼中,一边为生计烦恼,一边为梦想摇摆。索性先确定一样,要么满足内心,要么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两者得其一,皆可长效进行。
写问答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光鲜亮丽,天天晒酒店名牌包包,发定位、拍美照,但却不用上班呢?
随手写下一个回答:因为她们不仅有能力满足物质需求,还有能力丰沛自己的内心世界。她们当中,可以是像我这样的自由撰稿人,也可以是企业主,还有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红人,等等。
我想这些人足以有能力支付起一顿看起来美丽昂贵的下午茶,也能够支付起一夜几千块的星级酒店。她们的世界,物质丰盈。而那些不能融入这个圈子的人、或者说没办法见识到这个圈子的人,会酸楚地打下这个问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自立自强的女孩们。
世界那么美妙吗?世界那么糟糕吗?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与其假设她们的职业,不如自己努力。
和好友常常提起的一句话:文艺不能当饭吃,但文字可以。文艺的世界,可以纯粹,也可以不纯粹,全在你的选择中。如果你选择了把文字拿去贩卖,我并不会因此而看不起你,甚至会为你的商业举措点赞。
这个世界上谁都需要吃饭喝水住宿,仙女并不只是靠一口仙气吊着的。
圈子里有人评价某位作家开了店铺,售卖一些物品,且价格奇高。文人相轻,大概轻视的并非只是文字,还有人家的好。价格高,只能说明人家用心寻找,愿买愿卖的事情,不足挂齿。
嗯,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