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小说:成年人的图画书(一)
原创 袁玫 2020年6月8日 推荐了那么多图画书,经常会说这本那本适合成年人,但其实除了真心喜欢童书,或者自己的孩子还在读图画书,一个成年人不太容易会想起找一本图画书来读的。最近陆续读了一些图像小说,突然觉得也许图像小说才是真正属于成年人的图画书。
网上搜来的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的定义,说它也算是某种形式的漫画,通常(类似文字小说的)剧情较长较复杂,绘图表现风格的发挥尺度较宽,以成年读者为目标。我自己读来感觉确实如此。图像小说不像漫画有那么多眼花缭乱的画面分格,故事内容更趋向于讲一个长故事,故事的主题相对严肃而且多了思考的味道,语言文字的风格也更适合成年人。
相对于看上去密密麻麻的的文字作品来说,也许,许久不读书的成年人可以从图像小说重新启动阅读?
我把最近读过的图像小说慢慢介绍出来,看看有没有你中意的吧!
《缝不起来的童年》

这是一部自传体图像小说,英文名极其简单,只有一个单词 stitches, 就是缝线后的针脚。读完故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单词的力量,它会停在那里,膈应得你心口生疼。
作者戴维·斯摩尔是位画家,他与妻子共同创作的图画书《园丁》(曾译为《小恩的秘密花园》)估计不少人都读过或听说过。
从出生起,因为戴维的身体一直问题不断,身为放射科医生的爸爸坚信X光会缓解病情,给他做了超过四百次的放射治疗,这导致他年仅十四岁就罹患喉癌。手术在他脖子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疤痕,也使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更糟糕的是他又发现了更大的家庭秘密。
当心理医生一针见血地告诉他:你妈妈不爱你,连续10页的画面,从他的泪水到滂沱大雨好似电影蒙太奇镜头的变换,画面上全是各种形态的雨水,这种直面年少时的痛苦,让旁人都心痛不已。这童年的伤痛,要以怎样的勇气直面才可以消弭?
《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

别以为最终真能谈点开心的事情,整本书都在谈一件每个人都躲不开,而且一定要面对的最无法开心的事情:父母的养老送终。
这是我读过的最细碎琐屑、最真实坦率的面对父母老去的生活记录。除了文字和作者手绘画面,作者拍照留念的整整10页父母收留的废旧杂物,满目触目惊心的老旧和杂乱,当然这还不是最触动你的,看到两位拒绝去医院的顽固老人终于进入老年之家,直到遭受病痛折磨,慢慢离开这个世界时,会突然感觉这个世界破了一个洞。
所谓生命轮回,坦然面对生死,才是成年人最难的人生课题。
《梵高》

最早读过的梵高的传记作品就是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这本图像小说相对大厚本的文字传记自然是易读了许多。
故事开始于梵高告别弟弟提奥、前往法国南部这个时间点。梵高在法国阿尔勒镇度过了短暂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整本书内容以梵高与弟弟的通信内容为线索,据说作者芭芭拉·施托克耗时三年,几乎阅读了所有梵高的信件。
作者使用了梵高三十多部作品作为背景或风景,包括你了解的那些所有的著名作品中的景象,盛开的杏树、繁星之夜、向日葵、播种者、乌鸦飞过的麦田等,她用简洁的线条与鲜艳的色彩,加之漫画风格的对话,让这本图文小说辨识度很高。
如果你觉得这是传记作品,想给孩子读,先提个醒,个别画面,保守的家长会略有不适。
《在他乡》

99图像小说这个系列基本都是国外画家作品。这一部例外。留学在外的杨雪婷的这部作品在挪威获得“2015最优秀图书”漫画奖、“最美的书”银奖,并于2015年被挑选为代表挪威的文学作品向世界推广。
读第一遍时,坦白讲,没懂多少。感觉到了乡愁和纷飞的思绪,但是觉得有点凌乱。画风也不是特别喜欢。只觉得里面有个叫做shi的小怪物很特别。
再读,再读,算是大致理解了。整体感觉是有点中国画的北欧风改良。黑白色调,风格极简,估计会有人喜欢这种在幻想与现实世界不断穿梭的神秘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