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计划 第二类[5] 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习得——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实证研究 (高海英,戴曼纯 2004)
- 概念1:关系从句外置结构:
A book appeared which was written by Chomsky.
A handsome man walked into the room who looked like Ewan McGregor.
主动词VP(appeared, walked into the room)介于名词中心词(a book, a handsome man)与关系从句(which was written by Chomsky, who looked like Ewan McGregor)之间。
构造:中心词+VP+关系词+关系从句
- 概念2显性教学;隐性教学
显性教学:有意学习 例:语法规则教学
隐性教学: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学习 例:接触目标结构
- 实验设计
自变量:教学方法。 (显性教学;隐性教学)
实验组——显性形式的语法教学, 控制组——隐性的目标结构输入。
因变量:受试在实验后的测试( post-test)以及跟踪测试( follow-up test) 中的成绩。
材料:66个句子,五种外置结构:SS;SO;OS;OO;多重外置;

流程:一套试题(句子连接题25min,判断题20min)
1.实验前的测试——中低组(实验组a,控制组b),中级组,高级组的英语水平。——中低组a,b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2.教学实验——实验组a,详细地对外置结构进行教学;控制组b,隐性输入,听短文,回答问题。
3.实验后测试——教学结束后三天进行
4.五周后测试
结果: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对原成绩; 实验组成绩提高>控制组成绩提高<<高级组;实验组成绩随时间的下降<控制组成绩随时间的下降
分析:
中低组学习了限定性关系从句,外置结构属于一种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1985)输入假说的i+1水平。
隐性输入得到的可理解输入没有变为被理解的输入(comprehended input);短暂时间内显性/隐性输入不足以构建某语言结构的完整知识体系。()
目标语言结构处于可以学习的状态时,显性输入与隐性输入的功效不一样,语言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稳定性有明显差异。()
文章留下的可探究部分:隐性输入的效果,隐性输入的保持时间。
也许隐性输入产生效果所需的输入和时间比显性教学的多, 抑或需要与其它结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效果;然而, 一旦产生效果, 其结果必是语言习得。 显性教学的效果延续至五周后并不表明能延续至半年或更长间, 更不能断定目标结构已经被习得。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给我学习语言的启示部分:
White 等认为, 语言知识教学不但能帮助学习者发展语言知识, 而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能延续, 即显性语言知识输入能帮助学习者提高注意力, 注意到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能引起注意的正面材料, 从而帮助学习者内化学习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那一部分语法知识。
学习者最终要学习的东西远远超出书本所包含的内容, 超出语言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甚至超出语言学家所能描绘的一切。 所以, 单靠教学( 尤其是单靠语法教学) 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达到完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