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地》——从徽州到上海:两个时空的土地戏说
我们为什么要回乡?不是我要改变它,是我需要它,需要它的滋养。谨以此纪。
11月28日下午,一场名为《她之地》的先锋戏剧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小剧场上演。这也是第13届上海双年展“生态联盟”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的特别单元“故事·流”的开场演出。
这个与河流和女性有关的作品,讲述了两代“她”的故事。“她们”隔着跨越数百年的时间,数百公里的空间距离,以一条新安江作为她们之间时空的链接,形成彼此的关照、诉说、倾听和对抗。

“师山书院”、“桂花树”、“新安江”,作品中包含的许多来自徽州的意象,就生长于创作者两个月前与徽州短暂深刻的相遇。国庆假期,艺术家张诺然来到黄山歙县郑村,参与了一个名为“土地:戏·说”的艺术家驻地计划。
「土地:戏·说」是跨文化艺术家社群“盘上海”推出的艺术驻村项目,项目邀请了十位拥有不同文化和创作背景的艺术家在歙县郑村生活7天,利用当地的祠堂空间进行驻地创作,孵化围绕“地方传说”有关的全新艺术作品。驻村期间,艺术家们与当地村民紧密合作,收集本地故事素材,在郑氏宗祠内进行集体创作,以新鲜视角重新挖掘当代艺术对徽州土地、故事、传说、神话的现代性演绎。
为艺术家提供驻村住宿的是又名汪采白故居的善继堂,这栋240年历史的徽派民居2017年有幸获得世界银行资助得以修缮。善继堂的后人,也是本次驻村活动的顾问汪钧向我们介绍,历史上汪家曾兴办书院名为“不疏园”,请经学大师江永坐堂讲学,指导戴震等学子研习六经,为往来学者提供研学资助,可惜于19世纪被太平军所毁。这次驻村活动,也是效仿前人,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尝试。
发起该项目的盘上海制作人之一杨蕴真,曾在善继堂度过美好的童年,一直希望在家乡探索将文化遗产、艺术创作和社区参与结合的可能性。
“将社区艺术创作这个新概念带给村民并不容易,经过和家人讨论,我们将Story Circle这种围坐一圈讲故事的创作形式,借用徽州方言“说鳖会”来表达,意为“闲聊会”,鼓励村民以轻松自然的方式分享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故事。”


说鳖会中胡美兰女士的分享,让张诺然对师山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后两人在桂花树下开启了一场珍贵的对话。
胡美兰阿姨说,附近的雄村有一个竹山书院,每出一个进士,书院就会种一棵桂花树。以前郑村也有一个学堂,叫师山书院,她小的时候也念过,很大,石梁的。师山书院里也有一颗桂花树,每个初秋时节,走过学堂,都香得不得了,因为桂花的香气里还有书的香。竹山书院一直保留了下来,但她小时候读的学堂却拆了,她再也闻不到桂花香里的书香。
诺然说,“我在徽州听到的故事,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故事。很多共同的东西,可以跨越时间、空间以及时代的局限,相见,共鸣。故事里有桂花落地声,江水呼啸声,人们结婚,做饭,养花,养家,混凝土搅拌机轰隆隆作响。”

方全富老师在老宅里演了一出徽剧的《贵妃醉酒》。最后走到天井下面谢幕,他说:我是一个美丽的仙女。正式演出前,他在祠堂排练到很晚。有一个本村的朋友开面包车送他。我想送送他,就跟了出去。等迈出祠堂,只见他站在面包车边,跟那人抽烟聊天,头顶的夜里有两三粒星星。村子的夜晚没什么别的灯光,只有他俩手上烟头的火,那三粒星星以及车灯,组成了光。
“说鳖会” 就在蕴真家的堂屋里,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天光经过天井,落在每个人身上。前院的桂花一直在落。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将来的人,活在一个时间的长河里。
时间在这里很有趣,它不只是故事的载体,也是引起人们对自己很多人生经验,勾起众人情感和回忆的一个钩子。他们说了很多故事,他们是归来的人,从时间的指掌间。
作为展演中的一个作品,诺然把关于徽州女性的故事也放进了祠堂,这个混合了多重历史和意义的空间。作品还用到了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菜篮子,和灯光结合,形成特别的舞美效果。

因为收到上海戏剧学院的邀请,这个在徽州孵化的作品有机会继续发展,进入小剧场演出。创作团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重新扩展和打磨剧本,增加了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形成两代“她”的诉说与对抗。经过四位专业演员、舞美设计和来自哥伦比亚的乐手的共同演绎,最终在上海双年展现场完美呈现。
“落雨了,桂花落了,满地都是”,这句徽州话的旁白也从郑氏宗祠来到了上海双年展的现场。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当下亚洲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事件之一。杨蕴真说,“作为徽州人,我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使命”。
一位现场观众以“振聋发聩“来形容他的感受,“关于男女视角碰撞的部分,让我想起了波伏娃的第二性,关于西西弗的苦役直接让人回想起了加缪的荒诞哲学。社会身份与个人存在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是去扮演角色还是选择成为自己,这些存在主义式的思考总是最吸引人的。”

在埃及和美国长大,现在定居上海的Lelia TahaBurt是盘上海的联合创始人和制作人,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跨文化交流学,一直致力于创作和支持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品,谈起这次驻地计划的初衷,她说“人类热爱故事,各个文明中都流传了许多极为相似的原型传说,但我们常常忘记,这些土地的相似多于差异,联系多于分离。”
诺然的作品显然实现了这种跨越时间、地域和国界的共鸣。“无论时间相隔多久,无论空间相距多远。几乎所有女人,都处于战斗状态——与世俗,与传统,与家族,与男性,与日常生活,甚至与自己的战斗。她们的命运,与身处的地理、时代紧张地纠缠在一起。她们是地理的产物,而每一处地理,山河,都弥漫着她们的叹息。”
这是“她”的故事,“她们”的故事,是跨越时空的,我们的故事。
导演张诺然说,这个作品是一幕以诗歌为载体的舞台剧。里头有女人的命,男人的命,家族和土地的命。我一直都愿意自己是个说书的,到地儿写故事,晚上给人们读。来了,发现这里有“说鳖会”,每一个人都是说书人。有很多故事。我听他们诉说,反复地诉说过去。男人诉说祖辈们过去的历史,女人诉说她们自己过去的生活。我不是用线性的时间去写去讲。也不是神话传说,是现代人与历史传说亘古相通的精神气息。是村里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希望每个人都能带走自己的故事。
作品《她之地》
2020年盘上海驻地计划“土地:戏·说”孵化作品的衍生创作
时间:11月28日14: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3F小剧场
编剧 & 导演:张诺然
演员:叶子淳、钟冠、康贝贝、刘潇
乐手:Daniel Rojasanta
舞美设计:韩雪
制作人:杨蕴真、Lelia TahaB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