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鸣的利济巷-写在国家公祭日之前
后天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5年前的12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刚整治好开放参观,我在一个小伙伴的介绍下知道了这个地方。进去参观的时候,迎面就是几座民国时的历史建筑。楼不高,有两层,是砖木混合结构。这些位于新街口附近的建筑由民国少将杨春普于1935年至1937年间组织建造,名为“普庆新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算是非常好的结实建筑,比当时下关的民居好上很多倍。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军经过激烈抗战丢失了南京城,这里被日军征用为慰安所,关押了来自南京、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多国的女子,供日军享乐。这是经在世的朝鲜“慰安妇”幸存者朴永心指认过的地方,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亚洲建立的最大规模、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是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

站在这些在岁月的洗礼下有点斑驳的老建筑前,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绝人寰的虐杀事件,那些被残杀的同胞,被当作性奴隶的妇女哭喊、泪流不绝的模样是人间地狱的模样。据统计,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多达三十几万,日军每天都在进行杀人比赛,钢刀砍卷了,浑浊的长江水里漂满了尸体,血流成河。南京的汉中门、大方巷、紫金山、草鞋峡等地都是集中的杀人点。强奸的禽兽行为每时都在发生,部分市民逃到了国际安全区,部分人提前逃离了南京城。没有逃走的平民大部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之下。

南京稳定了,那些逃离的平民再回来的时候,以前的房子已经被烧毁,自家的作坊、工厂皆被损毁,亲友惨死,真是让人内心剧痛!
我曾采访过一些南京的老人,他们说起当时的历史无不愤恨,为自己逝去的亲人、丧失的祖宗基业而伤心欲绝,他们都是历史的证人。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物质生活的充裕、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将悲哀冲淡,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尤其是关于民族灾难的历史。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痛楚是悲哀的。但回望历史,阅读历史,人会变得清醒,也不容易在创造历史的时候再走弯路,不被对方的糖衣炮弹迷惑。珍爱和平,珍爱生命。我们有足够的善来应付世界,也要有铠甲来保护这种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