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0年时间和上万张胶片记录北京的年轻人
转自TimeOut北京 自述/杨炸炸 lilisay亦对本文有供献
杨炸炸,北京地下音乐圈知名摄影师,常年活动于各类Livehouse和演出现场,十年间,他用上万张照片记录了这些在北京玩音乐的年轻人,曾经的拍摄对象有些已经声名大噪,有些仍籍籍无名。
演出场地换了一波又一波,年轻人也换了一代又一代,有人沉寂,有人涌入。在杨炸炸的镜头下,我们或许能从不同的人物照片中窥见北京十年来的不断变化的模样。
*以下文字为自述
2008年北京的口号是“北京欢迎你”,现在北京给人的感觉就是,“没事儿你丫就别来了!”。

2019年,我从大理回了一次北京,为了继续之前的项目《Bejing Youth》,从2009年开始,这个项目进行了10年。当时听到种种传言,泛鼓楼地区的这些咖啡店、小酒馆、好玩的小店、livehouse等等,都是要消失的,随之而消失的肯定是这个区域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就我现在身边的朋友来看,成都、重庆、上海分流了大部分,也有一些去了日本。



前段时间我们在北京最常去的酒吧lantern关了,当然lantern的闭店与疫情或经营不善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整个工人体育馆都要拆了,工体都拆了,那身处地下一层的酒吧的消失就更无足轻重了,但是对于北京甚至整个中国喜欢纯正techno音乐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关于灯笼的美好回忆真的是太多了。


去年开始编辑《Beijing Youth》这本摄影画册,这是我拍照十年的第二本摄影画册,距离上本画册《爱在北京》已经整好六年。我数次从头到尾翻看《Beijing Youth》豆瓣相册,才发现这个相册已经上传了1031张照片,这还是精选出来发到网络的,如果加上躺在底片袋的那些,这十年,这个拍摄项目,光是底片就有上万张。



从2009年上传第一张照片开始,这十一年的时间,你会发现,好多以前在北京经常去玩的地方都关了,最早是两个好朋友酒吧、麻雀瓦舍、杂家、疆进酒、XP、Mao、Springcameras、愚公移山,到开头说的lantern,或许这些人和事的消失,只是一个开始。




而北京依旧是北京,是梦想之城,古老又年轻。人们来到这里,渴望找寻运气,总有人如愿以偿。我想起几年前在安定门附近Ricky家里拍一张照片,那会儿Click#15刚成立没多久,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挺深的,他说我是要成为rockstar的。Ricky,恭喜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那些日子,当我在北锣鼓巷的Springcameras,在工体的地下club,在那些醉倒的年轻人之间,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我并非只是在记录这座城市,记录这座城市里那些热血的荒唐的年轻人,同时也是在记录自己。1031张照片,一万多张底片就是我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翻开这本相册,我不确定你能否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但这些照片让我确信,在最好的青春里,我们曾和北京紧紧相连。


关于摄影师杨炸炸
Beijing Youth
出版画册《爱在北京》;
合作媒体包括《南方周末》、《城市画报》、《德国国家地理》、《嘉人》英国版、《三联 生活周刊》、《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国摄影报》、腾讯谷雨、网易看见等。
展览:
2013 年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3 年缅甸仰光国际摄影节
2015 年大理国际摄影节
2015 年于 DDC黄昏黎明俱乐部《爱在北京》个人摄影展
2016 年北京国际摄影周
2017 年于大理 X.Space《从北京到大理》个人摄影展
2020年白场三周年特展

-
这是心心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30 07:54:01
-
shevchenk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09 18:16:47
-
Likeasta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08 05:17:59
-
newurbanis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01 23:04:09
-
如饰雨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23:41:07
-
Fay Gre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4 12:34:10
-
阿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2 23:47:05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1 16:07:07
-
小鱼游到海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1 15:42:16
-
我要和秋雅一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1 15: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