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岁了,从来没被异性喜欢过!你能接受平庸的自己吗?
“我30岁了,从来没被异性喜欢过。”|你能接受平庸的自己吗? 你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 不久前我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我觉得自己糟糕透顶,连平庸都算不上。” 她之所以这样觉得,是因为她30岁了,还没结婚生子。 父母觉得她丢脸,每年在亲戚的聚会和饭桌上,她都抬不起头来。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兢兢业业读书,很努力才考上了一本。 大学期间她和初恋谈了4年恋爱,毕业没躲过分手大潮。 紧接着工作认识了新的同事,恋爱长跑五年,临到要结婚的时候谈崩了,男友转头找了年轻的小姑娘。 而她,红尘里打个滚儿,已经是28岁,来到了别人眼中“危险”的年纪。 她迫切想要进入婚姻,可遇见的男人每每不如意。 病急乱投医参加一场场相亲,被人骗钱开店,亏得血本无归。 最后折腾一番就到了30,爱情已是昨日黄花,身价亦跳水下跌。 环顾四周,同龄的女生朋友们,大多结婚生子,她倍感孤独。 她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只是谈了两段恋爱,工作也尽心尽力。 可用尽全力也没能成为父母所要求的那种,有家庭有孩子的普通人。 这样看来,好像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也要许多运气。 女生如果不算大学期间的恋爱,从毕业后开始算起,要在30岁之前成功的结婚生子,那么从23岁到30岁,也只有7年时间。 而和一个人恋爱结婚,快则一年,慢则三年,还要剔除掉中间的空窗期、圈子太小等问题。 也可能谈了两三段恋爱还没修成正果,就成了被婚恋市场定义的“剩女”。 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平庸这个词,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意味着失败。 所以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在尽力折腾,去拒绝自己的平庸。 平庸带来的打击可谓是全方位的。 相貌上的平庸,会让你在恋爱路上一直受阻。 青春悸动与你无关,美好的爱情更是不存在,只能在下班后吃着炸鸡看着韩剧解渴。 同事小王告诉我,她从不看青春偶像剧。 因为她的青春期从未发生过什么怦然心动的故事,没有被告白过,没有突然成为学霸的幸运。 光是青春这个字眼就能刺痛她,因为她的青春灰头土脸,从未有过高光时刻。 最凄惨的就是过圣诞等节日,受欢迎的女生被邀请去放孔明灯聚餐,贺卡收到手软。 而她,陪伴她的只有言情小说里完美的男主角。 那个时候,小说里霸道总裁和校草们会喜欢的,还是湘琴那样学渣又普通的女孩。 这种在爱情里的平庸延续到了工作以后,每当同事们聊起自己的快意情史,她只能保持缄默: 该怎么说呢,毕业这么久了,她还没谈过一次恋爱,也还没有被异性表示过爱意。 人生中唯一两次被搭讪,都是中年谢顶的油腻男。 谈论爱情让她痛苦,她觉得是不是从未被爱,就说明自己特别差劲儿。 才智上的平庸,则会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中一败涂地。 前段时间大连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上吊自杀,在微博留下了长篇遗书。 遗书里他语气轻松,似乎最大的烦恼就是无法完成课题,不能按时毕业。 可是单单是这个原因,足以让人坦然走向死亡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毕不了业,可以直接不毕业,找不到工作,那就不找了。 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真正让他走向死亡的,是他无法面对这些压力。 无法接受自己折腾了这么久,在既定的赛道里熬了几年,结果却要面对自己的平庸。  有人翻到他六年前刚去读大学时发的动态,他期待的问北方的雪大不大,新生报道是几号。 人对自我都有要求和期待,让自己承认我就是没用,我就是完不成,这真的太难了。 记得几年前看《最强大脑》,有一场是李云龙对安德烈,“天才少年”李云龙误以为自己摆错了,当场崩溃大哭,眼镜滑落到鼻梁,狼狈得让人心痛。 当然最后结果是好的,否则这场失败,真的会摧毁他的一部分信念。 看到新闻说他的父亲实行高压教育,这就导致李云龙本人对自己的高期待,一旦期待落空,那么天才是无法容忍自己的平庸的。 反观另一个选手,他后面也哭了,不是为比赛得失,而是看到自己的对手痛哭流涕而难过。 我们推崇精英和高压教育,却忘记了教年轻人如何接纳失败,接受平庸。 高圆圆在新世相的一次采访里提到,自己入行14年了,可还是做得不好。 她说以前对自己的期待特别高,觉得内心有很多扇门,打开就能发现宝藏。 可是真的有了一次两次的机会去打开的时候,她发现推开门,里面是空的。 她经历过那种拿到了不错的角色,可是却NG了三十多遍,彻底怀疑自己的惶恐。 “当你没有达到自己期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平庸的人。”    后来她接受了这种天赋上的不完美,渐渐淡出,很少再接戏。 《新华字典》里有个关于前途的解释很有意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个例句被大家津津乐道,是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考上了北大的人将前程似锦,而去当售货员你完蛋了,你注定和平庸这个词脱不了关系。 今天在微博看到万通集团的创始人冯仑上了热搜,他连说了两个建议,一不建议年轻人买房,二不建议年轻人创业。 他表示年轻人不买房很正常,而现阶段创业,如果失败背负巨额债务,这辈子都没办法翻身。 本来以为评论区会有很多反对声音,没想到被戳中的年轻人们一致表示认同。 有人坦然自己根本买不起房子,负担太大。 创业?更是没影儿的事情,启动资金哪儿来?有这钱还不如当一个快乐的打工人。  结合另一条热搜:“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轻人“一起看,会很有意思。 其实近几年的趋势,是身边很多年轻人都自觉地去考编考公,根本不需要父母催促。 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未来有无限可能光芒万丈,旱涝保收? 抱歉,我们要去征服世界。 结果在企业一通996、007熬下来,还没征服世界,腰椎间盘先突出了。 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开始认清自己:能力没多少,想得倒好。  2011年江苏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看到豆瓣有网友感叹: 都在教我们拒绝平庸,其实接受平庸才是更应该关心的话题。 有人觉得,接受自己平庸的过程就是信命。 命运仲裁着我们所有的起伏和悲喜,像一颗挪来挪去的棋子,最终站到了棋盘的边缘。 连行差踏错,也早已在算计之间。 王菲在《棋子》里唱:我像是一颗棋,结局全由你决定。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将领,只是不起眼的小兵。 有个很喜欢打游戏的朋友告诉我,自己之所以喜欢玩这些,是因为在游戏里能体验到当主角的快感。 在无数次的游戏中,你总能遇到弱点的对手,拿几次mvp。 你还可以挑选喜欢的英雄大杀四方。 可是在生活里呢,自己就只是那个推塔的小兵,连面目都不配拥有。 但那又怎样呢,接受这些,总比活在虚假的幻想里好。 《超感猎杀》里有段台词说: “真正不可原谅的暴行,是我们对自己施以的暴力,当我们太害怕成为真实的自己的时候。 假如真实的你就是那样一个普通人呢,智商平平,没什么特别的才华,注定是那种会在舞台下为主角欢呼的人。  网上有句话说,人的一生要经历三次醒悟: 理解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 世界上有太多痛苦的父母,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望子成龙的愿望落空。 也有太多痛苦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推开一扇扇命运的门,发现里面空无一物。 很喜欢苏轼的一句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生活就是这样,拼尽全力却未必会赢,一往情深却未必能相守到老。 轰轰烈烈的开始可能结局潦草,声势浩大的战斗可能一败涂地。 命运主宰着所有的变数,你以为自己将要闪耀一次了,剧情却急转直下。  如同《百万美元宝贝》里,冲锋陷阵即将大获全胜,可是女主最终被打倒成了植物人。 女主央求教练拔掉的氧气管,才是放过自己的最终章。 曾经看过一篇散文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讲的是妈妈接受女儿普通的故事。 女儿成绩中等,志向不高,在一番补习折腾后仍然平平。 妈妈逐渐接受了这件事,女儿告诉她,自己不想成为英雄,只想做坐在路边给英雄鼓掌的人。 而妈妈也发现了女儿其它的优点,虽然成绩不好,但人缘却很好,没什么大志向,却总能妥帖的照顾身边人。 这本身也是另一种不平庸。  然后你会发现,标准其实在我们自己手里,而不在他人的评价和社会的审视中。 你能养活自己,有几个好玩的爱好,或者你包的饺子比别人好看,你鼓掌和欢呼的声音最响亮,你是最会制造氛围和尽责的观众……谁能说这不是另一种特别? 放弃成功学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看见你的命运,然后走向它,这样你会快乐得多。 封面 / 《伯德小姐》 插图 / 《伯德小姐》、《抱歉,我们错过了你》、《百万美元宝贝》、豆瓣 首发 / 曲玮玮  广告 OPPO用户:2020新机上市,128G大内存+4800万像素,仅售699!可到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