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度过冬天
这个冬天还是太冷,需要去找到一些支撑。
——墨小本
昨天外出的时候,在周边的街区里发现了一个跳蚤市场,令我有些吃惊。
在一个旧小区旁边,是一条不太深的小巷,旁边是一个类似于古玩交易大厅的场所。入口处散乱地放着一些旧磁带和瓷器,其中一张磁带的包装盒上印着黄宏和宋丹丹的照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进入小巷之后,一侧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类似于自行车棚),旧书架上放着满满当当的书籍。基本都是一些绝版旧书,外表和名字无不透着历史的气息,还意外发现了一本《*****》,这类书应该堪称绝版。除了书之外,紧挨书架的地方也堆放着一些旧的字画,西式风格的雕像之类的东西,像是从一些老房子里收集的旧物。
巷子另一侧,置物架上放着满满的都是瓷器,中式的花瓶、佛像,西式的儿童像,竟然还有羚羊头骨。再往里走是一家花店和工作室,巷子底部是一家银饰手工坊。然后就到了尽头,需要折返。没有想到在闹市之中会藏着这样一条充满过往岁月气息的巷子,也没有想到两侧放着这么多东西,竟然没有一个人看管,尽管旁边的屋子里肯定有人,但是在里面逛的时候,却真切的感到一种空无一人的感觉,只有旁边的一些老物件,还有自己。上午十点多,阳光正好,周边也并不喧闹,很特别的一次体验。
在棚子下面的一片区域,集中放着一批老式的录音机,就是那种电视剧里七八十年代部分富裕家庭里才有的那种录音机,如果这些机器还能用,如果入口处的磁带还能用,两者搭配在一起重新播放,会不会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离开的时候拍了几张照片,随后放在文末。没有想到这次漫无目的探索,会有如此的意外发现。
天气预报说北方寒潮将至,在昨晚的时候就嗅到一丝征兆,明显得感到室内室外温度的下降。最终还是决定在气温骤降之前再洗个澡,感觉自己像个猛士。早上醒来之后,不禁为昨晚的决定感到庆幸。窗户上满是雾气,看不到窗外的任何东西,常识告诉我这是因为室内外温差过大的原因。
介于寒冷的天气,早餐去喝了胡辣汤(其实有点想用吃来形容),配上油膜头这种小食,很搭。比较喜欢把这东西泡在汤里吃,可以缓解油腻,而且外表裹上汤的味道,很独特(也不知道正宗的吃法是不是这样)。吃完东西全身从山上到下都是暖呼呼的,这种感觉也只有在冬天的时候最为强烈。
回到家很快就被寒意包围,坚持了一会有点支持不住,带着电脑去了我在书店。突然想起在长沙的时候,冬天的时候喜欢去阅读花园,家里太冷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北方的冷更多的是一种“干冷”,南方(长沙)则倾向于一种“湿冷”,有些相似却又有很多不同。
书店里人不多,温暖且安静,除了主要的陈列区域之外,还有一间类似于自习室的大房间。除了靠墙的书架之外,大部分的空间都是放的桌椅,有点类似于大学时期的那种图书馆和考研自习室。同时这里也开通学习卡,可以按天/周/月在这里自由使用座位(这里类似于西西弗,消费落座)。我曾幻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就来这里办个月卡,处理工作,小憩,看书,码字,一整天不说话,安静地来去。
整个房间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四分之一椭圆的第一象限,坐标轴是书架,弧线是落地窗。靠近X轴的是一长排的书桌,和图书馆的无异,靠近弧线的是那种圆形的小咖啡桌,坐在窗边可以看到楼下的街景。无意间抬头发现落地窗上零散错落地贴着一些句子,比如尼采的名句:如果阁下長時間盯着深渊,那麼,深淵也會同樣回望着阁下。这种翻译还是第一次见到,之前看到的都是: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虽然觉得翻译的有些死板,透着一股学究风,不过繁体字的表现方式倒是给人感觉眼前一亮。
过去的一周,工作的进展不好不坏,情绪的波动有些剧烈,有几次感觉自己在失控的边缘,睡得有些晚,做的梦时好时坏,头屑像停不下来得大雪成了新的困扰。周五晚上,妈妈告诉我妹妹在和她争吵之后跑了出去。电话里和我诉苦,满是心酸与无奈,自己付出那么多心血却得不到女儿的一丝理解。
费尽周折联系上妹妹之后(期间微信还被拉黑),还好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不过两者的矛盾依旧难以调和。我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想知道时哪里出了问题,想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和父母是怎样的关系……
原以为一切都在慢慢好转,生活却时不时地提醒自己真相。很多事情就像手上的倒刺,触碰不到的时候以为不存在,一但碰到就疼得你咬牙切齿。最好的办法是用指甲刀把倒刺剪掉,可实际情况里我总喜欢用另一只手把它掐掉,很少能一次成功,而且经常藕断丝连,会很疼,有时还会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