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料店出来的时候下了大雪
昨天晚上考完六级英语,去和前段时间认识的学妹吃了乌冬面,从日料店出来的时候发现下起了大雪。今天早上天就变得瓦蓝瓦蓝的,漂亮得不像话。

提到学妹,不得不多讲讲。
自从新一级的小孩出现之后,我的微博也在某种程度的被彻底公开了,原本虚掩着的门这下子变成了完全敞开的。那些原本说给自己听的密语,再也不能在我与朋友们闭口不谈的默契中被忽略了。朋友圈和公众号更是我打一开始就刻意敞开着的,自然容不下我这些还未被我自己检验不可断然说与他人知晓的话。知乎变成了我的辩论笔记,也不是说这些话的地方。退来退去,豆瓣算是唯一无人扰我清净,零星的关注人数,让我可以随便讲话的地方了。
最近的生活稍稍脱离了辩论,我开始围绕着学习和朋友进行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什么特别的呢?特别之处就是我打开网页写这篇日记的原因——我遇到一个可以被称作心动的瞬间。
十月份的时候我“荣幸”的入选了积极分子,按照日程我需要在一个大好的周五下午出现在学校的某个教室里听一节无聊到崩溃的课。原定两小时的课程因为各种惯性拖沓变成将近三个小时,唯一让我觉得有些兴趣的是负责课程拍照的女生,我和同学窃窃私语“她真好看”。被课程折磨到后面,我索性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个拍照的女孩身上,在心里谋划着如何让她认识我。(对,认识我,因为让我认识她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这个女孩,就是学妹。
我可以非常不含蓄的说,她真的好看,就像我刚刚加到她微信时对她说的一样。后面我生理性的条件反射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发现我会不敢直视她。如果有看客看到这里,多半要露出了然的笑,这是多么清晰的居心不轨啊。几乎是所有我们之间共同认识的人,都向我抛来了类似的笑,并且质问我:“你是不是要追她?”
好吧,我承认,我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可是,我好像的确如我所了解的一样,无法凭借简单的交集就喜欢上一个人,哪怕那个人长得像学妹一样好看。我是不是在自欺欺人?我问我自己。好像真的不是。虽然在我们一同走出日料店看到大雪纷飞的时候有想过这是不是上天的安排,虽然在她坐在我旁边的时候在心里感叹过她真漂亮。但好像也就只是这样了。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将这些体会都叠加成为某种化学反应,但此时此刻就只是我们一起走一段路,喝一杯酒而已。
我好像变了。疫情时期的经历好像的确改变了我。我开始愿意照顾别人,愿意把我成熟的那一面拿出来给别人作遮挡,我开始勇于表露我的想法,我的心情,我开始如我所希望的一样变得坦荡。所以我在十月末的某一天,走上了阶梯教室的台阶,拉住学妹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同学,你是本科生吗?”让她记住我。所以我在刚刚认识的时候就撇出了我哪些腼腆和羞涩,问她要不要和我去吃饭。所以我买了飞去银川的机票,想要多见她几面。

那天在蜗牛小酒馆,真心话,她被问到“有人追你吗?”,她答“不知道”。
我无数次在心里自问,“我会喜欢她吗?”,我想也是“不知道”。
不知道,不重要。就算我与她的故事仅仅停留于此刻,那对我而言也是足够不一样的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