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和蘇州,以及北京和上海
蘇州人自認為蘇州精緻極了!南京很土。講真蘇州人也夠土的了!男女市民頗有一類自帶泥土氣,有的還泥土得驚人!和南京土著一樣土,南京是西土蘇州是東土,兩個土城!笑!估計蘇州土著混入的安徽血也很多!江蘇人蘇南蘇中人都比較土,也就是說,蘇州人揚州人都比較土,蘇北徐連一帶呢?接觸得比較少,但是接觸過,還真是美女,氣質也比蘇南蘇中的大方一些。其實揚州蘇州的土著都有大量的安徽血,這個是不言自明的。徐連接近山東,安徽和山東都有猥瑣的人,但是山東人確實稍微漂亮有氣質一些,和安徽人相比。話說無錫其實倒是比蘇州洋氣一點,我母親告訴我無錫在民國時號稱小上海,雖然蘇州離上海更近,但是小上海的徽號還是屬於無錫,無錫的現代工商業比休閒城市蘇州更發達。無錫在近代的工商名人確實比蘇州多。母親還告訴我常州在民國就以燈芯絨出名,紡織業不錯。母親到底是民國老商家的後代。
南京再土,比蘇州大氣一點,蘇州是個小蘇州,城太小,人又土,不少蘇州話和我們海安話居然一樣,比如形容糕點的糯性:韌糾糾的!聽得我要笑,另外還有不少詞彙和發音是一樣。蘇州話沒有上海話好聽,我認為蘇州話比滬語硬,但是世人都吹它好聽,那就沒有辦法了。蘇州太小,蘇州人市民氣太重,沒有文化氣息,吹來吹去的文化就是昆曲評彈,其他沒有,所以蘇州人熱衷小社交,喜歡互相請客喫飯,閒話八卦,蘇州女人話來得個多!對市民生活多有不少意見和評論,但是這些議論都沒有超出市民生活,此即為我之謂蘇州乃沒有文化的城市。不是說市民生活不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是說文化本身是一個內涵不同層次的概念,如果永遠在市民生活中打轉,比如蘇州上海,文化就永遠低層次,無法拉抬。蘇州人最討厭的一點是小氣,還有一種圓滑,所有的蘇州人都有一股小氣,吝嗇得很,算計得精,而且多慾,按道理,蘇州是吳中富庶的魚米之鄉,蘇州人這種驚人的小氣小器實在不可思議,不過如果他們的先輩是朱元璋帶來的安徽貧民,據說朱元璋把安徽老鄉帶到蘇州,把真正的蘇州人遷到蘇中蘇北-----那現在蘇州人的這種小氣也是可以理解的,笑。
相比之下,我還是寧可登在南京,說真的,蘇州這種城市太壓抑,上海的市民氣質已經讓我壓抑,蘇州更小,透不過氣了。蘇州頗以它的靠近上海而自得,但講句良心話,蘇州比上海差太遠,蘇州人太土了!我都嫌他們土!城也太小,蘇州在民國的定位就不是一個工商業城市。蘇州併入上海是不可能的,因為蘇州本身是江蘇的歷史文化標籤之一,大家都知道江蘇這個名稱就來自江寧府和蘇州府,蘇州是永遠不可能併入上海的。上海歷史上也是江蘇的,民國後10年左右才改為特別市。
上次看王安憶一篇談京滬的狗屎文章,以她的觀點,自中國近代以來,上海就有文化,有活力,北京沒有。這還是因為王安憶知識太欠缺。當然北京比上海有文化。北京本身是元明清三代首都,它沉澱的東西,當然是中國歷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東西,彼時上海還是個漁村,上海地區的文化中心還在松江。後來雖然北京本身所沉澱的那種dg形態的文化漸趨式微,但是北京又很榮幸地成為了中國五四新文化的發源地,雖然當下有一股鄙視甚至仇視五si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本身也是偏激的,不客觀的,無知的。陳獨秀的致青年書,至今仍對中國青年中國人民有振聾發聵的效果!因此北京很快出現了一批文化新人——以北大清華燕京的教授們為圈子的北平 知識分子精英圈,形成了著名的京派文化圈和京派文學,====王安憶連這個都不知道,我很吃驚!對比之下,上海出再多的左yi小文人,新舊小文人,包括張愛玲都沒有用,京派知識精英圈的人格形態,他們的文化的視野和素質,整體還是超過上海那批文人太多了。王安憶的水平之差,一下子就露了尾巴。
蘇幕遮哈哈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朱媛媛身材和氣質都不錯,皮膚也不錯,蠻秀氣,耐看,那種朦朦眼,蠻漂亮。可憐也可憐啊!這麼年輕,而且女兒才17歲。可憐! (1人喜欢)
- 朱媛媛乳腺癌。乳癌一個是遺傳,二是生育會導致基因惡變,三是不要攝入太多的牛奶,四很重要的:不要胸衣穿得太緊。很多公眾人物都患乳癌,因為他們出於形象的需要,胸衣時時刻刻都得穿,其實對身體不好。 (2人喜欢)
- 夾腳趾式涼鞋我從來不穿,因為我感覺不舒服。可能我的皮太細了,不夠厚,那個帶子磨得我難受。同時,硬底涼鞋再漂亮,我也不穿。怕了它們了!笑。 (1人喜欢)
- 親日分子多呢,但是理性的底線還是要有的,周作人是一個知識分子,理應比常人更加理性,他不!他很感性!很沒有頭腦!日本人說啥他都信!還自願自覺地替日本人做肉喇叭吹噓,他理性的欠缺,就很過分了! (1人喜欢)
- 結束鉛華歸少作,摒除絲竹入中年-----這就叫斷捨離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