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坛/女星狙击手——刘銮雄的传奇人生(一)
大刘这个人很传奇,他的人生经历足以写一本厚书,他在商场上手段高明,追女明星的手段同样高明,纠结得我不知从何写起,那么就穿插着来吧。

一、少年
刘銮雄是广东潮州人,1951年生于香港,他的父亲刘火荣也是商人,一开始开米铺,后来又开制衣工厂,家境尚算殷实。五十年代刘火荣丧偶,娶了大刘的母亲叶淑婉为续弦,大刘出生没多久,刘火荣被骗,制衣工厂倒闭,一大家子只能由叶淑婉操持。
大刘自己讲:“我出生时爸爸风光过一阵子,但后来就待业,整个家庭靠妈妈维持,所以我当年不能说含金钥匙出生”。而叶淑婉当年以继室身分嫁进来,不只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连丈夫亡妻的家庭也必须照顾。

十多岁以前,刘銮雄一家都住在简陋的小木屋里,夏天在地板上睡草席铺,冬天也就铺个毛毯,防止太凉。
幸而母亲叶淑婉做事勤快,为人慷慨大方,一家人在木屋里苦熬了几十年,慢慢攒下一笔小钱,之后夫妻俩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叫香港友联岳记的吊扇厂,借助六七十年代香港制造业大发展的东风,这个吊扇厂的生意规模一度做到过亿元。

苦日子终于过去,家中东山再起以后,大刘被父母送去了加拿大念书。由于小时候家贫吃了不少苦头,让叶淑婉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因此大刘留学时所提的要求,她几乎都尽可能满足。

据说当年喜欢听音乐玩音响的刘銮雄要求妈妈给他买一套音响,叶淑婉毫不吝啬,花了差不多一套房子的钱给大刘买了顶级的设备,真是相当宠溺了。以及大刘在加拿大的华人圈极有名气,他出手阔绰,动辄就攒局请大家吃饭,开的车子更是全多伦多最拉风的。
二、宝咏琴
宝咏琴小刘銮雄三岁,是满族人,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她行四。宝家原本家境优渥,但在她9岁那年,父亲中风,从此家道中落,全靠母亲一人支撑,这经历倒和大刘颇为相似。中学毕业后,宝咏琴为筹集学费在肯德基做了一年的服务生,当终于可以存够学费后便前往加拿大攻读社会学系,在加拿大,每天放学亦需送外卖,以半工读度过大学生涯。


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宝刘二人相识并交往,那段时间应该是两人最单纯最甜蜜的时光了,宝咏琴完全没想到自己将来有一天会成为身价过十亿的女富豪,更看不透她在几十年后将承受的风刀霜剑——最爱的人却伤她最深。
都是命运,暂为后话。


大学毕业后大刘先回港,继承了父亲的吊扇厂,也算是个富二代小老板了,1977年与宝咏琴结婚。日后在资本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大刘在当年的心愿不过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银行账户上能够拥有100万港币的存款,让夫人宝咏琴能够住上150平米的房子。

三、第一桶金
当时刘家的生意主要在中东,因为这些地区天气炎热、夏季长,是传统的风扇销售热区,然而大市场也意味着竞争大,市场趋于饱和,利润逐年下降。刘銮雄认为与其“慢性死亡”,不如赌一赌其他地区——比如北美,刘火荣却觉得是儿子昏了头:70年代,空调早已是美国家庭的常备品,倒回去卖吊扇注定是赔本的买卖。
父子俩始终不能达成共识,一气之下大刘离开了公司自己单干,誓要做出一番成绩。他一开始并不打算开工厂,而是跑外贸,做外贸生意需要资金,宝咏琴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不够,最后是岳母钟全英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款给女婿做启动资金。

艺高人胆大加上运气实在好,跑到第三轮大刘就赚足了100万港币,还提早抽身躲过了贸易风波。
1978年,大刘与合伙人梁英伟创办了爱美高公司,生产吊扇,专攻北美市场。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政局骤变,后爆发两伊战争,石油危机席卷全球,北美掀起节约能源的风潮。加之经济衰退期,怀旧风大起,爱美高生产的古典吊扇在美国备受追捧,一众经销商跑上门毛遂自荐。短短2年时间,从1.7万港币,22个员工起家的爱美高发展至万名雇员的规模,大刘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亿,那时他还不到30岁。

当年简朴的愿望实现得如此超乎预期,大刘和宝咏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1980年,宝咏琴生下儿子刘鸣炜,三年后又生下女儿刘秀融。

女儿出生的当年,爱美高实业上市,筹集了1.5亿港币,其时总资产已达5亿港币。
四、最美港姐
结婚十一年后,大刘和宝姐已成了老夫老妻相看无趣,而这一年(1988年)最美港姐李嘉欣横空出世,惊艳了香江,大刘亦开始了他的猎艳之路。

刘銮雄追求李嘉欣的手段,当然不止“一盒爬了二十几楼送上来的麻蓉包”,“电梯停电甘作搬运工亲自为李美人扛行李下楼”,还包括在当年就价值800余万港币位于跑马地乐陶苑近百平方米的单元,以及几年后价值约2000万港币,200多平方米的地利根德阁豪宅,只因为李美人说了一句:“屋里面连衣柜都放不下。”


李美人大概真的是大刘一生中最重要的情人,也是将宝咏琴气得最狠导致其1992年离婚的女人。“情义千金不敌胸脯四两”,其实这句港媒“赠送”给利智的评语也挺适合刘銮雄的。


五、狙击华人置业
在大刘的富豪之路上,收购华人置业绝对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也奠定了他整个商业帝国的基础,而华人置业的原持有者,其实直到今天也还是香江豪门风云的主角之一。
华人置业由李冠春和冯平山共同创办,李冠春是香港老牌豪门之一李石朋的长子,冯平山家族亦是香江有头有脸的人家,他们两人不仅创办了华人置业,还创办了东亚银行,李冠春的孙子李国宝目前是东亚银行的主席。

华人置业成立于1922年,并于1968年上市,主要业务是物业投资及发展、经纪服务、证券投资及放债等。李冠春去世之后,华人置业由他的三个儿子承接,三兄弟都极有能耐,其中李国宝的父亲李福树是香港市政、立法、行政局的三料议员;老二李福善是香港的首位华人法官及上诉庭副庭长,还曾经参与起草《基本法》;最小的弟弟李福兆则创办了远东证券交易所,最后成为第一任港交所主席。

不过老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三虎,就像郭得胜家族一样,家中出色的子弟多,有时候也是柄双刃剑。进入80年代,李氏三兄弟羽翼渐丰,开始各有心思,但行事最跳脱,最令人纳闷的就是小弟李福兆。

华人置业收益良好,因为持股接近,李家和冯家也一直保持良好合作,相安无事。可是某天不知道李福兆跟家族成员们闹了什么不愉快,一气之下把自己和一位好友孔宪绍持有的华人置业股票统统卖给了韦理,令韦理得以进入董事会。他拍拍屁股走人,折腾股票去了。
这下不得了,引狼入室不止,还掀开了华人置业易主的大幕。
韦理是谁呢?那就得提到李嘉诚,韦理(Bill Wyllie)之前是和记黄埔的大班,不过和记黄埔被李嘉诚收购之后,李重用了英国人马世民,韦理遂被赶出公司。

商人在何处都逐利,追逐金钱是他们永恒的动机,李福兆的离开让韦理觑见了机会,他吞下股份之后决定玩得更大一点,恰好冯平山的后人冯秉芬也在蠢蠢欲动,于是两方一拍即合,韦理和冯家另外成立了一家名为司马高的新公司(Shimako Ltd.),以合计持有接近35%股权的大股东身份,将李氏家族全部赶出了董事局。

不甘出局的李氏家族转头找上新鸿基证券的冯永祥(也就是和郭得胜、李兆基共同创立了新鸿基实业的创始人之一冯景禧的儿子),两方组成了巴仙拿公司(Bassina Ltd.),另争取到一小部分股东的支持,最终掌控了接近31.3%的股份,并提出以每股16港币的价格全面收购华人置业。
巴仙拿和司马高几乎旗鼓相当,形势陷入僵局。
各方势力的缠斗,给了刘銮雄可趁之机,他在市场偷偷吸纳华人置业的股票(华置作为老牌上市公司,股价长期低迷),当华置的股价忽然飙升至19.8港币时,巴仙拿和司马高才发现情况不妙,由于巴仙拿提出的16港币收购价远低于市价,收购计划宣布流产。

之后爱美高(大刘)高调宣布介入这场收购战,提出以每股16.5港币的价格全面收购华人置业,但这只是一个试探,略高于巴仙拿收购价但低于市价的价格令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对大刘的资金实力和收购意向既怀疑又充满期待。
短短8天后,爱美高宣布将收购价提高至每股18港币。这个价格的设定相当巧妙,小股东们按捺不住了,因为18港币对于长期低迷的华人置业已算是重利,错过这村恐怕就没这店了;大股东们同样坐不住,他们担心的却是对方先出售股份——任意一方率先将股份卖给大刘,都能使大刘获得华置的控制权,并将己方置于相当被动的地位,但如果己方先卖的话,则意味着自己将马上从这场争夺战中出局。

大刘钟爱狙击华置这种老牌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在受到狙击时,大股东会为了保留控制权被迫回购股票,狙击者此时可以凭借较高的股价获取巨额利益;抑或是大股东放弃,狙击手获得控制权,以小博大,吞下肥肉,同样获利。
最后是巴仙拿(李家)率先放弃,李家对冯家恨之入骨,于是同意了以每股18港币的价格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爱美高。
司马高(冯家)这边,大刘则说服了冯秉芬的胞弟,获得他手中的小部分股份,等到收购期满,爱美高已持有了43%华人置业的股份,而司马高手中只剩下30.64%的股份。冯秉芬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将自己持有的股份悉数卖给韦理,李家和冯家均退出了争夺战。

大刘这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凭借毒辣的眼光和阴沉的攻心之术拿下了两大老牌豪门把持的华人置业,这手段,这心机,确实令人既佩服又胆寒。
华人置业收购战后,刘銮雄握有3家上市公司,因此华置在大刘玩弄资本市场的庞大格局中始终是旗舰,也是重型航母,更是他毕生的得意之作。
之后刘銮雄与韦理暂时达成协议,共同治理华人置业,然而没多长时间他就使出连环计排挤走韦理,最后成功对华人置业实现私有化,将这一庞大的优质资产牢牢把握在手中。

六、蔡少芬
人们津津乐道于大刘和香港当年绝色女星们的绯闻,以为他仅是凭着财大气粗就能俘获这些美女们的芳心,其实以大刘在商场上的手段,不管男女都会只想做他的朋友,不会想当他的敌人,招惹上这么一位冷酷无情的“狙击手”,生还的几率实在很低——不管商场还是情场。
下一回,我们就要从蔡少芬说起了。

-
晚安地球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13 08: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