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舞“搬到”武汉

敦煌乐舞壁画高清复制件、敦煌壁画仿制乐器、多媒体影片……近日,湖北音乐博物馆举办“妙音莫高——敦煌乐舞艺术展”,全面展现敦煌乐舞中的不同乐舞组合,丝绸之路乐舞文化艺术与历史积淀。展览由武汉音乐学院和敦煌研究院主办,旨在传播乐舞文化、莫高文化。
含乐舞图像与敦煌文献

敦煌乐舞艺术展现场
湖北音乐博物馆坐落于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主展内容以长江中游的湖北地区为核心区域,以整个长江流域为关照视野,全面展现中国南方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特别是荆楚乐舞文化的历史底蕴。此次,湖北音乐博物馆将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石窟“搬到”武汉,围绕“敦煌乐舞”主题,举办“妙音莫高——敦煌乐舞艺术展”及相关活动,引起校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于明年2月25日结束。
湖北省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长倪婉表示,敦煌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湖北音乐博物馆作为一所艺术类高校专业博物馆,坚持积极发挥其在传统乐舞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及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晓峰表示,此次与武汉音乐学院联合办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给武汉人民带来敦煌的无量音声。
敦煌乐舞通常包括石窟壁画中的乐舞图像和敦煌文献对乐舞的记载两大部分。此次展览主要展出这两大部分内容,设置“丝路漫行”“盛世华曲”“净土梵音”“浩荡威声”“缤纷散乐”5个单元,追述敦煌16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而铭记悠久岁月中莫高窟的乐舞艺术文化,展现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
立体呈现敦煌乐舞文化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展览期间举办的讲座、音乐会等活动,线下仅对武汉音乐学院校内师生开放。校外观众可通过湖北经典音乐广播、一直播、腾讯会议、长江云等平台在线收听与观看直播。很多网友留言表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看到湖北音乐博物馆把敦煌乐舞请到武汉,非常感动,希望未来有机会走进敦煌,身临其境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眼花缭乱的乐器,形态各异的乐伎,编制不一的乐队……敦煌壁画中,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音乐世界。”展览开幕当天,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晓峰进行了现场导览,为观众解读展览的内容及内涵。导览在线直播,观看人数峰值超过50万。“在武汉音乐学院觅得知音,并引起社会对敦煌乐舞的关注,对敦煌文化研究者来说是很大的鼓舞。”作为音乐学硕士、敦煌学博士,朱晓峰主要从事敦煌乐舞与中国音乐史研究。

展览期间,敦煌乐舞相关讲座、展演等活动,全面、立体地向公众展示敦煌乐舞文化。其中,三场讲座以“敦煌乐舞”为主题,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的《唐韵胡风——莫高窟第220窟舞蹈图与唐长安风气》、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刘晓伟的《粟特文化与云冈十二窟乐舞图像》、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晓峰的《解读敦煌乐舞》;一场“敦煌廿咏”音乐会,由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表演团队于11月25日在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黄钟厅演出。《敦煌廿咏》又称《敦煌二十咏》,是创作于唐代的一组五言律诗,内容描写和反映了敦煌的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共二十首,敦煌文献中有此组诗的文献共计6个卷号。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从敦煌文献中整理取材,创作声乐套曲《敦煌廿咏》,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敦煌主题,这20首声乐作品与诗对应,呈现敦煌文化与风土人情,但各自的视角有所不同,既同生一脉又各具个性。
音乐考古有声有形

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人们透过敦煌壁画,不断探察文学以及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门类艺术本体发展与流变的历史。敦煌乐舞壁画是敦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料,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极具特色的部分。
“敦煌壁画乐舞图像具有丰富的种类和数量,反映了大量中古时期乐舞史的片段,能够与敦煌文献做到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内的互证,这些都是其他乐舞图像不具备的。这些图像与文字在中国乐舞史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和重要价值。”朱晓峰介绍,研究敦煌乐舞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古代乐舞史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中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是敦煌乐舞研究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真实反映,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敦煌乐舞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他认为,剥离敦煌乐舞中的佛教因素,把图像与文字统一纳入到中国乐舞史研究中,是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的难点与重点。
“考古以研究实物资料为主。音乐考古有所不同。研究遗存的乐器、乐谱等实物资料之外,人们还希望听到古代的乐音,看到古代的舞姿。”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表示,武汉音乐学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音乐考古学人才培养和专业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有着成熟的研究方法及丰富的艺术实践和科研成果。“音乐考古是武汉音乐学院三十多年来的重点学科、办学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舞台创作表演。学院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与敦煌研究院开展进一步合作,丰富教学、科研的多样性,让音乐考古既有声也有形,既有音响也有图像。”
来源:音乐周报,文:卢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