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计划Day14:“混”得不安心,是我们最大的痛苦

今天看到一封辞职信,写到:小时候大人总问,干活累还是读书累?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直到遇见一帮人卸货,他们擦擦汗,有说有笑,不停地搬运和整理。我突然明白了答案,不快乐才是累的。
最平淡不过的事情和口吻,道出的是最朴实的道理。
工作第二年,在一家新开的教育机构工作。春节后经历激烈的人事变动,运营总监和校长相继拂袖而去,留下我们一群小白面面相觑。那时候,大家自称一群“乌合之众”。
没了主心骨,一时间人心惶惶。随总监一起离职的校长临走之前对我说,你们可以选择离开,但是离开之前一定要想好,记住,工作一定不要“混”。
混,讲真,这还真是让人感到焦虑的一个字。
小时候,爸妈就让孩子一定要远离“混”的人,哪家的小姑娘要是跟“混混”有瓜葛,那必然是要被耳提面命,断了念想。同理,若是哪家出了个“混混”,那必然也是要让父母亲人蒙羞,在这十里八乡抬不起头来。
所以我一直以来乖巧听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一切顺顺当当,理所当然,我也成了别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却不曾想,从来不敢跟“混”沾边的我,没想到还是走上了“混”这条路。
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由你玩四年”的大学吧。或许是从小的那句“上了大学你们就好玩了”在心里扎了根,或许是这本就是根植于我内心的种子,在大学这个最自由的时间段里,得到了最滋润的土壤,开始肆意生长。
没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比如大学“没有遗憾”地挂了一科,比如上课的睡觉玩手机和考前的突袭,换来的恰恰不挂科,比如毕设抱大腿忐忐忑忑中刚刚好拿到学位证书......混,过了一个大学生涯。
那时候的毕业是真的遥遥无期呀,转眼也是真的各奔东西。
我觉得迷茫是一个一直伴随我的东西,“混”也是迷茫的副产品。
毕业时学艺不精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工作后能力不强跳槽频繁混迹各公司,不知道如何垂直发展提升。每天在努力和贪图眼前的安乐之间挣扎,认真学习和无休止追剧之间,去撸铁和葛优躺之间,总是后者稳占上风。
一日过一日的混,变成一年过一年的混。
这段时间看《长安十二时辰》,姚汝能面对被捕的檀棋口出恶言,却被檀棋轻松识破是为了在杀她的时候少点内疚。事实上,要么如何孚这般坚定地复仇做个恶人也在所不惜,要么如张小敬这样认准一个目标向前冲,而姚汝能这样,为了某些东西可以背弃原则却又心存善意的人才是最痛苦的,当不了好人,也做不成坏人。
所以说啊,姚汝能才是最真实平凡的人。我们大多数人的“混”,心存上进之心又迟迟不能行动,每天在不甘平凡和安于现状之间煎药,心里的罪恶感,真真是像极了大吃大喝满足一时口腹之欲后,心里又充满罪恶和悔意的减肥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