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20私人阅读年选
读书依旧不多的一年,下半年因为考试占去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过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科幻类
可能是读的最多的类别了。
短评:这本大部头神作不啻于科幻/奇幻/魔幻/蒸汽朋克迷的饕餮盛宴,这里有你想要的所有幻想元素,脑洞之大,令人晕眩令人叹为观止。在《机械迷城》般的文化熔炉城市新克洛布桑的背景下,科学、魔法和各种各样的智慧种族形成三位一体,比《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当然更少不了的是《差分机》式经典的蒸朋煤气灯基调。这本书单拎出来任何一种设定都可单独成文,更遑论如此密集的脑洞风暴,好久没读小说读的这么畅快了!(拍桌)
Stanislaw Lem 的三部英译:
读本莱姆一时爽,一直莱姆一直爽!(不是)
短评:译者兼编者选的篇目很好,书名也起的妙,mortal一词一语双关,既有“凡人”意亦有“致命”意,机器和人类或许并无界限。尤其喜欢前十一篇“Fables for Robots”,幽默讽刺,与《机器人大师》和《Star Diaries》有相似之处,而且还很硬核,阅读时需配备化学元素周期表2333 后三篇也很赞,本书译者在前言中认为最后一篇“The Mask”是可与《索拉里斯星》比肩的杰作。
短评: 写作时间跨度20年,既有幽默讽刺的口胡小品,又有沉思哲学的严肃之作。主角Tichy的旅行在时间上并非连续的,写作时间也是跳跃的,最早的一篇其实是第22场旅行。我最喜欢的是第20场体验上帝视角的旅行,有特别多的梗,其次是第13场寻找大师的巨蟹星云之旅、第14场陨石星球之旅以及第25场探索土豆怪兽异闻之旅。第21场变形人星球之旅包含很多关于宗教、神学和哲学的讨论,篇幅很长,比较难懂。莱姆在第11场南河三机器人星球之旅中构造了一套机器人语言,实际上本书里莱姆自创的词语无处不在,英译者太艰难了2333 莱姆在前言里还不忘黑自己一把,说LEM是LUNAR EXCURSION MODULE哈哈哈哈。下一本打算读《未来议会》,主角也是Tichy。
短评: 这本简直就是赫胥黎、PKD和莱姆合写出来的小说,其中有太多借鉴《美丽新世界》的地方,而且种种迷幻剂及迷惑人心的化学药品mascon不得不使人想到《埃德里奇的三道圣痕》里的can-D、chew-Z,以及《死亡迷局》里逃离不出的幻觉,难怪莱姆那么推崇pkd。此外人口爆炸和生育彩票的设定在《环形世界》里也有,莱姆标志性的自创词汇也是层出不穷,所谓的神棍未来语言学暴露了莱姆的nomenclature癖好。当然除了赫胥黎和pkd的悲观风格以外,少不了的是莱姆独有的幽默讽刺,《阿里巴巴和四十变态》印象最深刻2333
短评: 一口气读完读到汗毛竖起,想到了pkd的Maze of Death中层层嵌套的虚假,别说这本比《盗梦空间》早了,比《红辣椒》都早好些年,究竟如何区分现实和虚幻?究竟是在壶外还是壶内?当VR技术能够比拟现实的时候,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短评: 一本抵得上老范《遗落的南境》三部曲(感觉老范借鉴了很多《野餐》里的设定)。禁区里离奇的异象和外星人遗留下的种种物品令人恐惧着迷,既然已经违反最根本的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人类想要解读它们的真相是何其困难。与当时大多数SF不同,这部里的主角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甚至很是粗俗,但也就更具备了悲剧性。说起来塔的《潜行者》应该是基于最后一章,当然更多的是加入了他自己的风格,与小说本身差异很大。后记里作者说到当时苏联官方对这部科幻小说的种种审查历时八年,其中有一条要求把粗俗的用语改的更高雅,也是非常荒诞了。另外,这一版本的封面真是太好看了。(我猜那两个盘是empty)
短评:迄今读过最硬的科幻,不愧为中子星或脉冲星的科普书籍,很多地方的科学概念读得云里雾里,作者的生物学也很强大,构建出来一个植物-动物一体化的智慧生物,虽然还是有很多槽点,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外星生物上适用,再比如奇拉从开始的游牧转变为农耕,中子文明怎么能套用人类的演变轨迹呢?奇拉早期的宗教信仰铺展过多,后面的科技爆炸也写得太潦草了,而且如此乐观互惠的外星文明接触着实令人生疑,但即使如此,依旧瑕不掩瑜。
短评: 难以被归类的神棍杰作,科幻版《浮士德》,况且这是1958年的小说,我就该买本原版书的!第一部分伊甸园般的异星奇景与第二部分地球上群魔乱舞的掩体城市形成鲜明反差,真正的毒蛇不是锂西亚人伊格特沃奇,没人意识到人类本身才是魔鬼,坚持在锂西亚星上造核武器的克利弗即是魔鬼代言人。第一部分关于锂西亚人的体外演化以及特遣队四人的辩论很精彩,第二部分作者虚构的地下城市和掩体经济发人深省,作者尚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对今日世界做出了预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三分之一的人对他们生存的社会恨之入骨。” 顺带吐槽:为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外星生物上再次适用???
短评: 难以归类,有赛博朋克,有蒸汽朋克,还有农业朋克(?),巴奇加卢皮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作品很多样化,每一篇都有完整的世界观,《卡路里人》和《黄卡人》的背景相同,且明显比其他都宏大,里面还出现了发条女孩,应该就是同名的那本长篇了。读《口袋里的大师》的时候差点以为作者是个中国人,后来发现他学的是东亚研究,曾客居中国,怪不得这么了解东南亚、中国和印度,还会用中文骂人2333 这本短篇集只有《柔软》不喜欢。顺带一提,翻译很赞。
短评: 本来以为pkd只会写那么几种有限的主题(虚假现实和宗教体验什么的),本来以为pkd的短篇也会和长篇主题差不多,看来我大错特错。pkd的短篇集简直是个万花筒,这一本除了sf之外还有几篇怪谈,脑洞和点子层出不穷,大多数都是上乘水准,极其喜爱《末世悲鼓》、《她想要的世界》、《项目:地球》、《给帕翠的礼物》、《今为人类》、《显赫的作家》。
二、其他虚构类
短评:读完最后一章身心颤抖,被史诗般深邃的宿命与孤独吞没。最令人绝望的是,宿命无法更改,孤独无法驱除,似乎孤独才是生命的本质与真相。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落入永恒的碎片,落入时间的圈套,不论muchos años después或antes,时间永远停留在了三月的某个星期一,时间会像蛇一样头尾相接盘成圆环,而马孔多不过是一场梦,En Macondo no ha pasado nada, ni está pasando ni pasara nunca。所有人的宿命都早已被难以索解的文字书写在纸页上,唯有在无限恶性循环的现实生活的虚假幸福的某个未知角落里或在梦中的无限镜之迷宫内品尝到一丝如宇宙般广博宏大的孤独的滋味。在宿命的巨轮碾压下,万物皆蝼蚁,爱是蜃景般的过眼云烟。
短评: Truly weird... 康拉德果真不是英国人,波兰血统诚不我欺。读Heart of Darkness的时候很轻易地就被康拉德的文字带入刚果的黑暗腹地,并被卷入一片深邃的未知,这可能也就是Kurtz的恐惧来源,相比之下第二篇Secret Sharer就要好读得多。读过这两篇后才真切理解Sunless Sea里晦涩文本的启发来自康拉德而非爱手艺,初玩无光之海的时候,谁还不是Secret Sharer里孤立无援的年轻船长呢。Heart of Darkness真乃神品中篇,待精读重刷。另,开头的序言写得很好,比网上那些杂七杂八的书评分析得透彻多了。
短评: 笑死,欧里庇得斯中枪无数次,连带着亲戚和阿伽同也遭殃,好奇阿伽同和阿里斯托芬是如何在一起愉快会饮的。连苏格拉底都不能幸免,《云》里讽刺完了,还要在《蛙》里再来一次“你最好别和苏格拉底坐在一起,喋喋不休。”《阿卡奈人》中农人向欧里庇得斯借道具太好玩了,《蛙》里的女装狄奥尼索斯、欧里庇得斯和埃斯库罗斯关于“小油瓶”的一段简直就是群口相声。两千多年前的剧作如今读来毫不过时,羡慕古希腊人民。
短评: 可能是今年读得最爽快的科普书籍,大量彩色插图,科普与开脑洞两不误,甚至可以说它是硬科幻。第二章关于生命进化介绍得十分清晰明了,还有辅助理解的图表,想把这一章的知识点做个ppt(不) 总结一下4-10章,未来主要的生物类型是兔类、啮齿类、蝙蝠、蹄类、鸟类(蝙蝠岛看起来真的可怕),怎样想象未来生物的形态都不为过,毕竟已有加拉帕戈斯群岛那样的案例在先,想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小猎犬号通读一遍了。本书作者还著有《新恐龙》和《绿色世界》(尚未出版),想读! 最大感受:现在的人类也不过暂时占据地球上的主要生态位罢了。
三、诗歌
在小组发布了个乌克兰诗歌翻译活动, 结果发现了这位宝藏诗人。
短评:最喜欢诗集《三枚指环》(1934),其次喜欢《循环》(1938),再者是《狮之书》(1936),时间跨度不大,作者英年早逝,但神奇的是,这三部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令人惊喜万分:《三枚指环》是带有自然主义和斯拉夫异教精神的意象派作品,还略微有点神秘主义,每一首诗都是一幅令人浮想联翩的画作;《循环》从自然和乡村转向城市和现代文明,从乐观变为悲观,说它是不掉书袋的艾略特也不为过;而《狮之书》却染上了神秘的宗教和启示录色彩(并非异教)。开始的时候还对前面评论家的长篇盛赞起疑,后来发现所言非虚,安东尼奇作为一名拥有双重国籍背景(波兰和乌克兰)的东欧诗人的确可以同米沃什、里尔克、洛尔迦、叶芝等诗人相提并论。
翻译了一些,可戳: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81207127/
四、历史类
短评: Heimskringla作为王室萨迦基本也就是史书了,了解中世纪北欧历史必备,此中译本差不多选译了一半:英林萨迦(节选)、奥拉夫·特吕格弗松、圣奥拉夫、“善王”马格努斯、“无情者”哈拉尔、“平和者”奥拉夫、“赤脚”马格努斯。没有“黑面王”哈夫丹、“金发”哈拉尔、“善王”哈康、“灰袍”哈拉尔,以及“赤脚”马格努斯之后的挪威王。不过涵括最长的圣奥拉夫萨迦,也有较为有名的奥拉夫·特吕格弗松萨迦。比较头疼的是书里的人名基本就是那几个来回换,只能靠外号记。然后就是翻译很赞,书里的译注很详尽,非常适合在书中查找相关信息,可能也是作为电子书的好处吧,这书没有实体版简直没有天理!ps:没想到圣奥拉夫是个传教(基督教)狂魔,所以我当年打文明6的时候用挪威宗教胜利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2333
五、语言类
短评: 碑文并不难懂,大多是套语,书后的字符表、词汇表和语法整理可温故常新。烤鹅赛高!
六、哲学类
短评: 建议阅读这本书的朋友跳过前面的中译,直接读后面的英译。《会饮篇》太欢乐了,Alcibiades出场后变成了真·哲♂学和摔♂跤讨论,大将军睡在苏格拉底和阿伽松之间吃飞醋把我头笑掉2333 《洞穴寓言》早有耳闻,不过没想到柏拉图从洞穴之喻推导出相应的治国之策,今后若有机会把《理想国》读一读。
短评:读了很久,获益良多。跟随作者的清晰逻辑和推论一路读下来,世界变得一片清明,后面的反驳和辩护尤其精彩。从怀疑和质疑,到“我思故我在”,到上帝存在,再通过上帝认识其他事物,认识真理和谬误,重建知识体系。先怀疑再推翻重建的概念不要太酷。没想到启蒙我西哲的不是福柯,不是海德格尔,而是笛卡尔。
开卷有益!明年继续!
-
船渡有缘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20:03:16
-
花开有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9:22:04
-
洋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3:32:54
-
蓝色风铃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1:12:09
-
いく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0:56:57
-
最争气的孩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07:42:07
-
bb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01:57:07
-
脸滚键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00:32:12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0 22:40:00
-
林清间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0 20:00:16
-
Lex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0 01:41:33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9 10:50:59
-
此昵称不显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8 15:16:45
-
灰灰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8 07:40:05
-
SuYll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15:58:16
-
丁贞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15:24:20
-
Salted fis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11:01:32
-
Lucy@Sk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00:54:54
-
飞翔的科莫多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11:04:22
-
湮没人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10: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