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浅读(21)

(二十一、结论)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各位比丘,应当时常一心一意勤奋求学出世之道,尘世间的一切动法和不动法都有生有灭,都是终将败坏的不安定之相状。” “你们停止提问,不要再说话,适合涅槃的中夜分即将过去,我将入灭,这是我最后给予你们的教诲。” 【动、不动法】在三界当中,欲界属于“动法”,色界和无色界属于“不动法”。其差别在于,欲界众生未得真正的禅定,充满五欲躁动,故称动法;色界众生具有四禅定,无色界众生具有四空定,它们已经超越了欲界的五欲躁动,寿命极长,好像安住在不动境界当中似的,故称不动法。 【时将欲过】中夜分即将过去。诸佛虽然生死自在,也会顺应天地间的自然规律,通常都选择在中夜分进入涅槃,是一天当中生机最弱的时分。 尘世间的一切都有生有灭,连佛陀的色身也不例外。所谓“动法”指充满色、声、香、味、触等五欲躁动,泛指欲界的一切;所谓“不动法”则是相对之言,相当于欲界的五欲躁动来说,色界和无色界众生则安住在禅定当中,方便称为不动法。 其实呢,只有寂静涅槃是真实究竟的不动法,纵然显现为尘世间的一切动法和不动法,法性常住寂静涅槃。法性就是法身,也称法性身,它在哪里?就在一切动法和不动法当中安然寂灭。 法身常住于安然寂灭,却能够随缘显现出一切尘世间的动法和不动法,犹如水性不动却能够显现出水波一样。在尘世间的一切生灭躁动当中,本来就有寂灭法身,犹如水波涌动当中本来就有水。如来灭度归于何处?寂灭法身是也。法身长寂灭,即是一切法之本来面目,也是一切法之归宿,故《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何为“出道”?出世之道是也。何为“出世”?出离尘世是也。如何出离?心不染境界。怎样落实?六根不沾染六尘。不沾染是什么意思?丝毫不执取,但用无妨。 修行最简单,只要善用一切而丝毫不执取,则涅槃大道常住心间。这尘世间的一切都可善用,都不应执取。何为执取?牢牢捉住以为实有是也。包括净土在内,包括佛法在内,一切都非实有,一切都是幻化,故不应执取。此刻您的明了之心却不属于幻化,一切都发生在其中,都在其中生生灭灭如幻显现,它却始终如如不动且空寂光明。 一切都将过去,寂静涅槃常在。世尊如是,你我亦如是。世尊入涅槃,你我也将一路回归涅槃。如何回归?实践世尊上述慈悲教诲,这就是本经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佛遗教经浅读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