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因为偏离了自我的轨道
总有人问我,你案例中的主人公,是怎么情绪爆发的?这种问题怎么解决?
来问我这些问题的人,就像是在一片浓雾里无助的旅人,他们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答案,“我的出路在哪里”?
我自己也曾有过迷路的感受。那时感觉从事的工作,像一个监狱,卡在那里,上不来,下不去,喘不上气来。我用了二年时间下决心从这个监狱里逃出来。我记得我在一张A4纸上,用红色铅笔画了两个牵着手的孩子,一个戴着草帽,一个扎着辫子,走在阳光下。我心里的自己,就是一个走在阳光下的孩子,从来没有随着年龄改变过。那时我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自由自在地走在阳光下,做回自己?
我把这幅画钉在我的办公桌隔板上,天天看着它。心想要去实现这个愿望,太难了。过了大概半年,就在一个下午,我递交了辞职申请。在当天还了单位所有东西。在我整理办公桌的时候,我把这张画取下来,恍若隔世。再远的路,只要你有了一个想法,它就可能实现。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感觉。
放弃了一个在大众眼中的稳定体面的工作,开始一段全然未知的旅程。我为什么要放弃呢?因为我感觉我的路走偏了。我走到别人的路上去了。我在做着自己不够擅长,不够有优势的工作。这条路除了能给我一份稳定的生活,别无其它。但是我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为了糊口。
那我是为了什么而来呢?
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如果非要我说我的人生使命,也许可以这样概括: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是的,如果有这两条,我的人生就够了。即使只有一条,也大差不差。我没有远大的抱负,我的人生理想,是随心所欲。我最看重的是自由。
也许这种活法显得很任性,但是从我现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来说,一点都不任性。随心所欲是一条对的路。我一直不太喜欢吃水果。虽然都说吃水果对身体好皮肤好,但是我就觉得我的身体很排斥那凉凉的感觉。除非是口味特别好的水果,吃上一两块,不吃也不想。近年来又听说多吃水果伤脾。我慢慢摸清楚自己的体质,不适和凉性的水果。温和一点的柑桔类是可以的。难怪我从小就喜欢柑桔。我发现我的身体需要什么排斥什么,都会通过感觉告诉我。她一直在给我最好的保护。
小时候我也是不喜欢吃蔬菜的,长大了,这个习惯彻底改变了。几乎没有任何我不爱吃的蔬菜。后来我觉得,之所以小时候不爱吃菜,是因为我妈妈总是逼着我吃饭,所以我才会排斥。长大了,没有人逼着了,身体的感受回到自然的状态。这时候,她的判断,是对的。后来我就不太管营养专家说什么,我问问自己的感觉就可以了。
在体检的时候,医生说我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也就是说我的身体指标是在一个相对年轻的状态下。我想这与我对身体的敏锐感知有关。凭着自己的感觉判断吃什么,做什么,如何生活,与谁交往,不被外来的因素干扰。
我越来越相信自己的感觉。在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回头看,少了任何一条弯路,我都到不了现在这里。在很多重大的决策时,我也相信我的感觉。虽然我的感觉平时迷糊,关键时刻一点也不含糊,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而我此生做得最对的事,就是没有出卖自己的感觉,我没有让她去迎合别人。
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个人最适合的路,是由自己的感觉选择的。一个人只有在一个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自我实现。任何外力的干涉,都可能会干扰到人的感知的敏锐性。就像我小时候不喜欢吃菜一样。
那我们看一看,以焦虑为例的心理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假设宇宙是一个按照某种规律运行的生命体的组合,也就是说,宇宙是有生命的,而且按照某种规律在运行,那么它一定会产生能量。如果人是宇宙的一部分,那么人的能量场和宇宙的能量场应该是频率一致的。也就是说,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他的运行规律越是与宇宙的运行规律一致,他越能融入宇宙的能量场,他自身的能量就越处于最佳状态。因为他与宇宙能量之间是畅通的,他能最好地获取宇宙的能量。(这一段是我的主观观点,没有理论论证,逻辑上我认为讲得通)
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们能感觉到的宇宙状态,无非是从我们最接近的大自然感受到的。如果人有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他的状态就应该是最佳的。
但是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支,凭借着头脑的发达,攀到食物链的顶端。可是人类的原始生命的不安全感,并没有消除。所以人类为了保持安全感,他就需要无限地积累物资。这种对物质的占有欲,只能在同类中获得。所以,人类渐渐分为两极,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优势群体占有资源之后,渐渐形成文明。而文明不仅在科学,艺术,生活方式上不断发展,也同时指向了更高的精神境界,比如自我的实现和超越,比如对他人的价值等等。但是这听上去堂皇的文明,却是以物质的占有作为基础的。或者说,文明越发达,需要支持它的物资就越多,掠取物资的工具就越野蛮。高处越高,低处就越低。所以文明的发展到最后,出现了崩溃,两极的崩溃。比如美国。欧洲也差不多。
西方的现代化进程(Modernalizaion)曾被认为是人类进步唯一正确的进程: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这一进程到了今天,越来越破绽百出。所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东方的古老智慧,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它汲取的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自然和谐。甚至直勾勾地提出了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也就是说,把现代社会这个烂摊子,归零,重启,重新回到自然的状态下。
但是谈何容易呢。人类的属性,决定了他们必然重复愚蠢的错误。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是相悖的。如果说顺应自然是最适合的路,人类从来没有走在对的路上。
把视角收回来放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优势群体的家庭,而他的能力弱于这个家庭,他就需要尽一切努力去融入到这个家庭的频率中去。这时,他就开始偏离自己的轨道。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弱势的家庭,而他的能力高于这个家庭,他无法甘心融入这个家庭的频率,他会尽一切努力摆脱这个家庭的频率。这时他也无法找到自己的轨道。当一个人偏离了他的生命轨道,虽然他在意识的层面无法得知,他的感知系统是知道的,这时,他就开始焦虑。
当他开始焦虑的时候,他就会想要抓住一些东西,他抓住什么呢?他要抓住大众眼中的认同。成绩,收入,体面,这些外部的认同,就成为了焦虑的解药。但是,当他不断地抓住这些东西,他就渐渐变得麻木。就像吸毒的人一样上瘾之后变得虚无。他不仅越来越偏离生命自然的轨道,他还慢慢融入了人类社会的陷阱。文明和虚伪,文明和野蛮,文明和贫瘠的两极间的撕扯。
血肉之躯的年轻人,纯良未泯的年轻人,生命力尚在年轻人,当他落入这个无望的陷阱,他怎么能不焦虑爆发?
所以焦虑是怎么爆发的?焦虑就是在生命回到自己的轨道无望的那一刻爆发的。
优势家庭的弱势个体,与劣势家庭中的优势个体,最容易爆发焦虑。也最容易因为与家庭的不同频而迷失自己。因为对一个个体来说,融入他的生存环境,是人生安全感的基础。
人类社会本来就与自然不同频,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也是文明的两极矛盾最剧烈的过程。中国的社会变革,资产重组的过程,是人们安全感被打破的过程,也是内心的平衡被打破的过程。整个社会群体开始焦虑,同时,也就更加去抓住大众的认同标准。集体的迷失体现在对物质、对阶层、对虚荣的疯狂追求中。
在人类社会偏离自然规律的浪潮中,个体的力量就更弱,也更难治愈。
所以,你说改变的方式是什么呢?
我说了你未必听啊。就是让一个人回到他自然的频率中去。那么多因为心理问题上不了学的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看不到自己的出路。那么多顽固的焦虑症状,就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的焦虑无法呈现。焦虑的人,一定有焦虑的父母,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坦然的接纳。前无路可进,后无路可退。
生命有良知的种子,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发芽。焦虑的人,先放松,后劳作,养精神,蓄能量,还原赤子之心,再以生命的敏锐为自己做选择。一位在农村的网友问我,我的焦虑怎么才能好?我说,多劳动就好了。迷茫的问题怎么解决?如果我是你,我会去做最底层的工作,耕田、卖菜、送外卖。我会在最底层的工作中,慢慢去筛选自己的感受,慢慢地回到生命的本质上去。
人生的路不是平坦的,正是因为想回避问题才会变得无路可走。生命的力量是坚韧的,正是因为借托他人才变得苍白软弱。心灵的感知是敏锐通达的,正是被名利迷惑才失去了宝贵的灵性。
偏离是焦虑之源,回归便是良知之本。即使人性是复杂的,回归良知,也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性的伤害,顺应自然的召唤。自然的召唤,就是人生的使命。是宇宙的神秘力量赋予每个独特生命的金钥匙。它给出问题的答案,也点亮希望的光。
红尘无我亦无他,
此身翻为普提花。
借问苍穹何所倚,
心头明月脚下沙。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与你的生命有关,你是自己的守护者、指引者、幸运之神。
爱你。愿你找到自己。
问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