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远眺扎哈|再访智化寺

关于智化寺的更多内容可以看我们去年的文章
智化寺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市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司礼监太监王振舍宅建私庙。正统九年(1444年)该庙建成,明英宗赐名“智化禅寺”。
王振, 河北张家口地区蔚县人,早年入宫。英宗朱祁镇当年被立为太子时,王振以东宫局郎之职侍奉左右,与英宗感情深厚。待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由太皇太后张氏及宣宗朝旧臣辅政,王振被任命为司礼监太监,深得英宗宠幸。据《明史•宦官传》记载“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正统七年(1442年)起,王振开始肆意专权,明朝中兴就此转入宦官专政时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入犯明朝,英宗御驾亲征。同年八月,明军在土木堡大败,十余万明军将士丧命,英宗被俘,王振死在乱军中,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并赐碑。天顺六年颁赐藏经一部、经橱两座,供藏于如来殿。乾隆七年,御史沈廷芳奏请毁王振塑像。智化寺山门有英宗御赐的汉白玉横匾“敕赐智化寺”。“智化”源于以佛的智慧普化众生。
智化殿




智化殿的藻井已被窃走,实际上智化殿和万佛阁的盘龙藻井亦不是智化寺这种等级的私庙可以使用的,可见太监王振的野心之大。


藏殿

藏殿是智化寺的配殿,因殿内的转轮藏而得名。


转轮藏是一种可以转动的藏经阁,始创于南朝,使用上非常像藏区的转经轮,围着转轮藏走一圈就等于读完了一年的经卷,这一传统留存至今。智化寺的转轮藏建于明代,是北京城内最早的转轮藏了,相比之下,河北正定隆兴寺的转轮藏则建于北宋。



藏殿顶部的坛城藻井是智化寺内唯一未被窃走的藻井,可能是与另外两座金碧辉煌的藻井相比,这座藻井显得过于平平无奇。坛城,梵文音译「曼荼罗」或「曼陀罗」,即用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是密教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在我国,坛城经常出现于藏传佛教中,每逢重大法事活动时,喇嘛们往往会用沙子制作沙画坛城。明代之后,藏传佛教开始在中原流行,并与汉传佛教相融合,智化寺的坛城藻井便是很好的体现。


万佛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