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鄙读书】战国策有感:不扒开裤子看,你还真不知道是屁还是屎
读<<战国策>>有感 东周策 秦攻宜阳
故事背景:
宜阳这地方是韩国重镇(当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跟现在的韩国是两回事)。重镇,就意味着打仗时非拿下不可。这不,秦国要打韩国,就冲着宜阳来了。 这仗谁输谁赢就引起了周天子的兴趣。我们之前说过春秋战国时代明面上还是周天子当家,这底下的诸侯打仗就跟帮主底下的分会舵主打架似的,名义上的老大还是要关注一下的。
周天子跟赵累(他的一个有智慧的谋臣)聊起来这事。周天子觉得秦国不可能拿下宜阳。理由有三:
一,是宜阳很大,八里见方(约10个北京故宫那么大),精兵十万,可用数年的粮食储备量。打这么个地方,确实难!
二,韩国相国公仲手里还有二十万兵可以支援,相当于后备军强大。
三,楚国大将景翠可以带领人马去伏牛山一线声援,也就是给韩国打打气。(上至国家之间的战争,下至个人之间的打架,气势往往都是影响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周天子的结论是,这宜阳防守条件太好了,秦国根本拿不下来。
赵累看法就不同了(要是看法相同这篇也不用收录在战国策里了)。赵累的看法是这样的:秦国有个大将叫甘茂(听起来像感冒),他本来是楚国人,投了秦去的(那时候去他国效力是很正常的,跟中国工程师去苹果上班差不多,没有那么严重的名节问题)。甘茂在秦国的政治沉浮可全靠这一战了,秦武王要打宜阳这事,全朝廷上下的重臣都是反对他的,只有甘茂跟秦武王一条战线上,认为这仗可以打。所以,秦武王冒着被重臣们嘲笑和鄙视的风险任用甘茂,要是无功而返,不光甘茂自己升官无望,秦武王也跟着没面子,所以,他们肯定全力以赴,宜阳肯定失守。【其实单单这样看,赵累的观点是有点唯心的,不管不顾现实的客观因素,就相信甘茂和秦武王的主观能动性了,虽然有志者事竟成,可现实不都是这样的啊,否则为啥达到赚它一个亿小目标的总是少数,光有决心,没方法不行嘛】
周天子听赵累这么一说,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就问赵累,可咋办呢?赵累就提议去向楚军主将景翠进言,让他最好静观其变,别参合进去,别急着站队。因为景翠已经是执圭,上国柱级的大官了,已经没有升官的空间了。打了胜仗又不会升官,打输了还可能难逃一死。那何必参合进去呢?静静地坐等观望,这仗打起来后,秦和韩肯定都想拉拢楚国来自己那边站队,这样,楚国从中间就可以左右获利。
果不其然,楚国就看着秦攻成功地攻下了宜阳,然后景翠就趁机进兵骚扰秦,秦害怕背后受敌,就割让煮枣城给楚求不要再打。韩国觉得楚国是在帮自己(毕竟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嘛)也献出了珍贵器物给楚国表示感谢。景翠就这样左右拿了好处后,还顺便感谢了周天子。
故事分析:
这个事件里看,其实周天子还是很客观的在分析战局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到战局里重要一方楚国景翠的立场。景翠站队韩国,秦国当然没有多大的机会拿下宜阳。这是没错的。但是周天子没有分析到景翠的立场,他干嘛要站韩国这边呢?打赢秦国(还只是在宜阳这一个单一军事战场上)真心对自己没好处啊。官都做到顶了,还能获得啥?可打输了就真不一样了,可能就要降级受处分了(楚国里不少高管等着你景翠打输,他们好上位呢)。给任何人选,他都应该不要动最好了,就静观其变看着。
赵累就是充分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立场。他分析甘茂拼死的原因就很合理,客坐他乡为秦效力,急需胜利来证明自己。而秦武王力排众议,任用甘茂去攻打宜阳,就是要把自己吹下的牛逼兑现,牛都已经吹出去了,不实现它就会沦为个笑话,所以,秦武王会倾尽所有去支持甘茂拿下宜阳。赵累的分析非常在理,尤其分析楚将景翠的立场时更是洞悉人性,对于景翠来说,静观其变到最后,秦费了老大劲攻下宜阳,我赶紧出来后方骚扰他一下,这就是“趁人之危”,虽然不是君子干的事,但那个时局下,大家都很现实,干嘛要做君子呢?
况且,景翠这趁人之危做的是正气凛然,因为你秦国欺负人家了,我出来主持下正义替韩国教训你一下,表个态,还能捞个好名声。(君子做不了,做个伪君子是最好的,但别让人看出来你是装的最好了)。韩国果然没看出来景翠这一出。满心的感恩戴德,被人欺负后,但凡有个人站出来帮你谴责对方,你都会莫名觉得这个是朋友对不对?更何况他不只是谴责,还帮你推了对方一搡子。【可是,其实真朋友是出来劝架或帮你收拾对方的才对!而不是在旁边吃完瓜后站起来推胖揍你那家伙一下,说:你咋欺负我朋友呢?!(你早干嘛去了?咋才替我出气)在那个动荡局势下,韩国没看清楚这层关系,莫名其妙的就当楚国是朋友给献出珍宝了(被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结论:
遇事的时候,多分析分析事情背后那些人的立场,尤其分析清楚背后的利益得失。千万别急着站队。好处坏处都想明白了,利弊分析透了再决定站队。
而且,不要被表面的姿态给骗了,这君子是“真”还是“伪”可全在这背后的小心机里了。表面做的很好看甚至把你都给感动了,可扒开了往背后里一看,诶呀,人家全是在为自己打算盘呢。
这让我想起自己那不足半岁的宝宝,有时候他在你怀里“噗噗”屁股放出这音效来,你不扒开裤子翻看尿布底下仔细看看,你还真就不知道他噗噗几下到底是屁还是屎!
形势越乱,越要冷静,越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能得什么样的利。最高的境界就是把伪君子从表面上做成了“真君子”,在这个美丽的外衣下,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这一点,楚将景翠在赵累的建议下演绎的真是个淋漓尽致!】
原文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一陽一必拔也。”君曰:“宜一陽一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一陽一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一陽一。宜一陽一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秦拔宜一陽一。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从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一陽一,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秦攻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