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太太在京城边开了个会所:一个大型的网,圈尽顶级精英
北京,中国的首都,早年的“皇城”,从明朝定都这里开始,几百年来,风风雨雨什么都经历过。皇城根儿下的故事,老北京人信手拈来,就是一段传奇。这些故事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边角八卦,其中,还包括这些人最爱去的场所。

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极其偏爱“四大”,小说界有“四大名著”,演艺界有“四大天王”,美女界有“四大美女”,就连贵公子有“京城四少”,至于高端会所,当然也有传说中的“四大顶级会所”。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渐渐崛起了四所高端私人会所,供不少上流社会非富即贵的人享用,这些会所就被民间称为“京城四大会所”,它们分别是长安俱乐部、中国会、京城俱乐部和美洲俱乐部。

2019年,京圈富二代圈子里流传着一个红极一时的话题:中国会被拆了!
虽然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门道,但据说里面能被搬走的都被搬走了,能被查抄的,也都被查抄了。中国会被拆,给这些老牌会所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从眼看它起高楼,到眼见它楼塌了,不过短短二十年,是非兴衰都走遍,到底是换了人间。
这一节,我们就来说说这传说中的“四大会所”……
一
距离繁华喧闹的西单咫尺之遥的中国会,位于北京西城区西单西绒线胡同51号,在清朝时候,这里曾经是一个王府,住着康熙的第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祕。
数个百年过去,朝代更迭,斗转星移之间,很多东西都换了模样,曾经戒备森严的王府周围,已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但即便是如此,这里依旧保留着旧时传统的痕迹,与那些古色书香一同被保留的,还有它身为旧日王府的气派。
这里距离西单不过咫尺,但却难得的保有闹市中少见的安静,在极力保存建筑旧貌的前提下,这里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厚重朱门隔开了外人与它的内部,更显得庭院深深,于喧闹中开辟中一处清净之地,让它添上了几分神秘。
到了夜间,这里灯火通明,进出皆是衣着不凡之人,管弦丝足之声时有,像极了那句宋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就是北京城大名鼎鼎的中国会所在。

在成为中国会之前,这里曾经被改造为四川饭店,据传,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中不少四川籍的领导,都曾光顾过这里,甚至著名的“黑猫白猫论”,也是在这里被提出的。
1995年,有关人士修缮了这座400年前的王府,并且把当年流失的王府物品尽量寻回,原汁原味保留了其古朴的风貌。1996年,邓永锵将中国会开到北京。
京城是个处处不缺故事的地方,这里建筑比人持久,风物才是唯一不变的东西。
当年的四川饭店变成了中国会,对于真正能逛得起的人来说,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一刻的交际,“中国会的一切都是古董,只有人是新的”,这里的会员如是说。

不同于其他建国后重新建起的会所,中国会的所在本身就曾是权力和阶级的象征,它从厚重的历史走来,所独有的古色古香,是不少会员选中它的关键理由。经常光顾这里的会员中,不乏外国使节和首脑,也不乏名流富二代和有身份背景的知名企业家。

中国人都知道“财大气粗”这个词,想要进入中国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先上一组数据:
加入中国会的会员都需要缴纳费用,常驻会员入会费为15000美元,每月会费100美元,海外会籍入会费为7000美元,本地会籍为5000美元。
也许是为了看起来不那么费劲,照顾老百姓们不需要数那么多个“零”,中国会的会员价目表直接按照美元来计数。
而即便坐拥金山,中国会依旧会严格筛选会员们的履历和资格,看看它最鼎盛时候的客人就可见一斑:著名会员如陈东升、王雁南、刘婷婷,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等,都曾是这里的客人。

北京城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会的边角八卦,比如它内里座椅摆放的位置,有多少个厅堂,哪些厅是专供会员休息的、哪些是专门供会员品雪茄的,甚至哪间房是张国荣曾住过的,又有哪些明星大腕儿来吃过饭陪过酒,都被说的活灵活现。
作为京城有名的会所之一,中国会与大众所想象的“夜总会”实在不是一个等级,它更像是专门提供给金字塔尖的人们的一个休憩聚众之所,为的并不是做乐,而是仅仅体现一种等级的森严。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样的中国会如今却被曝关闭,不免让人感慨一番,但老北京人知道,中国会不过是京城数百年中繁华又凋零过的茫茫事物中不起眼的沧海一粟罢了,在这个遍地故事传说的地方,建筑比人长久,风物才是永恒。
如今,风只是转向不再对着中国会罢了,而光顾中国会的人们,才是风向的把控者。
二
当中国会直接开进前清王府时,北京长安大街上的一所俱乐部,也刚刚落成,它的创始人名叫陈丽华,再过几年,她会成为中国女富豪榜的登顶人物。

说到陈丽华,跟她有关的另一个人,大众会更熟悉一点——86版《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正是陈丽华如今的丈夫。

打开陈丽华的个人资料,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身份是“紫檀博物馆馆长”,及至晚年,收藏紫檀仍然是陈丽华的爱好与事业之一。
紫檀对于陈丽华的确意义深重,一来,陈丽华是满族人,祖上是八旗子弟,若放在清朝,她自然身份贵重,就算是幼时家道中落,但家中怎么也遗留有一两件旧物,紫檀便是家族曾经的荣耀象征;
二来,陈丽华当年发迹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据传就是通过低价收入一批古董文物,在这行当发了一笔横财。41岁那年,陈丽华移居香港,用之前积攒的钱在比利时买了12幢别墅后高价售出,自此跻身富人之流。

陈丽华会下海投资经商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以陈丽华看重人脉、敢想敢拼的性格,这些都是迟早的事儿,但敢拼是一回事,拼多大就是另一回事了。
谁也没想到,陈丽华移居香港后,转战内地的“第一单”,就是长安俱乐部。

中国会的地理位置优越在它是旧日王府,位于喧闹的西单,而长安俱乐部的地理位置同样不容小觑——处长安街黄金地段、毗邻天安门广场,如今仍然是北京地标性建筑,北京城的居民,习惯长安俱乐部的存在,就像习惯天安门、故宫一样自然。
从1996年起,长安俱乐部就是中国顶级的会员制俱乐部,至今,这座当年投资4.5亿元建成的高级会所,仍旧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与中国会主要侧重的会员群体不同,长安俱乐部的会员主要是政商两界的精英人物,致力于建立国际化企业与国内大企业交流的平台,注重政府、民间与国际之间的交流。
长安俱乐部距离紫禁城只有一墙之隔,与权力巅峰紧紧相依,这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各界知名人士、企业家和越来越多的各国使节所推崇的宴会和会议地点。

长安俱乐部从开业起,就笼罩着一层政治色彩,在外界看来,就多了几分捉摸不透的意味。
这个俱乐部臻选会员的标准也十分严苛,最开始,要求会员的年龄在45岁—55岁之间,能够说英语,资本在5000万以上,直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年轻富豪越来越多,这才渐渐取消了年龄限制。

长安俱乐部用资本来限定入会会员的标准,但事实上,“圈子”才是它衡量的唯一标准。
那些位于金字塔尖的人,来到俱乐部并不一定是要追求什么富丽堂皇和极致的享受,相反,这里只是他们用来与同圈层的人谈天和办事的场所,在不在圈子,有没有话语权,跟谁玩儿,被谁带着玩儿,都有讲究。
长安俱乐部就像是一个大型的网,将这些各个圈层中的精英一网打尽,收网的尽头,陈丽华在那里默默伫立。

曾几何时,陈丽华接受媒体的采访,讲到自己发家致富的经过,略略一笑道:“广交朋友,诚实守信,就是我做事的一贯准则。”
从视频中,看不出这个面向平凡的老妇人有什么厉害之处,然而,看看她的杰作长安俱乐部,就知道是个手腕不轻的人。
爱交朋友不假,只是,能进入到长安俱乐部与之交朋友的人,会是什么一般人吗?
三
同样是四大顶级会所之一的京城俱乐部,其实比长安俱乐部和中国会成立时间要早,它由中信集团牵头成立,代表会员有李嘉诚、许荣茂等。
其实能够看出,不少政商两界的顶层人士们,都在不同的会所有着会员的资格,正如前文所说,他们要的不是不仅仅是一个服务,而是一个圈层。


京城俱乐部与很多顶级俱乐部一样,对会员的身份和外在有着很高的要求,比如,它不准会员来的时候穿牛仔裤、旅游鞋,自然,言外之意,它要求会员至少身穿正装,仪容得体,能够出入这里的人,已然是一种标杆。
换一种说法,就是四大顶级会所,其实并不在意会员,它真正在意的,是人名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名利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有人入会,自然就有人退会。

2003年,潘石屹宣布退出京城俱乐部,原因是觉得俱乐部服务形式太过于僵化,对会员着装的挑剔和越来越刻板的服务,让不少会员觉得心生烦躁,如潘石屹这样一怒之下退会的人,也不在少数。

主要聚集顶尖海归富人群体的美洲俱乐部,显示出了它不同于前三个顶级会所的活力。
代表会员有张朝阳、冯唐、李泽楷等,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新兴人类”的天下,不同于长安俱乐部的严谨正统,也不同于中国会的古雅传统,更不像京城俱乐部那样注重商界精英人士。
美洲俱乐部才真正像是为了网罗年轻群体而生,它更加看重会员的资金储备而不是身份背景。
因此,美洲俱乐部对于会员们的能力要求反而是最高的——美洲俱乐部需要20万元的会费,会员必须是世界500强的内地代表和企业高层,参加活动也必须是身着正装的精英打扮,高端精英风成为会所的标签。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新潮的门店和会所层出不穷,四大顶级会所能够屹立到如今,其实也只是凭借会员的信赖和二十多年来形成的圈层,一旦这些圈层开始对俱乐部产生抵触,那么俱乐部就危在旦夕了。
如此看来,陈丽华的长安俱乐部,似乎是其中脚跟最稳的一位,也难怪有人说,如今的陈丽华,在同龄的富豪界,算是独占鳌头了。
- 结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北京是个不缺故事的地方,变与不变永远交替进行,不变的是圈层,变的是圈层里的人,同样,四大顶级会所中,变的是会所的名字,但富人们始终不缺少相聚的场所。
与一般的会所不同,其实四大顶级会所,更为严谨的称呼应该是会员制俱乐部,它们所网罗的,是一个圈层,所有会员都是各行各业的大佬,他们奠定了一个会所的基调,也就是圈层的基调。
并不是一个家族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该会所的会员,有些也并不是父子相袭,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认相同的东西:高度。
四大顶级会所识别一个圈层中有潜力有话语权的人,身份的认同才是其中的通行证,至于茫茫百姓,也许最终认识到的,不过是有关会所的无数“都市怪谈”。
好在,会所与人一样,身处江湖,而江湖从不缺少风云,无论是谁,最终都会成为茶坊酒肆的一段故事,姑且就看这些故事,能够演绎到何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