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讲述历史本身就是罗生门的专属领域 | 2020年读书札记及推荐
比起往年,今年读书的一大变化是有了明确的读书方向。
这些年来越渐感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缺失,慢慢也产生了想要多读历史书籍的兴趣。以往对历史兴趣乏然,很大一部分可能要归因于以往读书时期“历史科”的毒害,历史似乎变成了一个个填满时间点地点人物名称的碎片化信息卡,更别说以前并不懂得同一段历史本身也是随着讲述者不同而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呈现,因为大家的立场不同,看待同一件事自然也会有所偏差。讲述历史本身就是《罗生门》的专属领域。那些将自我立场作为世界唯一且是正确立场的书写者和作品,有极大的危害性,请慎而远之。
时间是公正的,但历史绝对不是,起码人为书写的历史不是。很多历史类书籍写的不是史实,而是观点,世界上没有一本历史书不带有作者观点的,即使作者极力想要公正地对待过去发生的事实,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在字里行间渗入自己的“偏见”,这种偏见是由个体的成长背景、教育程度、个性和当时所处的人生阶段所形成的,几乎是无法修正的。你可以很明显看到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写《美国人》和托克维尔(法)写的《论美国的民主》有非常大的不同。
但总有一些历史书籍比起同类作品来说,更接近原始的事实。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必须带着这种前提来理解那些被作者精心选用过的文字和措辞,尽量放开自己的成见,警惕文字背后的偏见,才能做到以史为镜。

目录
1. 历史类
- 地中海史学权威:罗杰•克劳利
- 《美国人》三部曲:一个现代国家的崛起
- 法国大革命年代
- 普鲁士不等于德国
- 前方注意避坑:《条顿骑士团》
- 其他
2. 虚构小说类
- 《坏小孩》:被电视剧阉割过的惊喜之作
- 《寂寞的游戏》:电影《阳光普照》里阿豪的司马迁故事
- 《比利时的哀愁》:二战比利时的人间浮世绘
- 《情感教育》:欧洲历史的补充阅读
3. 英文原著类
- 集美国精神于一身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 王尔德的半自传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 电影超越原著的《断背山》
- Sally Rooney 的《聊天记录》:过誉的成名作
- Sally Rooney 的《普通人》:社恐的挚爱读物
4. 其他
5. 读书笔记推荐(不限2020年)
1. 历史类
历史类读了15本,占了今年读书份额的50%。
地中海史学权威:罗杰•克劳利
代表作:《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推荐指数:🌟🌟🌟🌟🌟
今年最大收获可能是认识了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他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16世纪中后期)和《财富之城》(11-16世纪初期)分别回顾了君士坦丁堡(现称伊斯坦布尔,土耳其首都)陨落全过程、伊斯兰世界的海上扩张之旅、还有威尼斯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穆德二世攻陷,意味着过去欧洲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世界一去不复返。随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的终结,迎来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分庭抗礼,这种对峙从大陆延伸到海洋的浴血厮杀。《海洋帝国》详细讲述了16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帝国和基督教围绕着地中海展开的激烈竞争,从伊斯坦布尔到直布罗陀海峡,斗得两败俱伤,难得的和平年代也只是双方力歇的短暂休战。《财富之城》更是将时间追溯至11世纪,回顾威尼斯如何从一个地丸之地发展成为曾经的地中海大帝国,最后又是如何衰落的。
让人欲罢不能的不仅仅是那些大大小小峰回路转的攻防战,作者将扎实的梳理史实的能力和极具故事娱乐性的写作风格完美结合,让人在了解历史细节的基础上还能够纵向掌握地中海各方势力的此起彼伏,《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则可以被看作是三部曲的补充,同样值得推荐。
P.S.译者陆大鹏的译文质量太高了!
《美国人》三部曲:一个现代国家的崛起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美国人:建国的过程》《美国人:民主的进程》
推荐指数:🌟🌟🌟🌟🌟
《美国人》三部曲是12月开始读的,目前第一卷看完,第二卷刚开始。
为什么美国历史值得读必须读?因为20世纪以来直至今天,迅速崛起又蓬勃发展的美国文化对全球影响之深及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今天的所思所想、生活习惯和用品、我们以为是自远古时代就有的平权运动(例如女性LGBTQ平权),其实大部分都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化影响和产业之下的产物。
了解美国文化,其实可以更好地帮我们分离笼罩在我们身上的、因为全球化而快速融合的现代文化中的外来成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以及在其中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于第一卷,很多人吐槽前面讲了太多关于宗教的东西,略显乏味。
但美国从一开始就是英国清教徒远离英国旧社会压迫、想要建立山巅之城的故事,他们搭乘“五月花号”历经长达数月的海上之旅、途中死伤无数才到达这个法外之地、荒芜之区,为的就是要重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天堂。这种愿景和清教徒对“信仰纯粹性”的追求也决定了新英格兰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他们坚持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必须达到完全的信仰一致,任何非本教信徒都必须受到惩罚或被驱逐出去,它是美国宗教执着和暴力的起源之地。
而宾夕法尼亚的贵格会教徒则与排外的清教徒截然相反,不仅把没有教条作为他们的教条,而且对殉道近乎盲目的追求和过度的专注自身自省的气质又让他们不适合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最终将统治权拱手相让。
而由大种植园主占据的弗吉尼亚又是另外一种光景,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各教区地域之辽阔又影响到该地区的宗教属性,没有实施统一的宗教仪式的任何中央权威,养成了一种有悖于英国国教精神的不拘礼节的风气,这种妥协和宽容的特质不仅培养了他们信仰自由和不愿意在神学上锱铢必较的气度,更是二十世纪美国宗教生活中的教派合作主义的基础。
在这么多殖民地当中,佐治亚是命运最为悲催的一个,也反面证明了英国在美洲大地上,英国母国的控制失利的最有力证明。从一开始,伦敦就为佐治亚绘制了一个乌托邦蓝图,这种乌托邦是仅仅针对英国经济而言,为了防止母国的黄金外流,强迫他们发展不适合的作物以帮助母国迎合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和转移,正如作者所言,“没有哪一个时代,其想象力如此贫乏,而又如此粗野地利用这种想象力”。佐治亚的失败,正是英国母国僵化的思想窒息了美洲大地独有的精神财富:自发性和实验精神。
所以,要了解美国历史,就必须要从那些第一移民的宗教属性以及他们和英国母国之间的关系开始。
法国大革命年代
《1848:革命之年》《自由的声音》《来自彼岸》《梅特涅:帝国与世界》(上下两册)
推荐指数:🌟🌟🌟🌟🌟
另外一个集中了解的历史时间是法国大革命年代,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它点燃了整个欧洲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民族主义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并崛起。在这之前,并没有民族属性一说,而在未来,相信也会慢慢淡化,民族主义当然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独立之路,但同时也增加了非常多的民族对抗和流血。
《1848》从巴黎革命开始,从点到面介绍了烽烟四起的欧洲革命,虽然短暂但却极具历史意义,《来自彼岸》则从一个外来人(俄罗斯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处于动荡时期中的欧洲,《自由的声音》在梳理知识分子发展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读者再次回顾了这一段充满自由、知识分子推动历史的时期。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更是用一个人物的一生来串起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
普鲁士不等于德国
《不含传说的普鲁士》《从俾斯麦到希特勒》
推荐指数:🌟🌟🌟🌟🌟
《不含传说的普鲁士》:普鲁士溶解在德国的过程,是一个理性被激情消融的漫长故事。
要了解德国历史,就不能不提塞巴斯提安•哈夫纳,1907年出生于柏林的他被公认为20世纪德国历史最重要的时代见证者之一,但他的作品、尤其是关于希特勒的看法有着强烈的个人注解性质,所以只能作为一方之言来进行了解。
前方注意避坑:《条顿骑士团》
推荐指数:🌟🌟
在选择读物的时候,一般会特别小心,查阅过主题(自己是否有兴趣)、相关评论(鉴别出水军,多看看普通读者的个人化感受)之后才会决定要不要购买和开本(买书可不等于读书hhhh)。一般开了之后就会坚持看完,触雷的机会并不多。
今年唯一一次踩了坑是《条顿骑士团》,之前因为看罗杰•克劳利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而关注了译者陆大鹏,看到他新出的《条顿骑士团》,为了尝新(确实也是对主题本身非常感兴趣)也是出于对他过往译品的信任,就比较冲动地开了本,结果迎来的是灾难级的阅读体验。
不太确定是原作者本来行文就毫无逻辑、信息紊乱和主题分散的原因,还是译者(和其他人合译)的原因,整本书看起来行文不畅,结构凌乱,更像是历史信息的随意拼凑,虽然三大骑士团是一个非常值得了解的一个历史组织,但这本书真心不建议。
其他
《乌托邦年代》 🌟🌟🌟🌟
《枕底无花梦不香》 🌟🌟🌟🌟
《眼前》 🌟🌟🌟🌟
《大门口的陌生人》 🌟🌟🌟🌟🌟
2. 虚构小说类
今年看了11本虚构小说类,英文原著类的5本在下面有详细详细,这里简单说一下中文(/译本)的6本小说。
《坏小孩》 🌟🌟🌟🌟
《启蒙之旅》 🌟🌟🌟🌟
《寂寞的游戏》 🌟🌟🌟🌟
《情感教育》 🌟🌟🌟🌟🌟
《比利时的哀愁》 🌟🌟🌟🌟🌟
《2666》 🌟🌟🌟🌟
《坏小孩》:被电视剧阉割过的惊喜之作
今年大热的《隐秘的角落》的原著小说《坏小孩》太让人惊喜了。比起电视剧,小说的锋芒之处在于其对人性黑暗的大量刻画,悬疑和推理元素并不是它最为出色之处,那些原生态的、粗糙的、不受抑制的人性欲望和肆意挥霍才是真正让这本小说让人如此深刻的深层原因,没有普世的正能量,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撕扯头发、胸罩脱落的困兽斗。
强烈推荐大家去找原著来看一下。
《寂寞的游戏》:《阳光普照》里阿豪的司马迁故事
另外中国台湾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也是非常推荐的,可能很多人对这个他不太熟悉,但相信很多人都看过2019年许光汉主演的《阳光普照》,里面许光汉所扮演的阿豪讲的那个司马迁打破水缸的故事,就是来源于这本书里的同名短篇《寂寞的游戏》。
很多人在看《阳光普照》的时候对阿豪这个角色不是特别理解,更难理解突如其来的自杀,成绩优异、乖巧听话的阿豪内心是孤独的,和家人的关系看似融洽和谐实际非常疏离,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忙观众了解这个角色,或者说,编剧对这个角色的塑造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在这个同名短篇里,作者描述了很多我们童年时期常见或常做的一些游戏或行为,比如捉迷藏、潜水、房间阴暗的角落等,无一例外地在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件上打上了非常浓重的孤独的阴影。
《比利时的哀愁》:二战比利时的人间浮世绘
其中有两本大部头,分别来自智利的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和比利时的雨果•克劳斯的《比利时的哀愁》。
《比利时的哀愁》写法很特别,作者经常和自己对话,而且常常还会将当时的一些情绪用一些小孩子想象中的怪物来形象化。带着这个前提阅读,对那些突然出来的魔幻元素就不会感到莫名其妙,大大降低阅读难度,不然可能会很容易被劝退。
二战时期,相对于同盟国和轴心国态度分明的两方,低地小国比利时内部的环境和派别要复杂得多,北部弗拉芒独立分子、南部亲法派、比利时统一派、亲德派、反德派错综复杂交缠在一起,各种利益和立场相互渗透在每个平民邻居修女父母子女教师学生的血液当中,以一个小国的视觉拼凑起二战无限拼图的其中一块,但对19-20世纪西欧历史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不太友好。
《情感教育》
我是把它当作欧洲革命史的补充材料来看的。
3. 英文原著类
集美国精神于一身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推荐指数:🌟🌟🌟🌟🌟
因为今年初疫情,朋友静悄悄地给我寄来了一些书,其中就包括了这本躺在待读清单里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非常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能够成为美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甚至被列入了美国中学的必读清单里,里面虽然主要在讲述种族歧视问题,但却穿插着女性平等、美国建国根本的平等思想、同理心、勇气,各种美国建国核心哲学均穿插其中浑然天成。
八卦的读者还可以八一下作者哈珀•李和写出《蒂凡尼的早餐》的卡波特之间的友情,哈珀•李曾经说过,在卡波特的内心深处,他最不能原谅她的是,她写出一本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他所有作品的书。这种妒忌不仅让卡波特陷入煎熬,也直接摧毁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更详细的书评戳:《杀死一只知更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女性困境
王尔德的半自传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推荐指数:🌟🌟🌟🌟🌟
《道林•格雷的画像》作为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不能说是集其才华于一身的巅峰之作,因为王尔德真正的创作区在话剧,小说更像是他超强的人性洞察力在小说领域的不经意染指,带有半自传性质,带着50%的自传性质,王尔德和道林·格雷一样,对自己的命运和欲望都有着近乎残酷的认识,但终究无法抵抗欲望的驱动走向灭亡。
亨利爵士就是他理性和愤世嫉俗那一面的化身,即使是他都无法阻止道林·格雷的自我毁灭。
电影超越原著的《断背山》
推荐指数:🌟🌟🌟
一般来说,影视改编很少能够超越原著,但个人觉得李安的电影完全超越了小说。
虽然说主题还是一样,但电影注入了更为强烈的情感(得益于两位男主的精彩演出),而细腻温柔的李安又得以借助电影这个媒介来加强西部的荒凉感,同时还在极大的时间跨度中非常成功地保持了情感的连续性,对小说中的一些元素的取舍更显得李安在电影创作中的高明度,如小说中写明了杰克的死是恐同行为(在最后和杰克父母的对话中确认),而电影中对这个的暗示仅仅是在恩尼斯对往事的回忆中,并未与杰克的死做进一步搭起联系,这种模糊处理反而让那种未知的恐惧在观众心中产生更加强烈的影响。
P.S. 小说里的两位男主长得不咋的,特别是杰克,远远没电影里杰克·吉伦哈尔那么清秀。
Sally Rooney的《聊天记录》《普通人》
推荐指数:🌟🌟🌟🌟
今年读的英文书不多,也不是什么大部头,《断背山》甚至只有55页之短(一个晚上就干掉了),但今年倒是跟上了潮流读了两本最近两年大火的Sally Rooney的《聊天记录》《普通人》,准确来说《聊天记录》只有3.5星,《普通人》我可以给到4.5星。
《聊天记录》:有点过誉的成名之作
依然是轻松的开篇和对不多的主角关系的娓娓道来,中段和尼克的关系迅速升温开始狗血,等到尼克的故事展开之后又会觉得啊还是熟悉的配方(痛苦的人独自舔伤、互相慰藉),可惜的是后面迅速垮掉,就好像她写着写着已经不知道怎么收尾了。另一方面,虽然结局确实是现实中常见的情感泥潭,看似走出来但总是在一瞬间又重新陷进去,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在欲望和理智之间相互拉扯。中间虽然嵌入对传统关系的现代解构,但也就止于蜻蜓点水式的解说,而且有冲字数的感觉。
《普通人》:社恐人的挚爱读物
真正的自成风格和成熟的作品,康奈尔的抑郁症和玛丽安娜的女性压抑被Sally Rooney很好地用爱情串联了起来,后者因为家暴问题从小防御性很强,一直处在自我质疑自我毁灭的路上但却始终能牢牢掌握人生方向,而中学是人气明星的前者在大学泯然众人的状态下,受到被动性格和天生的疏离感的双重暴击而全线奔溃,是真正的社恐人的挚爱读物。
4. 其他
《阿拉伯的劳伦斯》推荐指数:🌟🌟🌟🌟🌟
《大国大城》推荐指数:🌟🌟🌟🌟🌟
《论美国的民主》推荐指数:🌟🌟🌟🌟🌟
《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和基础》推荐指数:🌟🌟🌟🌟🌟
5. 读书笔记推荐(不限2020年)
© 本文版权归 Christopher 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Christopher 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感受,理解,有必要时再说话 (6人喜欢)
- 我们这不断无意识地让渡自由的一生 (9人喜欢)
- 坚持就是不断打破完美预期的过程 (4人喜欢)
- 警惕压力下微量创伤的累积 (9人喜欢)
- 20 我们越远离自己,能量就越低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