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是国菜
没错,粤菜是国菜,如果我大天朝有所谓“国菜”这么个说法的话。国菜,类似官方语言,或第一官方语言。
或者可以更准确一点,在政治学角度上,粤菜是我大天朝的国菜。
把粤菜说是国菜,并非我本人对粤菜有偏爱,也并非因为其他菜系不好,或者粤菜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最优选择,足以体现共和之美。
我朝地大物博,民族多样。大体上,南米北面,南淡北咸,江南无糖不成宴,西南无辣不成席。
细了说,大西北是面+油+辣+膻(这里的膻是相对猪肉而言,大西北的牛羊肉可好吃啦);山东淮扬人民喜欢玩刀工雕龙画凤(美食纪录片里,但凡讲到山东淮扬菜式,几乎满篇都是玩刀工,雕龙画凤,诸如把豆腐切的跟纸一样薄,跟头发一样细之类,把面团捏成一条龙一条凤。印象最深是当年董顺翔以蟹酿橙参加第三届全国美食大赛华东区比赛的时候,还担心当时评委讲究刀工精美,蟹酿橙怕没有优势。);大东北就不用说,乱炖。
各家有各家的绝活,一比下来肯定各不相服,很快就从比刀工比火候比香味,到最后就比谁家年份老、历史久、故事多,谁家人多,谁家当官的多,谁家当年被唐太宗点过赞,谁家粉丝群里有乾隆爷,谁家在红楼梦里露过脸,谁家是梁实秋的大爱…….
一条鱼,四川重庆人民加辣椒花椒,贵州人民加酸汤,安徽人民捂臭,苏州人民加糖,浙江人民加黄酒、陕西人民加泡馍,山东人民先在鱼身上刻张年画然后加根大葱,东北人民放铁锅加土豆豆角……一圈下来,各有千秋,都好吃,选谁?结果就是厨房的军阀割据,春秋战国,厨将不厨。
而政治之美,共和之美,讲的不是人多势众,历史悠久,而是妥协与合作。少数服从多数并不难,难得是多数可以摆正心态,接受少数的存在,接受少数群体和多数群体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欣赏少数之美。
所以,如果要像选官方语言一样选一道国菜,或者第一国菜,只有一种可能:大家各退一步,回到食材本身。
当我们把那些辣椒、花椒、糖、盐、八角、料酒、大葱、泡馍、雕龙画凤这些辅助的都去掉,回到食材本身的味道。大火清蒸,蒸到鱼肉和鱼骨刚刚分离。吃的是鱼肉本身的味道,是风土。那是鱼的一生,是长江黄河,是洞庭太湖,是杏花烟雨江南,是白马西风塞北,是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哦耶。
这时候,把清蒸鱼端上桌,湖南人民可以沾点辣酱、河北人民可以卷根大葱,山西人民可以沾点醋……其乐融融,求同存异,尽显共和之美。
鱼还是清蒸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