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真的算好导演吗?
12月5日,《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正式落下帷幕,胡杏儿荣获年度冠军,成为本季最佳演员,这点观众一点也不意外。
实力证明一个演员想要长久生存,就得有过硬的演技。

对于陈凯歌对胡杏儿的帮助,观众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老粉应该还记得,上届《演员请就位》的冠军牛骏峰,同样出自于陈凯歌战队。实事求是地说,陈凯歌导演的确厉害,会选演员,又会编剧,关键是会调动演员情绪、让演员入戏。这也是很多人通过这档综艺,对他路转粉的原因。
胡杏儿每一次饰演的角色,不仅反差大、难度高,而且总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这些除了胡杏儿本身有业务能力做支撑,和导演陈凯歌的指点也有很大关系。陈凯歌真的懂得如何让演员去发挥出最大的可能性。
《演员请就位》第一期,陈凯歌导演就说过:"好的表演和作品都是在诠释关系——这其中包括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演员与作品的关系"。而作为导演,陈凯歌一直通过自己对于表演的理解,来帮助演员诠释这些关系。

比如,陈凯歌就生生把陈宥维往更好的地方,推了一把。
《演员请就位2》里,最具话题和争议性的演员当属陈宥维。40位竞赛演员中,陈宥维是唯一一个出场就能让人不自觉笑出声的。搐动的嘴角,瞪大的双眼,呆滞的表情,都不禁让人怀疑他真的会演戏吗?


但自己的五官都控制不了、被满屏吐槽的陈宥维,凭着陈凯歌一排众议的pass卡硬是挺进了总决赛。陈导说:"一个演员是很脆弱的,如果大幕拉开,迎接他的是一个并不友善的笑声,对他而言是很大的伤害。"

为了鼓励年轻演员,陈凯歌努力为演技青涩的陈宥维挑选合适的角色,并且教他如何去演戏,在角色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宝贝儿》里,陈宥维的惊人转变,离不开陈凯歌导演的"点石成金"。
《宝贝儿》大致剧情就是胡杏儿想通过代孕来弥补丧子的遗憾。任敏为了钱选择代孕。
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任敏对孩子产生了感情,舍不得把孩子交出去。通过男友陈宥维的劝说,三方才达成一致,最终胡杏儿因违法被抓,任敏得到了真爱……
面对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各怀心思的三个人关系的转变,突出了凌驾于道德之上的金钱交易有多么不可取,展现了残酷的现实。
故事很考验演员的基本功,陈凯歌说陈宥维唱跳出身,是个优势,没必要那么拘着,可以跳脱开,不用刻意去塑造角色。
短短两三天,陈宥维终于学会了不去想太多。他饰演的张远对代孕妈妈任敏的情绪转换,显然自然了不少。拿出婴儿鞋的一瞬间,那份宠溺还是感动了不少人。
不得不说,陈宥维果真不负众望,给陈凯歌长了脸。
没有差劲的演员,只有不适合的角色,陈宥维最终还是配得上了这张A卡。
经过调教,痞帅的陈宥维让大众终于get到他的颜,干练的动作、有的放矢的表情,让角色一下就"活"了。这种变化让人们看到了陈宥维的进步,以及他未来作为演员的一种可能。

合适的角色遇上合适的演员,就会造就经典!
任敏在节目中爆料过,68岁的陈凯歌在作品排练期间,天天晚上熬夜。甚至在凌晨5点的时候,他仍然和演员一起排练,认真抠每一处细节,亲身上阵念台词、找感觉。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众多演员想要与陈凯歌导演合作的缘故吧。据说,秦昊为了和凯歌导演合作,足足等了16年。2017年,两人合作了《妖猫传》,秦昊圆梦"长安城"。

作品不一定都能做到"量身定做",但好的导演和编剧,会为了表现演员而尽心尽力。
中年女演员的市场主动权很小,可以选择的角色也不多。经过TVB千锤百炼的胡杏儿在结婚生子后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演员请就位2》里,陈凯歌导演为胡杏儿挑选的角色性格、背景、形象都"两极化",区别很大。
无论是优雅从容,还是衣衫褴褛,胡杏儿都能完美演绎出角色的闪光点,陈凯歌评价胡杏儿是经历过打磨的演员,这种打磨让她能够更好的诠释角色,也证明她有足够的努力和拼劲,证明她们的黄金时代还未结束。

胡杏儿认为,陈凯歌真的很会看人。
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曾拿下电影人的最高荣誉戛纳金棕榈奖,一夜之间全世界为中国影片喝彩。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
《演员请就位2》里,陈凯歌一针见血就指出了何昶希和张逸杰表演剧目《陈情令》的问题:重要台词情绪不到位,两人对人物关系的理解不透彻。
一句"你不恨他的,你知道他是对的",说明了陈导对原作品的精准分析,加上那段台词解读,一张口,饱满的情绪表达就足以吸引没看过剧的观众。

不仅会调教演员,陈凯歌自己还是演员、编剧,台词功底不可小觑。
但作为响当当的艺术家,陈凯歌也是骄傲和有脾气的。对于自己用心做出来的作品,见不得别人半点质疑。
当时,大鹏请李诚儒来评价下曹骏、晏紫东、彩旗等选手表演的《无极》时,李诚儒说:"不好意思,《无极》原片没看过,因为当时的评论,而且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标准太高了,所以后来的片子我都没敢看。"
说完,还表示希望陈凯歌能再拍一部梨园的戏,到时一定叫上他。


谁知陈凯歌一下就支楞了起来,说李诚儒是生活和沉浸在过去时代中间的一位老艺人,比较保守,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
这段不带一个脏字的文明互怼,堪称大师级说话的艺术,大家可以去自行"考古"。

网友纷纷感叹陈凯歌对当年《无极》的那些评论还是意难平。
《无极》真的成了陈凯歌的逆鳞吗?
显然不是,他说:"《无极》是我拿生命做的一次豪赌,没什么释怀不释怀,我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都是在意的,但我接受观众对我电影的一切评论。"

陈凯歌生命中不可不提的两部作品,一个是封神作《霸王别姬》,一个就是吐槽最多的《无极》。


上世纪80年代,《霸王别姬》小说出版,原作者李碧华是香港知名小说家。1988年,汤臣电影事业有限公司制片人徐枫,拜读了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赞不绝口立即购买了版权。
当时陈凯歌因为《孩子王》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奖,徐枫看完电影觉得陈凯歌非常有才华,决定让他来做《霸王别姬》的导演。

但陈凯歌不愿意接,徐枫为了劝服他,跟他聊了200多个小时。陈凯歌犹豫了一年多,终于答应了。

小说和电影有很多区别,为了将故事生活化,陈凯歌请来芦苇帮他做改编剧本。
芦苇建议陈凯歌改掉追求"诗意"的叙事方式,改用好莱坞经典模式来拍这部电影。为了给导演省事,芦苇还提供了很多视觉效果参考。

有个这么操心的编剧,陈凯歌别提多高兴了,创作态度很好,对作品很有激情。
筹备4年,制片人邀请了张国荣、巩俐、张丰毅来主演,摄影顾长卫在国内外也获得了不少大奖,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这个剧组已经是顶级配置了,所以每个人都保持最好的状态,卯足了劲,兢兢业业不敢怠慢。

将各自发挥到了极致,才造就了《霸王别姬》这部传世经典。

1993年,电影一上映迅速火遍全世界,所有人都为它骄傲,只能说《霸王别姬》的成功从不属于陈凯歌一个人。

但这次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让陈凯歌意识到中国需要商业片,开启电影工业时代。
好莱坞已做出《侏罗纪公园》等无数科幻大片,而中国还在坚持文艺创作,慢了不止一步。
2005年《无极》上映,陈凯歌花了3年时间谋划,自编自导,影片耗资3.4亿元,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大制作,但这部电影拍出来之后,却一度被称为史诗级烂片,豆瓣评分5.4。

陈凯歌曾扬言:"5年内没人看得懂《无极》"。
因此,网友胡戈恶搞出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吐槽陈凯歌拍的是垃圾。一时间人人唱衰,各种舆论媒体骂声一片,甚至该视频的网络点击量超过了电影本身。

话说回来,有多少骂《无极》的人,是受该视频影响,很多都是无脑跟风骂,没看过的骂得比看过的还凶,生怕拖了"网络流行文化"的后腿,多少骂过的人至今都没亲自看过《无极》。

好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无极》的评分正在慢慢回升。
当年,陈凯歌称《无极》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原创的魔幻电影,更是集齐中日韩三国实力演员,影片在上映前的确吊足了观众胃口。
但上映后的结果令人失望,这位华语影坛唯一一位获得过戛纳金棕榈奖的导演,在2005年《无极》翻车之后,过往的一切仿佛被顷刻间抹杀。

有人甚至怀疑《霸王别姬》不是陈凯歌拍的,而是他爸陈怀皑拍的。
芦苇说看《无极》是浪费时间,陈凯歌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不知道怎么讲故事。
一部电影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要,而编剧就是那个把握内容、稳住核心的人。拍《霸王别姬》时,芦苇坚持自己写剧本,不让陈凯歌来做编剧,一个字都不让他动。
可陈凯歌是真的没有编剧才华吗?
2012年,陈凯歌自编自导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搜索》,高圆圆、赵又廷、王珞丹、姚晨等主演,讲述了公司白领叶蓝秋因为一次公车不让座的小事,蝴蝶效应般的引发大规模网络暴力的故事。

人肉他人,传播谣言,盲从跟风的旁观者一个评论、一个转发、一个视频,很容易就会毁掉一个"无辜"的人。
很多人说这是陈凯歌在经历了《无极》恶评时期后的一次"现身说法",但这部电影上映已经快8年了,它对于互联网时代谣言如何"杀"死一个人的深刻解读,却依然值得我们警醒。
《演员请就位2》陈凯歌导演的剧目《宝贝儿》也反映出了"代孕"这一值得探讨的社会话题。

导演赋予电影的"生命"不是一刻的票房能代替的,它能在人心中留下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遗憾的是《无极》这部商业巨制,在当时看来充满了虚无、荒诞,用艺术梦境去表达人类意识形态,显然不符合现实逻辑,所以观众并不买账。
15年过去,尤其是在我们经历了中国电影繁荣昌盛的这些年出的那些魔幻古装电影后,《无极》看来其实是一部超前的电影,放到现在,很难不给一个高分。
陈凯歌一直在不断开拓,之后的《妖猫传》让我们看到了大唐盛世之美。

为了尽力还原小说场景,剧组和相关部门耗资10亿,花了6年时间,真的在湖北襄阳搭建了一座唐城。

有着奇幻元素的凄美浪漫的杨玉环和《长恨歌》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尽管舆论好坏参半,但影片所传达出的极致风流,还是让观众一夜梦回大唐,那个波澜壮阔的长安城像极了一幅画。
说回陈凯歌,他不缺少《霸王别姬》《黄土地》这样的好片,也不缺少《赵氏孤儿》《道士下山》这样的烂片,他在浪漫主义这个范围里执着了这么久,于是到最后也终于成为了他的标签,到头来,这种气质真的只有他有了。
以前,导演只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导演,而现在的导演被资本和流量裹挟,已不再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多的是那些把低俗当有趣,看似反映现实,实际上却充满谄媚市场之心的"深刻"作品。

陈凯歌身上有很多争议,他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想着法地怎么取悦观众,好与不好,只能见仁见智,但你无法否认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才华的导演。
来源:沉默的大娱乐家(ID:silentd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