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赏汇编》:书画展玩时令

季节变化对中国人文艺生活的影响
在远东地区,季节交替对文雅阶层生活的影响要远大于西方世界。在这里,季节性的节日更加常见并且大多保留着它们最初的意义。不仅那些因为职业缘故而与宇宙变换联系紧密的农人与乡民,那些有闲阶级和普通市民阶层也同样深深的体会着自然的永恒流转。
这种对自然变换的敏感性在中国和日本艺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敏感性不仅突出的表现在那些为数众多且被认为最适宜进行艺术表达的传统季节性题材中——譬如早春的梅花、秋日的野雁——也深入表现在艺术品的展示和欣赏方式里。在中国和日本有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即要使室内装潢与外界自然的交替变换尽可能的和谐共融。
依据时令展玩的书画卷轴
个体对季节变换的适应无疑是这一传统的根源,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通常都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仅展示一幅画作:经过一周左右的悬挂后这件作品就会被人们取下并再度卷起贮藏起来,同时以另一幅作品来替代它。
这一传统在各种审美与收藏实践的因素作用下延续了若干个世纪。宋代鉴赏家赵希鹄认为:
“应当选择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来悬挂,但不应在同一个房间内悬挂超过三到四幅作品。当充分的观赏了这些画作后,每隔三、四天你就应当以其他的佳作来替代它们。用这样的方式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看到你所收藏的所有画卷,并能令它们免受风吹日晒之苦。此外,如果你能这样轮流的展示它们,那么这些画作也可以避免沾染污渍;时不时的更换一两位大师的作品,还能够使你永远都不会审美疲劳。”1
这一观点得到了16世纪收藏家屠隆的响应,他说:“悬挂室内的那些佳作通常应当每四、五日替换一次。如此你便不会对它们生厌,而且也可以避免它们被灰尘弄脏和受潮。”2
类似的言论还可以在古今许多的文献资料中找到。但是究其根源,这个频繁更换作品来展玩的习俗必须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角度去研究,而非将其看作是权宜之计。
无论是画作还是书法,上乘之作很少被作为室内的永久性装潢。在中国,永久性的室内装饰仅局限在镶板雕镂、壁画和栋梁天顶的绘制上。在日本,此类永久性装饰包括稀少而精美的木制品、推拉门的雕镂边框以及在旧时贵族宅邸和寺庙中的图绘木质镶板等。在这些永久性装饰打造的环境中,装裱好的书画会被当做临时性的点缀而存在。
在根据特定时节或时机来选择张挂的书画时,个人品味与喜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套固定的传统逐渐形成,即品味高雅的文人雅士应当遵循特定的模式去展玩他的藏品。
许多观点认为,明代是中国文化的全盛期。在这一时代,鉴赏家和收藏家们曾首先尝试将这些传统规则程式化,以此来将若干世纪以来前人的审美经验予以总结辑录。
一套明代书画展玩的时令表
上述尝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和鉴赏家文震亨所归纳的“悬画月令”。他对挂幅在室内装潢应用中的观点可以被认为是晚明时期文人圈风尚的代表。鉴于这段文字可说是同类文献中唯一全文保留至今的范例,因而下文将对其进行全文翻译。
“在新年的早晨,你应当张挂宋人所画的福神和古代圣贤之人的画像。正月十五元宵节时,你应当在墙上悬挂有关元宵灯会或者木偶表演等场景的画作。3正二月时应当展示仕女游春图,或者梅花、杏花、山茶花、玉兰花以及桃花梨花之类的画作4。三月初三应当展出宋人画的真武像5,清明节6前后应当悬挂牡丹和芍药的图画。四月初八是佛祖的生日,你应当张挂宋元画家绘制的佛像,或者宋代的佛家题材织绣。四月十四应当展示宋人所绘的吕洞宾像7。五月初五应当展示道教大师书写的符咒和宋元书法名家的书法手迹;此外还可以悬挂表现端阳节氛围的图画,比如龙舟比赛、艾草虎、五毒等主题。8”

端午节前后悬挂艾蒿蒲草的习俗延续至今 图片源自网络
“六月期间应当展示大幅的宋元楼阁、树石,以及高山之巅、采莲避暑等图画。七月初七的夜晚,应当悬挂女孩们祈求获得女红绝技的场景、织造女神像9、亭台楼阁、芭蕉仕女等图画。八月期间,应当悬挂绘有古老桂树或香雾缭绕的书房等主题的画作。在九月和十月期间,应当张挂如秋菊、芙蓉,或者秋日山水、枫林10等画作,而在十一月则适合悬挂雪景、腊梅、水仙、杨贵妃醉酒11等主题。十二月时应当悬挂钟馗迎福、驱除邪魅或者钟馗嫁妹等主题的画作12十二月二十五日,应该在墙上悬挂玉帝骑坐着五色云车13这样的图画。”
“此外,当你迁移居所时应当展示类似葛洪移居罗浮山这类主题的画作14,而当有祝寿庆生的场合时,则应当悬挂由宋代画院画家绘制的寿星图或者西王母的肖像15。如果你祈祷天气晴朗,就在墙上挂太阳神的画像,如果祈求下雨,那就用翻云覆雨的龙或者春雷惊蛰等主题的画作。在春日之始张挂春神或者东皇太乙16的画像则最为合适。”



南宋陈容《九龙图》局部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所有的画作都应当根据时节而悬挂,这样才能够指示出年岁的增进和各种节庆的时序。但是,假如你随意悬挂譬如大幅神像、杏花燕子图、纸帐梅花,亦或那些描绘有梅枝出墙、松柏以及其他代表长寿意义物象的类似画作,那么你的居室会因此而显得粗俗,故而此类作品绝不能用于日常悬挂。17但若是宋元时期的小幅山水画、老树枯枝、竹石图或者四幅大景山水18则可以不用按照时节而随时展示。”19

明代闵齐伋雕版套色印刷插图本《西厢记》中的“纸帐梅花”图片源自网络
当然,能够拥有如此大量绘画藏品并能根据时序变换在居室中替换悬挂的人并不多。此外,拟定这些规矩的文震亨曾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极其讲究的环境中,而且在那个时代所有事物最重要的特征都与其审美意趣和雅致品味相关联。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当下普通人家的室内装潢也常会根据特定季节而选择某些特定主题的作品。比如在严冬将尽时人们会在房间里悬挂梅花图,因为这种植物会在它看似枯黑衰亡的虬曲老干上绽放出花朵,它还意味着在漫长冬季一直酝酿的生命活力会在春日临近时展现出它完满的光辉。夏季酷暑时人们则喜欢张挂绘有竹子的画作,因为竹子鲜嫩的枝叶意味着阴凉与微风;还有人会在这个时节悬挂石刻拓本作品,因为这些黑底白字的拓本会让人们联想到它们苔藓覆盖的原碑刻,而这些被竖立在庙宇庭院古柏树荫下的石碑会给予人们清凉自得的感受。当秋季来临时,悬挂一幅雁翔晴空图将会与季节非常合宜,它不仅能加深人们对年终的期许,也会与感怀悲秋的情绪暗合。
这些作品选择方式同时适用于绘画和书法作品。对于后者,人们通常会选择其内容能够暗示户外自然变化的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以大字书写的作品。
注释:
- 参见197页脚注的中文原文。译者补:择画之名笔。一室止可三四轴。观玩三五日。别易名笔。则诸轴皆见。风日决不蒸湿。又轮次挂之。则不令惹尘埃。时易一二家。则看之不厌。
- 《考槃馀事》参见附录一,第29条第2章:平時張掛名畵。須三五日一易。則不厭觀。不令惹塵濕。
- 在巡游时观赏人们所携带的绘制华丽的纸绢灯笼和观看提线木偶表演是元宵节时人们最喜爱的两类消遣
- 译者注:梨花原文为“李”字,但被英译为“pear blossoms”,大约与英文中梅和李的单词相同因而以示区分有关。参见注释19高罗佩所引原文“梅杏山茶玉蘭桃李之屬”。
- 玄武是一种代表北方的神兽,它被表现为被蛇环绕的龟的形态。后来它被归于道教神仙之中,并以眞武大帝的名号来指代;“玄”字之所以被“真”字取代,是因为前者与唐代帝王“玄宗”的庙号犯讳。
- 中国24节气之一;在此时节人们会去祭扫他们的家族墓地。
- 吕洞賓是道教神仙,属八仙之一;传说他出生于这一天。他也以“纯陽子”或“吕祖”为人所知。
- 在端阳节期间所进行的划船比赛所使用的是龙型赛船。此时,屋宅都会以大量的艾草来进行装饰,人们认为这种植物是种强力解毒剂,可以抵御一切毒害并使恶灵退散。人们在房前燃烧艾草根,并把艾草叶扎成老虎的样子来作为幸运的象征。“五毒”是指毒蛇、毒蝎、蜈蚣、蟾蜍和蜘蛛,它们同样被认为能够抵御恶灵,并常常被绣饰于幼童的衣物上。
- 织女,即织造女神,又被称为“天孙”,被认为可以赐予女孩和女人们女红绝技;参见第291页注释1所引用的故事。她居住在天琴座,是那位居住在摩羯座的农业之神牛郎的配偶。在中国神话中他们曾经结婚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后来却被分隔在了银河的两岸。这对爱侣只有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通过银河上的鹊桥才能得以团聚。
- 枫叶会在秋天变成红色或黄色,这为绘画创作提供了色彩丰富的题材,因此该主题在中国和日本都很受欢迎。
- 唐代君王玄宗的一位著名妃子.
- 钟馗是道教中著名的镇魔者,通常被描绘为有着可怕容颜和络腮胡的武夫形象。据传他去世时留下了一个未婚嫁的妹妹,因此他的魂魄后来又回到了人间并成功地给妹妹安排了一场像样的婚礼。这一题材在绘画作品中通常表现为钟馗指挥着送亲队伍带妹妹去她的夫家,画面中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魔鬼驯服的抬着嫁妆,而钟馗就骑马行进在这个队列的前头。
- 玉帝,或称玉皇,是道教万神中地位至高的神。
- 哲学家葛洪生活于公元300年左右,据传当他将居所移至羅浮山后成仙。
- 西王母统治着西天,那里生长的一棵桃树的果实有长生不老之功效。
- 东皇即东方的帝王,自古便被认为是春日之神。太乙(the Great Monad)分离出阳和阴的概念,又由此生发出五行,而这正是宇宙始转的根源;在道教诸神中,这一哲学思想被拟人化为一位手持玉质权杖的长髯老者.
- 文震亨的反对观点基于多种原因。首先,虽然大幅宗教类神像通常被展示于庙宇当中并常被信众用来烧香祈福,但此类画作并不适合用作私人宅室的装潢。第二,“杏花燕子”是个颇受欢迎的有关仕途顺遂的典故,它可以与譬如杏林春燕这样有名的吉祥之语相类比,这一短语常出现在毛笔杆、砚台和其他文房用具上。这条短语的前半部分代表了在每年二月进行的进士考试,此时正是杏花盛开的时节;短语的后半部分暗示着为进士及第者们所设的宴席,而宴与燕是同音字。这一题材通常以燕子飞落在杏花枝头的形式表现。文震亨认为此类主题在文人书室中已经太过泛滥。第三,明代时期尤其流行绘有梅花的纸质床帐(关于梅花与性的联想,参见我的书作《琴道》,第141页sq.),它暗示着孕育和婚床上的性行为,而此类行为并不适合用来公开展示。这类床帐在宋代就已流行,读者可参见由宋代文人林洪撰写的简论专著《山家淸事》中有关梅花紙帳的部分。此外,出墙梅花会与不正当男女关系联系到一起,而松与柏、鹤与鹿这些象征长寿与财富的事物因为太过于常见,以致文震亨认为它们太过俗套而不应当被有品味的人青睐。
- 四幅、大景应当是与第20页所描述的“通景”类似的样式。
- 《长物志》(参见附录一,第30条),卷五:懸畵月令。歲朝宜宋畵福神及古名賢像。元宵前後宜看燈傀儡。正二月宜春遊士女。梅杏山茶玉蘭桃李之屬。三月三日宜宋畵真武像。清明前後宜牡丹芍藥。四月八日宜宋元人畵佛及宋繡佛像。十四宜宋畵純陽像。端五宜真人玉符及宋元名筆。端陽景龍舟艾虎五毒之類。六月宜宋元大樓閣大幅山水。蒙密樹石大幅雲山採蓮避暑等圖。七夕宜穿鍼乞巧天孫織女。樓閣芭蕉士女等圖。八月宜古桂或天香書屋等圖。九十月宜菊花芙蓉。秋山楓林等圖。十一月宜雪景臘梅水仙醉楊妃等圖。十二月宜鐘馗迎福驅魅嫁妹。臘二十五宜玉帝五色雲車等圖。至如移家則有葛仙移居等圖。稱壽則有院畵壽星王母等圖。祈晴則有東君。祈雨則有古畵風雨神龍春雷起蟄等圖。立春則有東皇太乙等圖。皆隨時懸掛。以見歲時節序,若大幅神圖及杏花燕子。紙帳梅。過墻梅。松柏鶴鹿壽意之類。一落俗套。斷不宜懸。至如宋元小景。枯木竹石。四幅大景。又不當以時序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