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作家
追风少年韩寒
谁是我最爱的作家?我思量了很久,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名字。学生时代,总是按照老师给出的中外名著清单一本本通读,只为了应付考试,唯恐错漏考点,偶有喜欢也总带着叛逆不愿接受。成年后,可以自我选择,总是随性而为,喜欢便看,很喜欢便看完,不喜欢拿起也就放下了,为的是消磨时间和让自己安静。 想来我竟没有一个清晰的可脱口而出的偶像,我读三毛,感受她率真的个性、传奇的人生、情感真实不经粉饰的文字让人和她一起哭笑;我读沈从文,感受与老舍巴金茅盾同一年代的人,描绘出的湘西边城悲壮的爱情;我读龙应台,提醒自己要始终不忘初心的和孩子平等对话;我读张纯如,让我更刻骨铭心的感受南京大屠杀带给那时的中国无法洗刷的耻辱。每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在年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尽管超时空回望,有些文字也存在偏颇甚至扭曲。可是不管是人文、情感,还是历史、经济,他们都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某个片段或镜头。而我,再问自己最爱的作家是谁?如何非要选一个,那就是,韩寒,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作家,更因为他是作为我的同龄人做了那个年代我们大多数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丰富人生。 韩寒,是我的同龄人,99年一篇《杯中窥人》从新概念作文比赛脱颖而出,大抵说的是人生原本洁白无瑕,投入社会,便易被社会的大染缸沾染、侵蚀,失去本色,最后颠覆自我无可自拔。犀利的文字堪比彼时的鲁迅。00年发表《三重门》,一个叫林雨翔的少年用学生的视角体现了有关亲子、师生、同学之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的思考和困惑。那时的我们,大多都是爸妈的掌上明珠、乖乖少年,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不敢忤逆,而我们的同龄人却通过写作的方式,向这个社会说不,甚至直接辍学,用写作养活自己,继续用文字向这个限制、拘束、教导我们循规蹈矩的社会宣战。他率性而为,写作、作词、赛车、导演,勇于尝试,他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我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他做到了,喜欢一个人,不仅仅是喜欢他的作品,更是因为喜欢他的为人或是经历。 他的文字透露着一股桀骜不驯,他提前认识了这个社会的真实与险恶。有关人生,他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他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有关爱情,他说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他说:“如果你喜欢我,刚好我也喜欢你。因为种种缘故现在不想在一起,你告诉我一声我等你就是了。”。可是他依旧是那个少年,他说:“我最怀念某年,空气自由新鲜,远山和炊烟,狗和田野,我沉睡一夏天。”。他也有怯懦,他说:“我不怕被骗,我怕刚刚相信一个人就被骗。” 如今的韩寒,多重身份,常有传唱度极高的歌曲和卖座的影片,而鲜有著作,但是能够18分钟跑五公里的他,让我们依然相信,只要他想,他愿意,他就还是曾经那个不畏人言,敢于活出真实自己的花样少年。读任何书,观任何事,都是为了最终读到自己、看到自己,也因为他活出了我们仅停留在口舌之间的想象,所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