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古代名人对脱发的超聪明吐槽

伊云髻带你走进头发的世界
欢迎进入
头发娱乐厅|第一期
3位古代名人对脱发的超聪明吐槽

导言
现代人们遇到的秃头问题,在古代看来并不算什么。古人平时都是把头发梳成发髻,再戴上帽子,即使已是“地中海”了,****四围的头发一拢,往中间一扎,秃顶也看不出来。但即便如此,古代名士还是喜欢调侃自己所剩不多的头发。

脱发星人1号:白居易
白居易三十多岁开始掉头发,到了四十多岁,头发已经不多了。脱发作为白居易的心病,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干脆写了一首自我安慰的诗,调侃自己说: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
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早上掉头发,晚上掉头发,等有天头发掉光了,我也就不愁了。)

此外,白居易在《因沐感发》中吐槽到,
“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今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头发越来越少,掉的越来越多。今年就洗过一次,头发还是秃了一半。)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但可不能作为脱发患者的楷模。一年只洗一次头太可怕了。其实,洗发的次数和脱发没有关系。健康的头发长在毛囊里,根基深厚,洗头的力度是不会导致大量头发脱落的。洗头时,脱落的头发,一般都在退行期或休止期,即使不洗,也会掉下来。
脱发星人2号:李贺

尽管白居易对头发终生忧伤,但好歹是四十岁才开始秃的,被称为诗鬼的李贺20岁就开始掉头发了,27岁便英年早逝了。他在《咏怀》中有自嘲到: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虽然挡不住脱发的节奏,但李贺达观的态度,已经让他脱发这件事,没啥大不了的了。
脱发星人3号:苏轼

苏轼的吐槽让人发笑,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他自嘲中的苦涩。他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中写道,
“重裘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穿着皮靴,脚还是冷,顶不住夜寒;刚洗过头,觉得头都重量轻了,看来头发又稀了;感谢一盏孤灯不嫌弃外来客,一叶孤舟陪伴着我过夜。)

苏东坡思乡之情太过,情绪低落,头发哗哗往下掉,竟然都能感到头轻了不少。不知道徐峥、孟非、沙和尚是否真能有这种生理上的体会?
玉枕穴·五指生发按摩法
现在人很多也因为加班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导致和古代名士有着一样的脱发问题。没关系,找一段时间调整状态,注意饮食和生活,自然可以解决掉头发问题。另外补充苏轼用的五指按摩法也是很有效滴,大家可以尝试。
玉枕穴
玉枕穴的位置在颈部以上2.5寸,与上耳齐平。你可以从发际线开始向上推,你会感觉到一块突起的骨头。这块骨头下面有一个凹陷的地方是玉枕穴。按玉枕两侧各点按穴,每日坚持,效果明显。

按摩方法:放松,五指自然展开,就像梳子一样。然后从额头到后脑勺梳手指,每次50-60次,直到头皮有酸痛感。梳理五指时注意指腹的位置,不要伤及头皮,多用力一点,可以刺激头皮,达到防止脱发和新生头发再生的效果。

我是不是很迷人,其实我是在生发:)
每天从头到尾梳头时,我们也会刺激玉枕穴。尤其是睡觉前梳头,会更有效地刺激和激活头部的穴位,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爱是理解的别名,我爱这个世界
好啦,今天是伊云髻走近你世界的一天。这么有趣的内容,欢迎关注,点赞分享给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