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翻译质量点评系列之二:《社会心理学》(第1章)
《社会心理学》(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摘要: 【 错误 】[丧尽天良] 被译成 [不可思议] 【 错误 】[年收入比...低7000元] 被译成 [年收入为7000元] 【 错误 】[我猜就是这样] 被译成 [我对此相当怀疑] 【 错误 】[个人主义的偏见] 被译成 [个体偏见] 【 错误 】[对非客观性的理解中隐含了] 被译成 [理解中暗含了非客观性] 【 错误 】[最未经考证的] 被译成 [无需检验的],而且句子结构理解错了 【 错误 】[民事结合] 被译成 [公民联盟],而且整句话完全不知所云 ... (共26个错误)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对《情商》、《黑天鹅》、《丝绸之路》等畅销书中译版翻译质量的点评(https://www.douban.com/note/787356403/),有读者问我是否可以点评一下《社会心理学》。恰好我自己也有计划读此书,便欣然答应。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全球有700多所高校用作教材,在中国也是教育部推荐教材并已再版多次。此书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九位教授联手翻译。
我刚读完第一章,感觉其翻译质量比一般畅销书要高,不过我从短短一章中找到的翻译错误还是有点多,而且有些会给读者造成较大的理解困难。
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写下翻译评论,自然希望有很多读者。一般人会觉得翻译评论跟自己无关,所以不愿花时间去读。但我相信,看了以下几个理由,你会觉得不看我的翻译评论会是个大损失(着急的读者请直接跳到正文)。
- 读者们普遍反应,读中译版书籍常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这让很多读者怀疑自己的智商。读了我的翻译评论你会知道,这很多时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翻译太糟糕。
- 读我的翻译评论多了,你会对译者常犯的典型错误有个概念,从而能更有效地阅读中译版书籍。比如,我在这里就可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容我先铺垫一下)非虚构类书籍常见的写作方式是,每个小节先开门见山把论点说出来,然后摆出论据和例子,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并引导出下一节的内容。讲论点和总结的时候通常会讲得比较抽象,摆论据和例子的时候会比较具体和详细。(关键来了)译者犯错的地方,主要是那些抽象、逻辑严密的句子(论点和总结),而讲得具体和详细的句子(论据和例子)就错得比较少。你经常会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好像对不上号,甚至明显自相矛盾。这个时候我建议你相信论据和例子部分的翻译。
- 读我的翻译评论时,你会学到很多你从其它地方学不到的英语知识。比如,critic在什么情况下是“评论家”,什么情况下是“批评者(持批评态度的人)”;后缀“-ism”除了“主义”的意思外,还可以是“行为/态度/过程/结果/性质”等意思(比如,professionalism);observe除了“观察”和“遵守”的意思之外,还有“评论”的意思;upstage为什么是抢风头的意思;等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是在丰富有趣的背景下讲到的,你会很容易记住。
- 如果你既对英文感兴趣,也对个人成长感兴趣,那你就更是in luck(有运气)了,因为我最近读的英文原版都是和个人成长有关的,所以我点评的书多半和个人成长有关,并且我的评论也会包含一些我对个人成长的领悟。
- 最后,读我的翻译评论可能会让你对自己的英文水平更有信心,因为你会发现,原来有些连自己都知道的英文表达居然专业翻译都会搞错。比如,intuitive是“直觉的”,不是“天生的”;inexperienced是“缺乏经验的”,不是“经验丰富的”。
如果上面任何一条理由打动了你,诚邀你在豆瓣上关注我,并订阅我的公众号“顽强成长”(我自己原创的个人成长领悟、翻译评论、英语学习经验等文章)。
言归正传,以下按页码列出我在《社会心理学》第一章中挑出的翻译错误。
第3页 【 错误 】[虐待和侮辱] 被译成 [责骂],[抢风头] 被译成 [招惹] 【 原著 】...accept ill treatment and insults, and avoid doing anything to upstage her stepsisters and their mother. 【 书译 】默默忍受责骂,少去招惹她那两个姐姐和继母 【 正解 】忍受虐待和侮辱,避免做抢两个继姐姐和继母风头的事 【 点评 】虽然问题不大,但类似这种简化译法,常常导致中译版感觉像是一个缩减版,令原文的风采大减。upstage本意是“位于/朝着舞台后部”,之所以演变成“抢风头”,是因为在演出过程中,有些演员为了把观众的眼光集中到自己身上,在跟其他演员(通常是竞争对手)对话的同时自己往舞台后部移动,逼得跟他对话的演员不得不把自己脑勺对着台下,这样就明显抢了后者的风头。
第4页 【 错误 】[研究人的处境对人的影响的科学] 被译成 [研究我们周围情景影响力的科学] 【 原著 】Social psycholog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influences of our situations. 【 书译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景影响力的科学 【 正解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处境对人的影响的科学 【 点评 】说起来也不算译错,但作为《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对“社会心理学”这个关键概念的定义,我们必须采用更高的标准。我相信翻译这一章的心理学教授对这句话的翻译也是很慎重的。这里的问题是:英语母语者读到“the influences of our situations”和中文母语者读到“我们周围情景影响力”得到的是同样的理解(翻译标准中的对等原则)吗?我的回答是“否”。英语母语者读到“the influences of our situations”会立刻明白其中的“influences”是对人的影响,这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而中文母语者读到“我们周围情景影响力”则不会立刻想到这一点。与此相关的是对“situation”这个词的理解。一个英语母语者读到“our situations”立刻就会想到“a set of circumstances in which one finds oneself”(新牛津美语词典释义);这在中文里其实有一个对应得很好的词,那就是“处境”。中文母语者读到“我们的处境”和英文母语者读到“our situations”得到的理解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此外,真要说起来,“influences”翻译成“影响力”也是不妥的。“影响力”的重点落在“力”;原著用的是复数“influences”,隐含 “各种影响”的意思。这个时候你再回头对比这个句子两种不同译法给你的感觉,就会明显觉得我的译法意思更准确清晰。
第5页-1 【 错误 】[丧尽天良] 被译成 [不可思议] 【 原著 】the unconscionable slaughter of 6 million Jews 【 书译 】对600万犹太人不可思议的大屠杀 【 正解 】对600万犹太人丧尽天良的大屠杀 【 点评 】看来unconscionable对译者是个生词。其实unconscionable和conscience(良心)是同源词,应该一看就猜到的呀。
第5页-2 【 错误 】[建立在...的基础上] 被译成 [构筑了...] 【 原著 】Sociology builds on concepts such as 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 书译 】社会学给我们构筑了诸如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这样的概念。 【 正解 】社会学建立在诸如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等概念的基础之上。 【 点评 】build和build on可是有区别的。
第5页-3 【 错误 】[利用] 被译成 [赋予] 【 原著 】Music harnesses our ideas of rhythm, melody, and harmony. 【 书译 】音乐则赋予我们诸如节奏、旋律以及和声这样的理念 【 正解 】音乐则利用了我们对节奏、旋律和和声的理解
第5页-4 【 错误 】[构建出自己主观的社会现实] 被译成 [构建了社会现实] 【 原著 】We Construct Our Social Reality 【 书译 】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 【 正解 】我们构建出自己主观的社会现实 【 点评 】同样,说起来并没有译错。但由于这是社会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我们必须采用更高的标准。这个观点讲的是:主观的社会现实(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社会现实)并不是客观社会现实的一个精确镜像;它跟客观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偏差,因为它是人的意识(经历、态度、感知和认知偏差等)加工的产物。问题是,英语母语者读到“We construct our social reality”会立刻想到是在大脑中构建一个主观的社会现实,因为construct在英文里除了用来表示物理上的构建之外,也大量用来表示主观上的构建,而‘构建’在中文里则很少这么用,所以中文母语者读到“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很容易误解为“我们构建了客观社会现实”。
第5页-5 【 错误 】[既粗野又卑鄙] 被译成 [历史上最激烈也是最不光彩的] 【 原著 】The game lived up to its billing as a grudge match; it was rough and dirty. 【 书译 】这场比赛演变成一场恶意竞争,事实上,它成为两校历史上最激烈也是最不光彩的比赛 【 正解 】这场赛前被宣传为冤家对决的比赛果然 “不负众望”,打得既粗野又卑鄙。 【 点评 】live up to(不负众望)、billing as(宣传为)、grudge(怨恨),这些都没有译出来,但rough and dirty(既粗野又卑鄙)却被添油加醋译为“两校历史上最...”。
第6页-1 【 错误 】[直觉型] 被译成 [天生的] 【 原著 】We are all intuitive scientists. 【 书译 】我们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 正解 】我们都是直觉型科学家 【 点评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们常常依赖于直觉,但直觉并非完全可靠。 “我们都是直觉型科学家”这句话其实是为了引出下一节“社会直觉通常很强大但有时也危险”,所以尽管看上去错误不大,但却妨碍了读者跟随原著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读中译版常有一种断片的感觉,因为原文的思路被破坏了,让读者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第6页-2 【 错误 】[理解] 被译成 [建构] 【 原著 】How we construe the world, and ourselves, matters. 【 书译 】我们如何建构这个世界,如何建构我们自己,这是极其重要的。 【 正解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理解我们自己,这很重要。 【 点评 】construe虽然与construct同源,但意思不同。construe从词源上来说是“分析一个句子的结构”(新牛津美语词典)的意思,其现代意义可以译为“解释”、“理解”、甚至“解构”,但不能译为“建构”。
第6页-3 【 错误 】[潜意识] 被译成 [一种潜意识心理] 【 原著 】psychological science reveals a fascinating unconscious mind—an intuitive backstage mind—that Freud never told us about. 【 书译 】心理科学揭示了一种有趣的潜意识心理—一种由直觉在幕后操纵着的心理,弗洛伊德也从未告诉过我们 【 正解 】心理科学揭开了让人着迷的潜意识(直觉型的后台心理活动)的面纱,这是弗洛伊德从来没有给我们讲清楚的。 【 点评 】乍一看没译错,但其实大错。这里讲的是潜意识(the unconscious mind),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潜意识。这一点可以从上下文中十分清楚地看出来。英文用了不定冠词a,只是因为“unconscious mind”前面加了个形容词(fascinating),按语法规则前面必须用a而不是the。后面的同位语“an intuitive backstage mind”里的an也是一个道理。
第7页-1 【 错误 】[指出] 被译成 [观察] 【 原著 】We are, as Aristotle long ago observed, social animals. 【 书译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观察到,我们是社会性动物 【 正解 】正像亚里士多德很久以前就指出的那样,我们是社会性动物 【 点评 】observe固然常常是“观察”的意思,但这里显然是“to make a remark”(评论)的意思。一词多义是导致翻译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否掌握一个词的多种释义也是鉴别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
第7页-2 【 错误 】[用从他人那里学到的语言来表达和思考] 被译成 [所说所想都在向他人学习] 【 原著 】We speak and think in words we learned from others. 【 书译 】我们的所说所想都在向他人学习 【 正解 】我们用从他人那里学到的语言来表达和思考 【 点评 】中译版这句话听上去很合理,与上下文也很吻合。唯一的麻烦是,原著不是这么说的。
第9页-1 【 错误 】[具有行为倾向] 被译成 [做出行为] 【 原著 】our inherited human nature predisposes us to behave in ways that helped our ancestors survive and reproduce. 【 书译 】我们遗传而来的天性会促使我们做出那些曾经有助于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行为。 【 正解 】我们遗传而来的天性使我们具有那些曾帮助我们祖先生存繁衍的行为倾向。 【 点评 】根据进化心理学,我们通过遗传得到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倾向。Predispose这个单词本身也说得很清楚。
第9页-2 【 错误 】[具有行为倾向] 被译成 [预置了行为与反应脚本] 【 原著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ask how natural selection might predispose our actions when dating and mating, hating and hurting, caring and sharing. 【 书译 】进化心理学家所追问的便是,在求偶与交配、憎恶与伤害、关爱与分享中,自然选择如何预先设置了我们的行为与反应脚本。 【 正解 】进化心理学家想知道,自然选择会让我们在求偶与交配、仇恨与伤害、关心与分享时具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 【 点评 】同样,根据进化心理学,我们通过遗传得到的也不是“行为脚本”,而是行为倾向。“脚本”意味着你要照着它做,而“倾向”则不然。Prodispose这个单词本身也说得很清楚。
第9页-3 【 错误 】[只是研究人类的视角之一] 被译成 [作为研究人类的一门学科] 【 原著 】As but one perspective on human exist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es not answer life’s ultimate questions 【 书译 】作为研究人类的一门学科,心理科学不探究生命的终极问题 【 正解 】由于心理科学只是研究人类生存状况的视角之一,它不回答生命的终极问题 【 点评 】我在中译版中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一下:好像前后逻辑有点不通。看了原著,原来差了一个but(只是)。原著中这句话前半部分通过一个but,为后半部分提供了一种解释(也就是说,心理科学不回答生命的终极问题,但有其它研究人类的学科在研究生命的终极问题)。but做“只是”这个用法有些英语学习者不熟,我举个例子帮助大家记忆:He is but a child(他不过是个孩子)。
第10页 【 错误 】[奥地利人自己觉得与德国人不同] 被译成 [奥地利人将自己区别于其他德国人],而且整句话不知所云 【 原著 】The Scots are more self-consciously distinct from the English, and the Austrians from the Germans, than are similarly adjacent Michiganders from Ohioans. 【 书译 】苏格兰人将自己区别于其他英国人,奥地利人将自己区别于其他德国人,但他们比毗邻的密歇根人和俄亥俄州人之间更相似。 【 正解 】苏格兰人自己觉得与英格兰人不同,奥地利人又自觉与德国人不同,其程度超过密歇根州人自觉与俄亥俄州人之间的不同,但这些地方互相之间的毗邻程度其实都差不多。 【 点评 】“奥地利人将自己区别于其他德国人”意味着奥地利人也是德国人,这明显不对。而且“the English”是英格兰人,不是英国人(the British)。我猜,书译者在把英格兰人翻译成英国人之后,不得不自作主张在前面加上“其它”(因为显然书译者知道苏格兰人也是英国人)。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接下来顺手在“德国人”前面加上“其它”之后,就闹笑话了。此外,书译者完全没看懂“than are similarly adjacent Michiganders from Ohioans”是什么意思。“similarly adjacent”指的是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毗邻程度以及奥地利与德国之间的毗邻程度是与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之间的毗邻程度差不多的。“than”比较的是他们自己觉得与邻近地区的人不同的程度,也就是说,苏格兰人觉得自己跟英格兰人很不同,奥地利人也觉得自己跟德国人很不同,而密歇根州与俄亥俄州虽然也类似地互相毗邻,但密歇根州人并不觉得自己跟俄亥俄州人有那么大的不同。
第11页-1 【 错误 】[伪装成客观事实] 被译成 [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 【 原著 】We less often recognize the subtle ways in which value commitments masquerade as objective truth. 【 书译 】当价值观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常常很难认出它们。 【 正解 】当人们的价值信奉微妙地以客观真理的面目出现时,我们就不那么容易识别出来了。 【 点评 】“masquerade as”就算不译成“伪装成”,那也必须译成“以...面目出现”呀。
第11页-2 【 错误 】[最未经考证的] 被译成 [无需检验的],而且句子结构理解错了 【 原著 】What we take for granted—the shared beliefs that some European social psychologists call our social representations—are often our most important yet most unexamined convictions. 【 书译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共同信念—被欧洲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通常是最重要且无需检验的信念。 【 正解 】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也就是有些欧洲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的共同信念—常常是我们最重要但却最未经考证的信念。 【 点评 】首先,书译者没有明白“What we take for granted”是句子的主语。按他的译法,等于把句子改成了“We take for granted that...”。其次,把“yet most unexamined”(却最未经考证的)译为“且无需检验的”把上下文讲的基本意思都搞反了。
第11页-3 【 错误 】[个人主义的偏见] 被译成 [个体偏见] 【 原著 】Marxist critics called attention to competitive, individualist biases—for example, the assumption that conformity is bad and that individual rewards are good. 【 书译 】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引发了人们对竞争、个体偏见的关注 【 正解 】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引发了人们对竞争性的、个人主义的偏见的关注 【 点评 】“个人主义的偏见”和“个体偏见”完全不是一回事。看来书译者不懂“individual”和“individualist”之间的区别。
第11页-4 【 错误 】[正如...指出来的那样] 被译成 [正如...做注释一样] 【 原著 】Marxists and feminists, of course, make their own assumptions, as critics of academic “political correctness” are fond of noting. 【 书译 】当然,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有他们自己的假定,正如评判学术“政治正确性”的评论家喜欢做注释一样。 【 正解 】当然,正如对学术“政治正确”持批评态度的人喜欢指出来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也有他们自己的假设。 【 点评 】note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出”(to mention sth because it is important or interesting)(牛津词典释义),不是“做注释”,而且note作动词根本就没有“做注释”的意思。其次,critics在这里不是“评论家”,而是“持批评态度的人”。critic本身既有“评论家”的意思,也有“持批评态度的人”的意思。那么在一个句子中我怎么知道是哪一个意思呢?很简单,如果critic前面有修饰词,比如“food critic”、“literary critic”、“music critic”,那就是“评论家”;如果是“critic of something”,那就是对something持批评态度的人。
第12页-1 [我猜就是这样] 被译成 [我对此相当怀疑] 【 原著 】I suspected as much, but it feels good to know that. 【 书译 】我对此相当怀疑,但听起来还不错 【 正解 】我猜就是这样,但知道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还是让我很开心。 【 点评 】suspect和doubt之间的区别让很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简单地说,两者都表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猜测(怀疑),suspect猜“是这么回事”,doubt猜“不是这么回事”。下次你想用英语表达“我猜也是这么回事儿”的时候,你就知道可以说“I suspected as much”。
第12页-2 【 错误 】[对非客观性的理解中隐含了] 被译成 [理解中暗含了非客观性] 【 原著 】Implicit in our understanding that psychology is not objective is the realization that psychologists’ own valu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heories and judgments they support. 【 书译 】我们的理解中暗含了心理学的非客观性,心理学家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们的理论和判断有重要影响。 【 正解 】我们对心理学非客观性的理解隐含了这样一种认识:在心理学家所支持的理论和判断中,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可能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 点评 】书译者没有理解这句话是“The realization ... is implicit in ...”的倒装句。如果直译的话是:“隐含在我们对心理学非客观性的理解中的是这样一种认识...”。
第23页 【 错误 】[民事结合] 被译成 [公民联盟],而且整句话完全不知所云 【 原著 】Americans’ support for civil unions of gays and lesbians rises if they are first asked their opinion of gay marriage, compared with which civil unions seem a more acceptable alternative 【 书译 】如果先问美国人对同性恋婚姻的看法,再看他们对一些公民联盟的支持,那么他们对男、女同性恋联盟的支持较其他明显中性联盟的支持会有所增加。 【 正解 】在问美国人是否支持民事结合的时候,如果先问他们对同性婚姻的看法,那他们对男女同性恋民事结合的支持率就会上升,因为与同性婚姻相比,民事结合就显得是一个更容易接受的选项了。 【 点评 】书译者似乎不懂“civil union”(民事结合,即没有婚姻之名但享有婚姻的法律权利的结合,主要是同性之间)的意思。那也就罢了,但“其他明显中性联盟”就完全是无中生有和莫名其妙了,显示书译者完全没有读懂这句话。
第25页 【 错误 】[年收入比...低7000元] 被译成 [年收入为7000元] 【 原著 】the obese women’s incomes were $7,000 a year below average. 【 书译 】肥胖女性的年收入(7000美元/年)仍然比平均水平低 【 正解 】过度肥胖女性的年收入仍然比平均水平低7000美元 【 点评 】对美国稍有了解就知道,7000美元一般来说不可能是年收入呀(最穷的人有可能,但这里说的是“过度肥胖女性”这个群体的平均收入)!书译者明显是把“$7,000 a year”当成了这句话的表语,但这样的话后面的“below average”就成了不合乎语法的累赘了。实际上这句话的表语是“below average”,不是“$7,000 a year”; “$7,000 a year”是对“below average”的修饰,所以是“比平均水平低“$7,000”。此外,肥胖在美国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所以人家是分得很清楚的,肥胖(fat)和过度肥胖(obese)完全是两回事,搞错的话轻则得罪人,重则吃官司都有可能。
第30页-1 【 错误 】[有满足感] 被译成 [有价值] 【 原著 】help students live better lives— wiser, more fulfilling, more compassionate lives. 【 书译 】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生活—更睿智、更有价值、更激情洋溢地生活 【 正解 】帮助学生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更睿智、更有满足感、更有激情的生活 【 点评 】fulfilling当然不是“有价值的”,这不用查词典也知道,你看fulfill的构成:ful(l)(满) + fill(填),明显是“满足”/“完成”的意思嘛。本来这也不算多大个错,但我最近恰好对满足感有特别的领悟,所以也算是撞到枪口上了吧。虽然这是题外话,但我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前的我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幸福就是感官愉悦,读完《真实的幸福》才幡然醒悟:做成(有意义的)事情之后得到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这种幸福感更有价值,更持久。再回到翻译点评上,书译中说“...地生活”,但其实应该说“...的生活”,因为破折号后面是前面“生活”的同位语,是个名词。
第30页-2 【 错误 】[认为] 被译成 [承认] 【 原著 】I submit that beyond all rewards . . . we write because we want to change things 【 书译 】我承认,除了我们可以获得的奖赏之外...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希望改变什么。 【 正解 】我认为,除了各种奖赏之外...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希望促成改变。 【 点评 】submit不是admit,所以不是“承认”。这里有涉及到对一词多义的掌握问题。一般人只知道submit有“提交”和“顺从”的意思,很少人知道它还有“主张/认为”(牛津词典释义:to say or suggest sth)的意思。
第30页-3 【 错误 】[苛责] 被译成 [批评主义] 【 原著 】to restrain intuition with critical thinking, refine judgmentalism with compassion, and replace illusion with understanding. 【 书译 】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评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 正解 】用批判性思维来约束直觉,用同情来改善苛责,用理解来代替幻觉 【 点评 】这不能苛责书译者,因为一般词典上都没有judgmentalism这个词,所以很容易从judgmental+ism理所当然地推导出“批评主义”。一般人只知道“-ism”这个后缀是“主义”的意思,不知道它还可以是“行为/态度/过程/结果/性质”等意思。举例来说,professionalism就不是“专业主义”的意思,而是“专业水平/素质/态度”等意思。具体到judgmentalism,它的意思是“judgmental的行为或态度”,所以应该译为“苛责”或者“苛责的行为或态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