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石门—丰子恺故乡

前几天一时兴起,去了桐乡的石门镇。
说起石门镇大概很多人都会很陌生,但若说起丰子恺应该是无人不知了。
这是便是丰子恺的故乡,石门镇。
那天的阳光是极好的,连夕阳都暖融融,亮堂堂的。是一点落寞感都没有的,都快让人差一点点就要忘记了冬意。
又或者是丰老的文字和漫画儿都太温柔了,温暖了整个石门吧。
古镇这里仍保持着拙朴,并未经过大规模的整治,房子的墙面古旧而斑驳。纵横交错的小河上都映着柔柔的水光。平缓前行。走过悠长狭窄的鱼肠小弄,有长长的阴影,墙头有细碎的花草。
仿佛是被遗忘掉的地方,石门在城市里独自占着小小一隅,看着时光慢慢流转,不急不忙。
唯有在很多的细节上做了仔细的修缮,书写着百年前从前每个人的故事。
桥上,墙面上,灯盏上,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临摹上了丰子恺的漫画儿。简单寥寥几笔,却都是恬淡生活,乡间野趣。
转角随时可充满着新发现的小惊喜,格外的温柔治愈。

虽然很多古镇都不乏生活气息,却是不像石门这里头这么安静的。每一个人都静悄悄的,老妈妈静悄悄地在水里洗着衣裳,电瓶车缓缓地行驶,连着狗儿走过的踏踏踏声都格外的静...
许是墙头漫画里太有画面感了,才能把现实生活能衬得愈发安静。
往前多走几步便是京杭大运河,能看到大艘的货船频繁地来往。
河边开着零星两家店,卖着鱼以及木船之类的,运河系的周边产品?
这一转头,我又错觉回到了我的童年。那遥远的二十年前了。
那时的我在运河边过着我的童年,每天都要来回走上数次。运河的水养着我长大,而我听着货船的鸣笛声,像是一种成长的习惯。
我与丰老童年的记忆,虽然约摸差了快一百年,丰老可是都可以当我阿公的人了呐。
但我想,我们都是江南人,都被运河的水滋养过,但总有一些细枝末节是能够相融相通的。
这样一想,总觉得心头暖暖的。我现在站在吴越分界这块石碑的位置,想必丰老肯定也站过吧?
离开石门时也是有有些许遗憾,来的时间本来短暂,再加上那些日子丰老的故居在进行修缮,未能对外开放。可惜自己这回是错过了缘缘堂了。
何况石门太恬淡了,让人几欲舍不得走。就想在这里蹉跎琐碎着度日,变回一个守着旧时光的人。
我倒也是倏忽间明白了,并非只是丰老惊艳了石门。
而是石门的岁月静好也不断给予了丰老无限的创作灵感与充沛的感情。
而后丰老又用自己充满着热忱的作品,无限回馈给了石门。
这是彼此成就的温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