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好书荐VOL.2】听心理学家谈爱:爱是自我界限的崩溃?你为什么爱他而不是其他人?怎么爱?
爱太诱人,但又太复杂了。满腹心事,张了张口,却又不知从何提起。不如,我们来听听一些心理学家们如何谈”爱“吧。
斯科特·派克说,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意愿。
有人问我,什么是爱。
我说,比起真正的爱,我看到更多的是错爱。
什么不是爱?斯科特·派克将下列定义为不爱。
(1)坠入情网不是爱
当你和一个人坠入情网,你感觉限制自己的界限消失了,你有一种和别人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在恋爱里,你感觉无所不能,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前途无限光明,但是,这是一场幻觉。
坠入情网不是真爱,是自我界限暂时的崩溃。我们为对方的忧愁而忧愁,欢乐而欢乐,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对方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
这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和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
(2)依赖不是爱
如果你在童年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多的关心和爱,那么,长大成人后,你的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
你也会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深深的怀疑。
所以,如果你抓住了一个人,你会像抓住一根稻草那样,不顾一切要获得他的爱和关注,不断地去确认他是否会离开你。
这样的不顾一切有时候会牺牲对方的独立和自由。
依赖不是爱,因为它充满了限制,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体现,也没有办法让两个人都获得成长。
(3)自我牺牲不是爱
“我不都是为了你好吗”这句话背后充满了控制和要挟,令听到这话的人感到喘不过气来。
许多时候,自我牺牲的人是为了获得一种道德资本,从而在关系中处于优越的地位。
或者,不停地牺牲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自我牺牲不是爱,因为真正的爱是促进自我完善的。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我爱的是TA而不是别人?
对于大多数心理分析家而言,吸引我们的对象是能让我们想起母亲或者其它所爱之人。
换句话说,是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所爱之人。
有个男孩进入大学后,有一天在餐厅里一眼就爱上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一手夹着烟,一手持着咖啡,抬着头两眼放空地盯着天花板。那个男孩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告诉治疗师,他的母亲患有抑郁症,在他小时候的每个早晨,都在厨房里望着天花板发呆,一手烟,一手咖啡。
阿尔贝罗尼可不这么想。他认为,我们有可能爱上某个类似儿时所遇见的人物、渴望亲近之人、偶像、小说主角、电影主角、电视剧主角或明星的人,是因为此人在当下所象征的意义和所可能开启的未来。
正如一个文静的女孩爱上了一个叛逆的男孩,这个女孩可不是受害者,实际上,她们把他当做引领未来的偶像。
但无论你选择的人是因为你的过去还是未来,最后能和你走下去的,和你这个人相关。
你会感觉和自己深爱的的人格格不入吗?为什么怎么妥协和迁就都没有用呢?
这是因为你们不是同一类人,在根本价值观上就是相左的。
阿尔贝罗尼说,每个人都有最在乎的东西、最基本的价值观,他们构成我们的人格,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破坏它们,即使是恋爱也不行。
如果你想不停探索世界和施展身手,那么一个只想要安稳日子的人怎么会合适你呢?
佛洛姆说,所有形式的爱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你要关心所爱之人/物。如果你口口声声说自己热爱小动物,却经常忘记给自己的狗狗喂食,那么这是爱吗?
如果你对别人说”我会对你负责的“,那么你不仅仅要关怀对方的身体需求,还要照顾对方的精神需求。
你要尊重对方,包括对方的感受和意志,让TA去成为想成为的人。
尊重对方的前提是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什么是真正的需求?举个例子,小红穿着棉袄去上学,小明问她:”今天不冷,你为什么穿棉袄呢?“ 小红说:”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很多父母给孩子的,不是不好,但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其实是父母自己想要的或感觉到的,他们把自己的感觉当做了孩子的感觉。
情侣之间亦是如此。
要去倾听对方。
欢迎关注【大树洞时代】

日记提到了3本图书
- 3本图书
爱太诱人,但又太复杂了。满腹心事,张了张口,却又不知从何提起。不如,我们来听听一些心理学家们如何谈”爱“吧。
基督山女伯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最短途径指南 (85人喜欢)
- 一份价值5000块钱的育儿书单 (45人喜欢)
- 做心理咨询后,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后遗症” (67人喜欢)
- 很难交到朋友的背后 (155人喜欢)
- 想挣钱的心理咨询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咨询师 (6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