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天我没吃饺子
其实在家里,冬至那天也不一定吃饺子。我们那儿的风俗,是烧完纸,吃一顿团圆饭。
早上刚起啦,朋友圈、微博,抖音……到处都是“冬至吃饺子。”我并没有在意,过个节气嘛。中午快吃饭的时候,同学三三两两商量去饺子馆,冬至吃饺子。我听到了,但是没人邀请我。吃不吃饺子,我也不是很在意。晚上,朋友圈里饺子的图片更多了,我有点在意了。
冬至这天,所有人都吃了饺子,只有我没吃。
第二天中午,我去面馆点了碗饺子,芹菜猪肉馅的。
面馆很小,刚刚放下四张桌子,还有一张支在店门外。进来的人多是点了油泼面、饺子,再不然也是砂锅面,点饺子的除了我这桌,没有别人。我想,或许是昨天冬至,大家都吃过了吧。煮饺子要费点时间,等了好久,我的饺子才上桌。
想起以前读书时,有一篇课文叫《鸭儿饺子铺》(课文名字不大记得了)。我现在都记得课文里说的:碗里的饺子像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极致。我们家不兴吃小饺子。家里人包的饺子都有半个手掌那么大。我一直在找小鸭子的样子,可眼里看到的只是一盘一盘大大的半圆,心里自然有几分失落。
这家面店的饺子就像小鸭子。一个个鼓鼓囊囊地立在盘中,神气极了。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去戳它,不想盘底有些饺子汤,一个饺子在一堆饺子里打滑,有点鸭子戏水的味道了。我不敢太用力,害怕饺子落到桌面上,小心翼翼地又戳了下,这次夹上来了。为了不让它掉下来,我立马放进嘴里,连酱油碟都没过一下。
嗯,是芹菜馅的饺子。没费劲,一盘饺子就吃完了。
我妈在家也爱包芹菜的饺子。那会奶奶生病,不能做饭,爷爷要照顾奶奶,爸爸不在家,做饭的活儿就落到了妈妈的身上。我那会儿也有十多岁了,印象比较深。有次妈妈说给我们包饺子,白菜猪肉。毕竟厨艺新手,妈妈也不知道白菜要焯水挤干水分,煮出来的饺子在锅里就散架了。我这个小馋猫本来等着吃饺子,结果上桌的是一碗菜糊糊,差点哭出声来。后来,妈妈又说要包芹菜饺子,说芹菜不用焯水。芹菜饺子确实没像白菜那样漏得蛮锅都是,但也差强人意。再后来,妈妈包饺子,只要是带绿色的叶的,她都会焯一下水。再再后来,妈妈最爱的包的饺子就是芹菜肉的,因为芹菜可以不焯水。
我妈的口味有点重,饺子总有点咸。我那会儿经常吐槽她:这么咸,酱油碟都省了。她也不生气,笑着说:那还能省酱油钱。
这次的饺子,不咸不淡,刚刚好,可吃完一点饺子味都没有。隔天,我换了家专门包饺子的店,也是点的芹菜饺子,还是觉得不带劲儿。
后来再想想,我可能是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