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行走
阔别多年,我再度走进理发店。当洗发的人轻触我的头发时,我的心中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我想起了母亲的手,想起姐妹的拥抱,想起了科里亚。无关欲望。内心突然涌出无限的爱与悲伤。金考卷有一篇我很喜欢的散文,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一次理发店的经历讲述了文化的变迁,当时的我却我莫名爱其中对于理发店和理发过程的描写,现在我知道所爱非虚。当我被触碰时,我恍然意识到,我已经多久没有过这种体验了?记不得了。突然就患上了皮肤饥渴症。
我在理发店有问必答,妈妈如果知道了,少不了一番说教——要有防备心!充耳不闻。突然就理解了那种描述:“想要和陌生人无所不谈”。他们是安全的、无害的。我不用担心他们会对我有什么看法,因为他们的看法毫无意义。当我转身离开,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相见。我不用担心他们觉得我唠叨、奇怪、不合时宜,我被允许关掉我的敏感。
“你认为什么是孤独?"
yzh说:”不认为,也不想这个东西。”
但敢于直面,才能解决问题。
涵妹说:“ 俺觉得孤独就是没有一个你完全信任依赖的人在你需要的时候陪着你。 ”
孤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宿命。没有人是超人,能够百分百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仙女教母从不存在。我想起了一个夏夜。”夏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到处都是热闹、繁华与生命,《龙猫》治愈人心。但我在那一刻,成为了“乐景衬哀情”的牺牲品。在我短短十九年的生命里,有多少时候无人相助、无人倾诉。我知道这很正常,无论在我自己眼中,我是多么的独一无二,在别人眼中我可能毫无价值。但我依然不能释怀,我渴望理解与爱。
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你。哪怕语言相通,人与人之间对于同一个词、同一个字的理解亦有差别。当我想要拉人唠嗑,我不过是想满足自己的倾诉欲罢了。
月亮说:"我就是孤独。"然后她和我打了电话。
大学比高中孤独。室友仅仅是室友,没有人懂抑或是没有人愿意懂如何发展为朋友。最爱的人在五湖四海,总之不在身边。其实一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尤其是对我和月亮这种习惯一个人的人来说。我们一个人吃饭、一个上课、一个人自习,享受着高中没有的手机和自由。我们不认为一个人是耻辱,但是回头看,还是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与难过。我,明明也有自己的价值,但是在这座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城,没有人想要了解我、走近我。当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想要与人分享,下意识的扭头,却发现背后无人可倾诉。
不过我还拥有记忆。哈利的决战不孤独,科里亚也不孤独,我也不孤独。
人习惯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希望世界围着自己转,希望自己爱的人也爱自己。但事实远非如此。我的一大问题,在于过度的强调自我。我在哪里都能看到自我的影子,思绪大半围绕自己打转。因此,我看的越多,想的越多,越陷入泥沼。我必须要摆脱自我的局限性,不再只关注自己的一隅天地,而要走出安全区,恳切地思考,踏实的学习。
五点返校在临近西门遇到一个露阴癖,这才发现变态离生活并不远,小说取材于生活的荣获一大例证。幸运的是,不知道是因为太黑太小还是太近视(眼镜该换啦!),我的眼睛没有受到精神污染。我猜他应该很受打击,起码没有得到快感,因为我表现的就像没有看到他一样,我的反应慢、迟钝和冷静恰到好处的排上用场。当我转过头,不紧不慢的吃一口甜筒,才意识到他的动作、行为意味着什么。然后继续平静的向学习走,外面实在太冷了。
一路上我都在想,要把这件事发到表白墙,提醒兄弟姐妹们当心,如果有余力的不妨揍他一顿。不过又想到余大钊老师的教导,认为揍他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转念又开始自审,为什么我当时没有大喊,“这有变态,大家快来揍他”?我找出的理由是怕惹恼他,毕竟我打不过他,穿着裙子还跑不快。但是理由千千万,事实就是我没有这样做。
有点想把我经历的这件事找人倾诉,转念一想,不爱我的人会因此降低对我的社会评价,爱我的人会为此难过然后过几天忘掉,特别爱我的人会因此备受折磨。更何况我其实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理上,它对我最大的特殊之处是书中故事照入现实。所以我还是闭嘴吧,似乎找到了压制表现欲的方法。
我为什么没有因这一事件受到伤害?
露阴癖通过该行为以恐吓女性,以此获得快感。他为什么会认为这可以造成伤害?因为他认为女性需要保持贞洁,所以这种行为对她造成侮辱、伤害。但是时代变了,大人。虽然我没有看过av,但身边并非没有看过av的女性朋友。中国的文化传统似乎认为讨论”性“是羞耻的,但我们这一代在努力打破这种枷锁。就这件事而言,它是侮辱性且下流的,但我没必要为此难过或伤心,错不在我。这类事件最有可能对我造成伤害的地方,在于可能存在的荡妇侮辱。语言的威力呵。
本只想讨论孤独,最后真的变成了日记。总而言之,我不讨厌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