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观影总结
今年看了380部左右的电影,补完了马丁斯科塞斯,库布里克,希区柯克,北野武,黑泽明,今敏的主要导演电影。选出了40部比较喜欢的电影(排名不分先后)
1. 尤里西斯的凝视
第一部安哲,长镜头的精准调度,人物与时空精妙的交错,构图与留白画面之美。站在空荡的街道,镜头逐渐拉远,突然就被巨大的孤独所包围,戎然一身地步行在这美丽而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方得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追寻电影胶片之旅在雪与雾中消散,生命之旅则在无尽中永生。 “敬无尽的大海,以及一段开始与结束”
2. 时光之尘
安哲电影里的镜头和配乐有种魔力,一旦陷进去就难以逃脱,仿佛置身于安哲孤独的影像世界,带来的情绪更是在影片结束后也无法散去。不同时空的人物和故事通过蒙太奇完美交错,观影的过程亦是记忆碎片的重组,导演男主母亲与女儿的同名是两段时空的连接,最后的双关更是一绝。影片诠释着爱情与死亡的命题,斯拜罗斯和艾蕾妮跨越漫长岁月的相拥太感人了,爱而不得的雅可比跃入海中走向死亡,导演男主自身的婚姻悲剧,女儿缺爱而想轻生又带来一种伤感和无奈。 “我想念你的一切,却触摸不到你,只能在梦中弥补缺憾” Life is such a wonderful waste of time. True love is endless.
3. 雾中风景
表面是在寻找父亲,实则是逃离一切的故事。在无数次的犹豫后,踏入了不可回头的列车,忙着赶路,却不在乎时间,漫无目的,却追寻着虚无的旅途终点。女主的情绪在一次次“破碎”后更加孤独压抑,最后观影者与其一同在哭泣中爆发,安哲的影像实在是太富有感染力了。 生活就像一团雾,我们只是迷失了方向。
4. 大幻影
《大幻影》包含的情感是复杂的,多元的,是跨越国籍和语言的。法国的波迪奥和德国长官之间的认同与理解,在后面越狱的片段里展现到极致。最后逃出的马勒沙和德国农妇爱而不得又是另一种情感的宣泄,即使在战争中,也会有爱的花火, “不回望么?” “如果回望的话,我可能就不走了” 这何尝不是俄耳普斯爱情悲剧的另一种诠释和表述。感觉唯一的缺点就是前面有些场景间的淡出淡入衔接在剧情上有点太快,而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5. 党同伐异
“如今如同昨日,世间的人情变化循环无穷。摇篮摇动着,为人类带来同样的激情,同样的优乐悲欢” 四个时空交叉剪辑叙事,看似不同的故事,但都是表现人类之间复杂的行为和情感,胶片染色的色彩视觉体验,又为故事营造了独特的基调。死亡与悲剧并不是终点,也许是下一次新生与爱的契机。 “人类对爱的追求从未停止”
6. 现代启示录
从黑暗之中诞生的奇迹电影,待多刷。
7. 1917
影院之中的观影体验太震撼,佩服于罗杰•狄金斯的摄影,长镜头里主要人物的转换,场面的调度,以及光影的变化(尤其是男主晕过去后夜晚中的光影,太美了)。最后男主跨越战场奔跑的长镜头配上音乐激动地快流泪。放弃电影中途大把的叙事时间,回到最初最原始的影像,这也是电影这一媒介创造出的艺术。
8. 雁南飞
“爱就像一种无害的精神疾病” 战争是现实的,是不可逃避的,与所爱之人离别是痛苦的,但是鲍里斯是直面现实之人,对他而言只有战争结束,他的爱情才是真实的。鲍里斯楼梯的旋转镜头和战场中眩晕的蒙太奇太棒了,薇诺妮卡奔跑时的长镜头调度精准。结尾由泪转笑的处理和同年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有异曲同工之妙。 “给些我能永远记住的东西,趁我活着的时候,你知道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毫无畏惧,甚至是战争。”
9.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讲述斯特劳德入狱后一生的故事,观影者随着男主的经历,年龄的增长,一步步代入进去,同时也会得到自己对事物的反省和思考,而且涉及到的要素很多其实,比如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有对监狱这一体制的思考,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可以有对男主潜心研究的共鸣等等。不过,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一如既往的雨天,一只鸟的到来说起,斯特劳德的监狱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丝丝改变。
10. 光荣之路
11. 全金属外壳
12. 纯真年代
优雅,精致,如油画般美的电影,构图和运镜我都爱,其中流露的情感是细腻又不可言说的。结尾窗户的反光闪回夕阳下的艾伦太绝了,那是遥远岁月里纽兰德所爱而不得之人,是不能为他回眸之人。
13. 赌城风云
影片3个小时,不过依靠高密度的叙事,剪辑,配乐以及两位主人公的旁白叙述,让人更能代入到往事中去。(艾斯从赌城老板到自己的电视个人秀那段,插入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以为跳戏到了《2001:太空漫游》
14. 下班后
下班后男主一整夜的荒诞之旅。很喜欢这类电影叙事结构,各种事件相互拼接成一个个闭合的曲线。(结尾那段镜头的运动看得好舒服啊
15. 天国与地狱
多人物场景的运镜和构图都值得一看。大量的细节线索,随着影片的推进不断被放大延伸,最终抓住犯人。最后一幕实在太悲哀了,明明富人并没有做恶,却被不幸的人止不住地恨,这也和前面光头警察对富人认识前后印象的变化。(黑白画面中粉色的烟雾令人眼前一亮
16. 生之欲
唉,人生苦短,三十年未缺勤的主人公,在查出癌症后,回首发现自己每天只是单纯的忙碌。人生最终的归宿还是死亡,在死亡前不断斗争,不断延续自己,为寻求人生意义而活才是“新生”啊!构图很美,镜头“语言”蕴含的感情比言语还要强烈。大师黑泽明最后还是回归到了社会问题上,讽刺的结尾令人无可奈何,说的是社会,是人,也许就是正在观影的我们。
17. 幽灵马车
爱与救赎的故事,车夫透视重叠在现实的手法很棒,原来老库《闪灵》的斧头砍门是致敬这里。 “让我的灵魂在它被收获之前成熟起来”
18. 绞死刑
从R绞死的失败开始变得荒诞,众人企图唤醒其记忆又是现实与幻想的杂糅,R与“姐姐”的对话,写实照片的放映,内心的自白近乎是意识流的方式。于R而言,生活的一切都在想象之中,但是爱让R获得了现实,“当我想起我爱的那个人,此时我才意识到死亡的真正含义”,无形的爱绞死了幻想的R,唤醒了现实的R,最后“国家”绞死了由“死”而“新生”的R。(感觉可能是庵野秀明的EVA,Air/真心为你 艺术手法的起源)
19. 红圈
三个孤独的人以巧妙的方式汇聚在一个“红圈”里,同时影片的氛围也是悲凉,凄冷的,很爱夜幕来临前上屋顶准备偷盗珠宝那里的冷色调,多人对话时镜头的移动流畅舒适。而结尾则是三个罪人无可避免的命运。
20. 燕尾蝶
里面的歌都好好听啊,雅佳刚融入古力果他们,打工的那段真美好。手持摄影一样的摇晃镜头给人很迷幻的感觉。和预期完全不同的岩井俊二电影,很多地方都有那种黑色幽默的荒诞与无奈。
21. 大佬
22. 花火
23. 血色将至
“I’m finished”,随即响起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戏剧性的结尾,听着古典,看着演职员表一个个出现,消失,压抑的内心终于得到释放。
24. 夜深血红
25. 奇遇
我今年上海电影节唯一抢到票的电影
26. 蚀
安东尼奥尼的构图太棒了,放弃叙事的篇幅,构建镜头语言的感染力,人物站位的层次感,以及背景对人物之间的划分,通过演员的走位和单一镜头的运动就完成了一个构图到另一个构图的转化。至于影片本身想表达的东西就在最后几个空寂的镜头里,没有男女主的镜头里。
27. 四百击
四百下,还是怎样的惩罚,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呢?这本身就是体制的缺陷和虚伪。站在这个体制任何身份的角度来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迫不得已或者迫切想做的事情。无尽的奔跑,虚无的尽头,谁的地狱,你的天堂。
28. 洞
无论是想要越狱的人,还是告密者,内心的空洞永远无法被填补。 永远不要挑战人性。
29.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同样也是类似境遇,不同时间碎片下的自己。每当如此,想到克莱奥,想到与此同时可能也有数百万未曾谋面的人在“五至七时”一同悲伤,一同欢喜,一同遇见好似最后年轻的士兵一样的人,那么身处黑白的世界,只能一个人面对病痛和死亡的孤独感也化为泪水消失,或许在这种程度上人的悲喜也是可以相通的吧。
30. 甜蜜的生活
31. 八部半
32. 死者田园祭
梦境和现实的交错,即使时空可逆,也无法抹去20年前的存在。仿佛佐杜洛夫斯基式的现实、虚幻与荒诞,却又十足的寺山修司。
33. 抛掉书本上街去
一个个现实构筑了一幕幕虚幻(电影)。抛掉书本,抛掉城市,抛掉生活,抛掉现实,剩下的只有虚无,虚无即是摇滚,即是癫狂。
34. 世界旦夕之间
35. 攻壳机动队
36. 未麻的部屋
神一样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和分镜头都太棒了。动画的表现张力是实拍很难实现的,细腻而又稍许夸张的作画风格介于完全写实与极端幻想之间,让表达更加自由,创作者可以自己调控,并将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而大师今敏就做到了。
37. 圣山
38. 剃刀边缘
美术馆无对白的追逐太棒了,仅凭长镜头和配乐就将凯特急切寻找伴侣的情绪宣泄出来。结尾的浴室戏很惊悚,仿佛当初看《惊魂记》浴室戏那般的紧张感。
39. 鸟人
40. 燃烧
观影后带来的虚无感久久不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