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葡萄酒鉴赏课
在我的印象里,我和葡萄酒的缘分大概是从小就有的。小时候姥姥姥爷喜欢偷偷给我倒一点点尝,长大了以后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喝,从白色到红色,有时还会和爸爸一起讨论。家里有一个大大的酒柜,一侧放各样的葡萄酒,一侧放伏特加威士忌等基酒。通过这门课程,更加提高了我对于葡萄酒的兴趣,对葡萄酒有了基本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和家里亲戚朋友聊天就不会被他们笑话什么也不懂了。
葡萄酒的美大多需要岁月的沉淀,葡萄酒酿造方式分为:橡木桶陈酿、瓶中陈酿、发酵罐陈酿。这三种里面,只有橡木桶陈酿能赋予葡萄酒额外的风味物质。有人形容它是烤面包、皮革、咖啡的味道,这是我觉得比较神奇的地方。有人爱赏雪茄,有人爱品酒,而我从小对于气味和味道的层次十分感兴趣。像香水的香调,层次或鲜明或柔和,葡萄酒亦然。葡萄酒的许多味道与香水的香调是相似的,甚至有些香水也会推出各种酒的香型,比如祖马龙,就爱推出酒的香调,更像是在原有的味道基础上更加丰富具体化,玫瑰要具体到大马士革玫瑰还是保加利亚玫瑰,又或者白玫瑰、千叶玫瑰,木质香要具体到大西洋杉亦或其他。形容葡萄酒的气味时,人们常常用玫瑰、黑醋栗、胡椒、木质香等词汇,非常形象有趣。果香的黑比诺、花香的雷司令、动物气味的长相思、矿物味道的陈年雷司令……每一款味道都极具生命力。在气味上,我喜欢的范围也有些不固定,无论是木质皮革调还是清新花香调,水生调或美食调,甚至东方花果调,都那么吸引人,于香水是,于酒也是。葡萄酒是所有酒中气味最神奇的,啤酒只能闻到啤酒花和麦芽,白酒就是或醇厚或单薄的味道,许多洋酒也并不注重气味。因此,我认为说葡萄酒最具灵魂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酒。
品葡萄酒不是拼酒,不是比酒量,而是通过感知,进行独立的思考判断。大家在品葡萄酒时,尽量避免手接触杯身,从而影响酒温。品酒与品尝下午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品多款酒时,应从口感淡到口感重的,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前一种味道重而影响了品第二种酒。不仅仅在品酒时,用餐时往往也是先上淡酒,后上醇酒。下午茶亦然,要从最下面一层开始吃,从咸点到甜点,也是为了避免干扰,将味觉的细节最大化。另外,品酒时适宜的温度也非常重要,浓郁型的酒往往需要略高的温度,而清淡型的酒,需要的温度则略低。
用餐时,餐前酒多半选择干白、干型起泡酒等刺激食欲。之前看一个笑话,服务员问选择什么餐前酒,顾客随口回答八二年的拉菲,这种笑话听听尚可,还是不要闹笑话到自己身上。佐餐酒就是俗话说的边吃边喝的那种,一般选择低于14度的非起泡酒,例如干红等。餐后酒则多为甜度较高的酒,也能更好的搭配餐后甜点。西方用餐习惯于菜肴的口味越来越重,最后以甜品结尾。另外,民间也有类似于“白肉配白酒,红肉配红酒”这样的俗语,非常方便好记。
喝葡萄酒也有许多的好处,助眠就是其中一点,另外,喝葡萄酒还可以助消化、延缓衰老、杀菌利尿,对心脑血管也非常有帮助。对于女性来说,更加有用,可以养颜护肤、缓解疲劳、预防癌症。所以,适量的喝一些红酒,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