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阅读十佳
01
伟大的史诗之作。在19世纪末期,北极还是一个无人探索的领域。当时的美国报业大亨贝内特是名狂热的北极探险爱好者,他资助了探险家、海军上尉德隆,按照当时流行的极海理论和黑潮理论、制图师彼得曼博士提供的地图,招募33名身怀特长的船员,通过白令海峡直达北极。可惜这艘珍妮特号最终在北纬77度搁浅,小队成员不得不弃船步行前往西伯利亚寻求救援,期间面临疾病、饥饿的折磨,甚至连船帆和船锚都要临时找材料做。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一丝生还的可能,互相扶持,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可惜他们在海上被分成了三个小队,最终德隆所在的小队冻饿而死、奇普小队葬身大海,只有梅尔维尔小队活了下来。这次伟大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充分展现了人类不屈的挑战精神。历史不会遗忘他们。
02
看北宋诗文,苏轼一人足矣。苏轼曾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半生贬谪,他笑对人生,将佛老思想和儒家文化融会贯通,诚心正意地报君功业,安抚黎庶。他在凤翔革除衙前弊政,在密州救蝗赈灾,在杭州疏浚西湖,在徐州抗洪救险,为了生民奔波劳碌。贬谪期间,依然笑对春风,“日啖荔枝三百颗”,与友唱酬,留下宝贵的诗文。他安贫乐道、心系人民的精神,值得后人深刻铭记。
03
茨威格身处二战时代,亲眼目睹了纳粹的清洗政策,他避居巴西,着眼于这个国度,他看到的是种族间的宽容、平等、博爱、自由。诚然巴西曾经是《托德西里亚斯条约》划定的葡萄牙殖民地,是一片荒野丛林,但它的发展是惊人的,橡胶、可可、甘蔗、咖啡等自然资源的开发给它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刚开始,来到巴西的仅仅是逃犯、囚徒、逃兵和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但随着基督教士对土著的帮助和开化,一系列港口、基地、工厂、教堂得以建立,更要感谢佩德罗二世的废奴政策,自由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开始熊熊燃烧。
04
葡萄牙帝国的崛起,是因为处于伊比利亚半岛,封闭的陆地,加上阿拉伯马穆鲁克王朝的经济封锁,只能寻求海路进行开拓。从西班牙逃难出来的犹太人,为葡萄牙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开放的文化,这都为葡萄牙航海事业铺了路。于是,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和大西洋季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阿尔梅达与科钦结盟、与卡利卡特的扎莫林国王大战;阿尔布开克占领果阿、马六甲,发现了建立要塞的价值。虽然阿尔布开克占领亚丁,争夺红海贸易权的战略失败了,但葡萄牙人殖民事业蒸蒸日上。
05
印加帝国曾经拥有百万人口,却被168个西班牙人所征服,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除了科技的落后、疫病的传播、结绳记事的不便之外,还是与世隔绝造成的悲哀。可怜的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用一屋子黄金、两屋子白银也换不来和平,却是西班牙人愈加贪婪的胃口。要不是阿尔玛格罗和皮萨罗的内战、伟大的曼可·印加领导的游击斗争,这个崇尚太阳神因蒂的民族,恐怕只会灭亡得更快。有机会,一定要去马丘比丘、比卡尔班巴看看。
06
这本书史料翔实,介绍了维京时代的艺术、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特别是维京长船的制作、船葬风俗的介绍、如尼石刻的解读令人印象深刻。维京领主们赏赐蜜酒和剑,使勇士们追随他们前往格陵兰岛、冰岛、甚至东欧进行劫掠,但最终他们受到了欧洲封建王朝制的同化,不得不皈依基督教,利用教会控制教徒、人民,收取税金和罚款,建立斯堪的纳维亚的封建王国。当吟游诗人的足迹远去,远行的船帆不再高悬,维京时代也落下了帷幕。
07
本书论证的是世族对于魏晋政治的影响。魏晋时期是一个世家大族崛起的时期,以河内司马氏为例,是典型的“由武入文”家族,属于经史并重的新兴文化家族。司马氏通过同乡名士的品评、推荐,逐渐进入朝堂,又通过与夏后氏联姻、与名士交游、辟举幕僚等方式扩大家族影响力,从人际关系网络的“受惠者”变成“施惠者”,成为左右朝堂的政治家族,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攻灭曹氏宗亲,甚至取代曹魏政权。曹魏官僚阶层,与司马氏家族渊源颇深。西晋朝需要仰仗其作为政治班底实现和平过渡。西晋代魏后,世家大族为了垄断既得的政治利益,排斥庶族能士,造成了官僚集团的僵化,为西晋短暂覆亡种下了诱因。为了扩大政治基础,晋武帝引入外戚弘农杨氏一族,与宗室、权臣对抗。然而通过异质实力的引入反而使西晋政治格局更复杂,政治矛盾日渐激化。
08
500多页的大书,并非是一本科普书籍,而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历史著作。作者探讨了19世纪的蒲福、菲茨罗伊、格莱舍、埃斯皮、霍华德、康斯太勃尔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为探寻天气成因、建立天气预警系统所做的不懈努力。难以想象,在那个工业化时代,他们的工作依然要面对传统宗教有神论的压力。发现了雪花的六角形态、最早用热气球探索高层大气温度和气压的格莱舍,不断受到公众质疑;“小猎犬号”的船长菲茨罗伊苦心孤诣建立的天气预报体系,一次又一次受到攻讦,最后被逼自杀。但正是这些科学家不倦的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探索,推动了现代天气预报系统的建立。饮水思源,我们不应忘记。
09
同为自然笔记,该书在文学性、思辨性上或许不如《瓦尔登湖》《沙乡年鉴》,但作者哈斯凯尔以一名博物学家的身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科学视角,使本书充满了知识性。比如雌雄同体的蜗牛用彼此互换精子精子来交配、红头美洲鹫用血液白细胞杀死腐肉中的有害生物等情节,读起来饶有趣味。但本书也有不足之处,内含大量专业性的术语,使读者阅读过程有些艰苦。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极好的科普读物。作者笔触细腻、目光独到,他强调平行世界中生物的独立性,驳斥人类的自大观。
10
保罗作为一名神经医学专家,在手术台上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但当他自己面临死亡时,他既不悲观无措,也不放纵自己,而是回归自己最初的愿望:拯救更多的生命,以及写作。这让人想起写下《此生未完成》的于娟,拥有的是与死亡同行的坦然而从容。他说,作为一名住院医生,他的最高理想不是拯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疾病,有时候对死亡的理解比活下去更重要。他把死亡看成一个随时造访的客人,就像史铁生把死亡看成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那样,做心中所想,不留遗憾。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他的整个身体都很平静,四肢也放松了,因为他接受了命运的所有安排。
日记提到了10本图书
- 10本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