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唠起漠河和哈尔滨
“我曾经也去三亚待过一段时间,后来还是带着媳妇儿撤了。你想啊,那滋味就等于把一头北极熊扔在热带生活,好家伙,那谁受得了!”司机黄哥一边开车一边对我们这样说。彼时的黄哥穿着一身大黑貂皮,显得体型格外壮硕,我们在后座笑得东倒西歪。
在漠河: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我和薇薇决定来漠河前,虽然做了大量的防寒准备工作,但是依然对零下20度的天气毫无概念。带着一些兴奋和期待,踏上了开往春天(不对,是漠河)的雪国列车,躺了一夜软卧(第一次解锁软卧,真的很赞)掠过无数宽广的雪原,来到了漠河站。


下了火车,每个人头上升起一股股冷热交替的蒸汽,像刚出笼的包子十分滑稽。再向外走了两步,我就一点也笑不出来了,我收到了来自漠河的严寒暴击。一直到上黄哥的车前,我都觉得我的五官是冻住的,像被人迎头套了一只大冰箱,无比窒息。

与黄哥会面后我就问了一个一直很想知道的问题,黄哥你们大东北都是怎么保暖的呢?黄哥侧了下身说,你摸摸我身上这行头,穿了这貂,我里面就只有一件打底衫,抵得过你们几层羽绒了。 黄哥还告诉我们凡在漠河穿貂的,都是做旅游带团的,貂对于他们常年在户外跑的人来说是必备。黄哥打趣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服。
真想试试穿貂是什么感觉。
01
冬天的大兴安岭十分寂静,车子从一汪汪林区穿过,林深雪厚,寥无人迹,世界像被按下静音键。我们先去了鄂温克使鹿部的驯鹿园(据黄哥介绍,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使鹿部人数极少,全世界只有这个民族会驯养驯鹿了)

在这里还看到了傻狍子,因为都是野生,所以它们对人类都敬而远之,不管你如何呼唤,统统只留给你一个白毛爱心的屁股;我们近距离接触了驯鹿,驯鹿很乖,只会盯着你手里的苔藓满园子黏着你,我挺害怕它们头顶的鹿角,美丽是美丽,个个也都盘得油光锃亮,但就是怕被顶,尤其不给它喂吃的时候,它能把你顶到二里地外,如果同时招惹了两头驯鹿,那你只能尖叫着满园子乱窜。也有一些驯鹿很淡 定地躺在雪地里,看着同伴和人类的闹剧无动于衷,大大的眼睛,纯洁明亮,巴巴望着你时,又让人心底柔软。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驯鹿,依旧是天真无邪的。





下一站是黄哥他们私藏的白桦林,这片白桦林面积不大,林子里面的环形木栈道已经被大雪掩埋,我们在林子里瞎走,雪地靴倒灌进了一些雪。因为东北干燥,这里的雪是一粒一粒沙状的,阳光折射显得整个雪地闪闪发光,远近都是白茫茫一片,人作为唯一的参照物显得格外渺小,顿时有了一种电影《情书》的既视感。离开白桦林没多久,我在车上偶然回头时,看到了公路尽头美丽的晚霞,直惊呼好看。于是黄哥停下了车,让我们下去拍尽兴才走。




02
漠河基本在下午三点半左右就日落天黑了,我们趁着天边还剩一点余晖时赶到了北红村,晚上在这里体验了东北大花炕,尝了小笨鸡儿炖蘑菇,干起了我来东北的第一顿酒,以及很甜很甜的冻梨冻柿子冻无名果子。等晚饭期间,我和薇薇忍着接近零下30度的天气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原本是想去看看基督教堂,却遇上了村小放学,我第一次看到人类幼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在雪地里挪动的样子,真的太可爱了!夜晚的天空晴朗无云,峨眉月静静挂在树梢,整个村子的色调是那种粉紫色晚霞和雪地折射的夜幕蓝调和出来的美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一刻的北红村可真是美极了。







民宿对门是一家混血儿开的商店,我们去买东西时见识到了生着一副典型俄国面孔的老板却讲一口东北大碴子味儿的幻灭情景。还有他家的雪糕冰棍糖葫芦冻梨冻柿子也统统都放在室外,真是大自然的馈赠,这得省多少电费。

晚上睡得很好,早上连空气都带着一股清甜味儿,出发去下一站前,玩了泼水成冰,这里的民宿老板已经自觉将这一项目划为经营范围,早早地交给你一大壶热水,让你泼个尽兴,再加上黄哥的资深指导,完全可以解锁网上同款画面。

离开北红村的时候我带上了没喝完的俄罗斯啤酒,黄哥说,我开了这么多年车带了这么多人,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早上也得整两口?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我的本意是晚上吃饭时再喝,没想到盖子没盖牢洒在了车上,没办法我就干脆把剩下的全喝了,也坐实了黄哥的调侃。


03
真正让我冒出钢铁是怎么练成想法的是在龙江第一湾。
越往上爬那个风就越猛,像野兽在嘶吼,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刚站直身体,就感觉有人劈头盖脸大耳刮子猛抽你,眉毛眼睫毛凡是带毛的全都瞬间结冰。只能缩着脖子,佝偻着背,屏住呼吸往上爬。到了山顶,世界又突然安静,阳光灌满白桦林,在雪地上投下长长的心事。
但是冬天的龙江第一湾没什么颜色,江面是厚厚的冰层,岸边树木凋零,其他三季应该会有不错的景致。
山脚下的小饭店挤满了吃午饭歇脚的人,大鹅炖土豆挺好吃的,杀猪菜也不错,配上一碗堆尖的大米饭,上午耗尽的热量全都补回来了。






下午去了圣诞村附近的滑雪场,当时在大厅里犹豫要不要滑时,旁边的一位大爷极力劝说我们一定要试试,我问大爷,教练只教半个小时能学会吗?大爷扔给我一句,怎么学不会啊,傻子都能学会!顿时就被大爷激发了斗志。初级雪道的确很好滑,就算四肢不协调也能给你调教过来,滑雪不愧有“白色鸦片”的称号,不论摔多少跤都觉得快乐解压,从坡上冲下来的那一刻,真正是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滑到日落之后,就去了隔壁的圣诞村,欣赏了各种大型冰雕造型,还跟圣诞老人合了影,合影的时候我极度不自然,手和脚不知道怎么安放,薇薇在镜头后突然来了一句,你俩的感觉像是在拍结婚照。人群顿时一阵大笑,连圣诞老人也笑了。


04
晚上住在北极村,在这里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锅包肉,又和黄哥喝了酒。因为离俄罗斯太近,薇薇的手机时间突然变成了俄罗斯时间,一直到离开漠河之前都没能恢复过来。


北极村是最后一站,我们在离开前去了北极沙洲,走完需要一个半小时,沙洲里有金鸡之冠、中俄界碑、北字广场等打卡点,还有各种可爱造型的雪人,我们在江边遛达时,还能看见对岸正在巡逻的俄罗斯士兵。随后又去了中国最北哨所和最北邮局,在去哨所的路上,黄哥指给我们看对岸的一处俄罗斯村庄,正在升起袅袅炊烟。







在北极村完完全全感受了一场中国最北,想起10月份去的最西北的白哈巴村,还是会感慨祖国的辽阔,从雪山湖泊,到深湾密林,每一寸风景都无比特别,令人难以忘怀。
在三天两晚的既定路线中,也偶遇了一些小惊喜,穿过漠河城区的河边时,竟然看到两岸的雾凇景观,真正是美丽极了。



去火车站前我们吃了一顿硬菜——铁锅炖筋头巴脑。因为这顿饭,我和薇薇两个人被彻底干趴下,永远也不要相信东北人说的“没事,没有多少份量”的鬼话。我们俩像吸饱了水的海绵,沉重不堪地离开了漠河。(筋头巴脑是好吃的,除了份量……)



在哈尔滨:深耕菜市场和烧烤店
因为住在中央大街附近,所以这里成了在哈尔滨的散步消食选择。可还是会被满街扎堆的烤红肠攻陷,然后再搞一根马迭尔冰棍并一壶暖姜可乐才能罢休。





去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时候,发现了道里菜市场这个大宝藏。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老口味口福饼,刚出炉的饼很香,捏起来很有弹性,我们买了很多带回去吃。还有各类咸菜,尤其糖蒜,作为一个南方人十分爱好吃蒜,完全是心头好。还有我嗜酸,所以无法抗拒各种山楂衍生品,刚试吃完咸到齁的酱黄瓜就立马来了一根山楂雪糕解腻。听说饭包很好吃,就寻了一家卖饭包的摊,顺带一份土豆丝卷饼,饭包里的大米特别好吃。








薇薇喜甜,遇到一家店卖桃酥饼,我们挑了一些香芋饼和红小豆饼,馅料都很足,甜而不腻,很不错。还有一家排满了队的无水蛋糕,我们凑热闹买了5块钱的尝尝,竟然意外好吃,外酥里嫩,用料也很实在,虽然偏甜,但是东北太冷了,多一点甜更好。第二天一早又去了道里菜市场,经过前一天的摸索,我俩自如俨然当地人。


早就知道哈尔滨烧烤好吃,我们选了很老牌的老味烧烤,冬天的晚上十分冷,钻进这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店内十分热闹,纵然是工作日,也聚满了撸串喝酒的人,有时候除却味道,氛围也应该是一家烧烤店的考量标准。总的来说,吃得很过瘾。以致于离开哈尔滨的当天还特地去吃了一次。从烧烤店回酒店的路上,遇到一个卖小零嘴的小摊子,看到冻柿子干我直觉应该很不错,就买了一点,果然很甜又新鲜,是目前为止我吃过的柿子干里最好吃的。







去中华巴洛克的时候,打卡了张包铺,熏肉尚可,排骨包第一次吃,里面确实有货真价实的排骨,而且味道很棒。但是北方大包子的大体格还是会让两个南方姑娘犯怵。毕竟我在吃包子前还塞了两块老鼎丰的山楂锅盔。






漠河那顿铁锅炖的劲儿还没过去,我们又疯狂地吃了许多,多希望自己是只漏斗。
实际刚到哈尔滨的时候,有一点意兴阑珊。雪不厚,温度不够低,出门也没能将头发结冰,似乎可以遛达的地方除了中央大街就剩了松花江。在铁桥上走了一个来回,对面桥上的动车呼啸而过,新旧交替存在,冰面黄昏迷人,百态众生。可是,我们也在路上发现了很多好吃的瓜子雪糕,也会想要扎进人多的小店来一盘冬至饺子。








虽然再想起漠河和哈尔滨,会下意识地捂一捂受寒的膝盖,摸一摸撑大的胃。但这片土地是有温度的,值得回味。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大概是没有体验搓澡吧!
(想给黄哥软广,他真的是很棒的司机和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