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到底是不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终章
在《大秦赋》开播前我只知道两条资讯:一是张鲁一饰演秦始皇,段奕宏饰演吕不韦;二是《大秦帝国之天下》改名《大秦赋》即将播出。
如今,剧终,有些话不吐不快。
一部电视剧拍摄完成并播出就像一件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到面向市场,也像种下一棵小树苗,慢慢长出了枝杈,长出了叶子,开花,并结果,终成参天大树,过程并不简单也很不容易,但《大秦赋》长歪了。
可它为什么长歪了呢?我来做个猜测:
一部剧开机不一定会有完稿剧本,在前些年资本疯狂涌入时,只有三五集剧本或者没剧本都敢开机,但从《大秦赋》片头编剧栏署名,推测此剧开机前应有完稿剧本(不是拍摄剧本)。
以下便出现两种可能,但都与完稿剧本的编剧无关。
一种可能是:开机在即,完稿剧本被交付印刷厂印制成好几百套分发到上千剧组人员手里(看这阵仗排除群演,也许更多。)
大家看完剧本好开心,耗巨资的项目,又有前三部珠玉在前,签了聘用合同的意气风发,没签合同的也抓紧时间扯皮,一时间生机勃勃。
此时,剧组各方势力勾心斗角大战三百回合的博弈也已告一段落,赢得绝对话语权的胜者一方出于某种目的对剧本提出异议,决定找人对剧本进行修改。
到此为止也没什么,都算正常操作,见怪不怪,无可厚非。
但接下来,《大秦帝国之天下》的帝国大厦开始倾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时候改剧本比重新写一稿剧本难多了,就算是改动一句台词或一场戏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承上启下前因后果的好多场次都要因此进行调整修改,方能再次形成逻辑自洽,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原编剧退出的情况下,一定要怀抱着“拿钱把他(她)往死里砸”的雄心壮志三顾茅庐用尽心机精诚所至聘请比原编剧更有经验更有水平更有耐心更能吃苦更认真更不忘初心的编剧进行剧本修改,对于这部剧来说,还要更懂历史,况且改动量还这么大。
可惜,《大秦赋》不是。
那三个货出现了……
他们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本没错,但却毫无自知之明,大刀阔斧开始修改……
剧本修改差不多了,这时候的剧本应该也只有剧组核心团队成员看过,预估二十人左右,赢得话语权的人自觉良好,丧失话语权的人无可奈何,因改动量太大,不得不再次交付印刷厂又花钱印制了好几百套分发到剧组上千组员手里……
我相信剧组人员也都是普通人,有正常的思维逻辑,大家一看立马傻眼了,心里哇凉哇凉的,已经签订合同的总不能到手的钱不赚还毁约承担违约金,得不偿失,但精益求精出精品的念想算是断了,就当成个行活儿赚钱养家糊口吧。
人心散了,精气神儿没了,就只剩下表面功夫。
演员方面或许也遇到了类似情形,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进这个项目,在拿到剧本后,可能有些演员的习惯是先把自己参演的场次标记出来,整体顺一遍,然后才会去看完整剧本。在捋自己在剧中饰演的人物剧情时,他们又不傻,精着呢,而且有些演员还有多年从影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剧本有多烂,拍了也是糊,在不可能撕毁合同罢演甩手走人的情况下,但凡用点心的演员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饰演的角色不那么离谱。
但不是所有演员都具备修改剧本的权力和能力,有权有能力的自己改,有权没能力的只好把自己试图想表达的意思大致讲给编剧听,于是,那三个货又出现了……
可想想看,他们就算有能力把你想改动的地方改明白,但他们有能力把与你有关的其他演员的戏份重新调整修改吗?肯定没有,否则你拿到手上的剧本就不会如此不堪,况且有些演员人家还不想做任何改动呢,觉得挺好,甚至想拼命加戏,或者改得跟你想改的南辕北辙。
接下来,乱局不难想象,一切都乱了,乱了,乱了,越改线索越乱,越改逻辑越乱,飞页满天飞,时间又不等人,停机一天动辄就是上百万的损失……在资本强有力而全方位的裹挟下,即使有陷入癫狂的危险也要鼓足勇气努力奔向终点,于是大家便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在镜头前拼命试图表达自己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还好,赵王偃、郭开甚至娼后都脱颖而出,获得一致好评。
因为他们几乎都在赵国折腾,跟秦国这边的演员没有太多的对手戏,更别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加之戏份相对较少应该也没到轧戏的咖位,有充足的时间好好休息锻炼身体培养感情吃饭睡觉琢磨角色。
而秦国这边就不一样了,爸妈仲父假父夫妻儿女君臣内政外交前朝后宫……越是人物关系纠葛不清存活时间越长的角色就越是逻辑混乱,我在他(她)们的眼中看到了久久的久久的难以隐藏的懵懂和茫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她)们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便只能用莫名其妙的面部表情和用力过度的肢体语言、以及铿镪顿挫震耳欲聋的台词企图蒙混过关。
好在嬴异人及早功成身退,否则再继续跟他(她)们纠缠不清,估计也够呛。
《大秦赋》整体七十八集,真的是超级大的体量,时间紧任务重,况且电视剧的拍摄并不是从第一集的第一场顺次往下拍,而是剧组统筹出计划出通告,一个演员每天拍摄的场次很可能依次是第五集第一场要表现出踌躇满志、第三十集第五场要表现出伤心欲绝、第五十五集第六场要表现出心灰意冷……诸如此类、天天如是,他(她)们真的演出了跨集跨场的极度割裂感。
也是不容易呀。
那三个货,我就想问问你们,你们没这金刚钻何必揽这瓷器活,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消的什么灾,我相信你们也不是白痴,也被折磨得够呛,也知道剧本被你们改的就是一坨(不雅词),如果是我,我肯定一哭二闹三上吊甚至提剑抹脖子也要跪求大佬们放过我,千万不要给我署名,我就拿钱回家钻被窝偷着乐就好,得了利还想要名,一个字:贪!
综上所述,《大秦赋》这棵树彻底长歪了,并且变异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嘶吼着狂奔向末日,任谁都拉不回来……
《大秦赋》横空出世后饱受诟病,特别是遭到《大秦帝国》前三部死忠粉的强烈抵制,核心团队难脱其咎,那三个货首当其冲,更别提个别一心多用却连双手互搏都练不好的演员了。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所有负责人、主创、包括主演,提前都看过改编过的剧本,心知肚明那就是一坨(不雅词),也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大战三百回合的博弈,大家因一己私利心照不宣地紧紧拥抱,团结一致,给这坨(不雅词)齐心协力严严实实地包了层金光灿灿的锡纸,让它变身为一颗诱人的巧克力,笑着双手奉上……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猜测,仅为博君一笑。
不过因此我也愈发珍惜广受好评的经典剧集,成就经典需要各司其职众志成城,几百人的台前幕后剧组成员都要排除万难历经艰难险阻方成大业,越来越不易。
好在此剧名为《大秦赋》,它真的不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终章,却也无法划分到任何一个电视剧类型中。
它仅仅只是一部古装剧,茕茕孑立于凄风冷雨中嗷嗷叫,它没有任何亲戚。
来,我们重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