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真的有用吗?丨记一位肺癌患者就医经历
本文是「李浩18」第66篇原创文章
客户李女士最近经历了一次肺癌就医报销,然后她把家人的百万医疗险都退掉了。我们来看看发生了啥:
- 继续等待
- 后续治疗
- 经历感受
继续等待
1)门诊挂号:
客户李女士(云南人,成都定居),母亲因糖尿病无法购买其他保险,于2019年配置了安盛的防癌医疗险(有社保版)。
2020年7月,李妈妈体检查出肺部有一个4cm结节肿块。
2019年投保时,肺部x片显示毫无异常,一年不到的时间没想到发展这么快。
看到体检结果后,李女士立马拖朋友帮忙挂华西专家号,她自称有一些关系能在华西及时就医。
但当她给母亲挂号时发现,找人帮忙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人情用了一次不能用第二次。
最后她还是通过黄牛挂了号。

2)住院手术:
2020年7月10号,华西门诊诊断为肺癌,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李女士找华西的老朋友帮忙安排住院手术,但朋友那边无法保证立即手术而且也无法确定具体时间。
同时,李女士打听到华西上锦医院比较快,但这是华西管理的一家私立医院,不属于防癌医疗险报销范围。
无奈之下,客户只能选择在华西,继续等待。
8月5日,客户终于等到床位做了手术,术后十五天病理报告显示肺癌。
9月14日,经纪人向保险公司正式报案。
安盛调查了李妈妈云南医保卡相关就医记录以及过往购药情况后,于9月27日正式结案。
李妈妈手术花费接近5万,云南社保报销1万多(提前做了异地就医备案),自费的2万多通过防癌医疗险全额报销。

后续治疗
1)治疗药物:
手术出院后开始了另一次征途:靶向治疗。
像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这类门诊治疗被称为特殊门诊,在防癌医疗险中也是可以报销的,但必须有医生开的处方。
当时医生推荐使用的是第三代靶向药泰瑞沙,它的零售价格是5万/瓶/月,超过了住院手术花费……
2018年12月泰瑞沙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变为1.53万/瓶/月,报销比例在60%-90%不等。
但报销是有条件的:
1)其他药物产生耐药,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2)基因检测有相关基因段突变。
而满足条件的病人基本都是癌症晚期了。
李妈妈的情况相对比较早,无法以社保身份使用这种药,所以还是自费。

2)药物理赔:
11月2日,经纪人向保险公司申请特殊门诊费用理赔。
本以为这次会更快,但11月13号询问保险公司进度时,仍然没有结论。
经纪人感受到了一丝丝不安。
11月17日,保险公司回复只能赔付60%,因为客户没有以社保的身份就医和结算(特殊门诊无法办理异地就医)。
随即,我们经纪人咨询云南社保,是否能通过他们先走一下报销流程,让他们给一个0赔付的结果或者分割单,证明他们报不了,但社保局回复不可以。
没办法。
条款里确实有详细描述,未经社保报销直接找保险公司保险的只能赔付60%。
后来客户回云南门诊治疗,发现还是无法先走社保报销。
因为她这个情况下,开泰瑞沙就属于自费,医生系统里就默认是社保外身份就医了。
而实际中还可能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医院可能没有推荐的药,那就需要在院外购药,这样的话很多保险1分钱都不会赔付。

经历感受
第一,癌症的后续治疗花费可能比手术住院花费高很多。
建议搭配重疾险,覆盖后续治疗、康复、营养及收入中断的损失。
第二,特殊门诊无法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有异地就医需求或担心无法走社保的,购买医疗险时尽量选择无社保版,以免出现只能报销60%的情况;
第三,有院外特药责任的医疗险值得考虑,有些费用高昂的药物医院可能没有,特别是靶向药。
最后,有条件的尽量考虑中高端医疗险,上面提到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还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免去四处求人的尴尬。
经历过这次挂号和住院手术后,李女士也给自己升级成了中高端医疗险,一年1-2千保费。
她觉得这种比较高频使用的保险产品,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中高端医疗险不仅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意味着更多的生存权和生命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