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井空一幅书法卖60万,靠的是什么?

我对于日本书法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三笔三迹”与现代前卫少字书法阶段,并不深入于岛国的书法历史,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人会认为我是专家,若有人说专家,也应当是那个“砖家”,但是在重商轻文的社会,专家也罢,砖家也罢,对于书法的感性认知,总有各自独特的体会。社会的风气决定我对于书法理解,只是自己的事而已,没有社会性,政治性,阶级性,只是个人的一种生活,闲着没事或者压力山大的时候,写一写,就有某种放松,有某种快感,某种喜乐,说禅乐亦是可以的,人生在世,究竟为何,因人而异,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想法,或进或退,或官或民,或樵或渔,或商或农,或士或工,或隐或显,各各不同,想法千差万别的,没有一个定数。但人们无论如何的活法,总有一样的东西,就是渲泻,其中泻字是写,边上的水或清水或墨水,笔给中原的人类提供一种渲泻的媒介。西方亦是如此,不过泻的武器比中原的落后一点,他们的笔是鹅毛管,硬梆梆的,而我们的是软绵绵而能够奇怪生的毛笔,所以东方各族写字,能够有更多的伸张性,柔软性,弹性,艺术性,亦是中原天朝与周边书法长久兴旺并持久的原因。
在当代,放着自己同胞的书法不说,却在说外国朋友的书法,好像不妥,其中亦是社会的原因,今天的国内书坛,有点乱,这个乱法,亦是一言难尽的,很多问题,很多无奈,所以我还是超脱出来,谈外国朋友的书法,外国朋友因为是外国朋友,他或她们的价值观与我们不一样,或者没有太多的沉重性与严肃性,没有历史的包袱,自由潇洒,轻松自如,拘束少,可能法度不够,情性有余,这个是肯定的。
选择万恶的日本鬼子国而不选社会主义的越南还有社会主义的北朝鲜还有因为出现朴大娘的南朝鲜的朋友的书法来论说,原因是什么,我有立场问题吗?我反动吗?我是汉(人)奸(爱乱搞)吗?皆不是,因为无论南北的韩国还有越南皆背叛了自己祖先的文字,造出让天朝的人民无法轻易读懂的文字,脱离中原的核心文化价值,离心的倾向十分的严重,至于日本,相对好一点,首先它保留一部分汉字的运用,其实所谓的日本字,也是从中原从中国古代的偏旁与草书的字形中来,说到骨子里,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与系统。

所以我选择日本人的书法来谈论书法问题,选择的苍井空同志的书法作为个案是因为苍同志在中国从艺多年,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且当我们的首脑不提倡时,她在中国秀书法影响到中国的少男少女热忱于书法这门快要被忘记的国艺(这让我想起东洋女魔女排的成绩激发中国女排的奋起)。
平心面论苍老师的书法还没有到一个过关的层次,停留在初始阶段,她的字与光明皇后的字相比仍然差了一截,不过她的字仍然用了不少功夫,笔法沉着,当然有时会出锋,显得秀气,不过亦含有稚气,这是没到老境的原因。日本人写字,在明清调兴起之先,是保留正宗的唐风书法,这与当时的遣唐使者大量入唐带去名家手迹有关,由于天朝本土往往是“龙起中原战斗多”的地方,保存自己先民的书迹不容易(埋入地下墓地的除外),流传到海外的往往保存时间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保存时间长,对于中原边区的书家的影响大成为很自然的事,唐风宋韵在日本书法中的影响从苍井空的作品中亦能窥视到一点痕迹。这个是在晚明清代兴起的尚碑风不太严重的地域,多数的书家还是崇唐,毕竟唐风是成熟之书风,不仅楷书定型,草书亦是十分的流便而变幻,张旭怀素的书法与他们的平片假名书法的草书风格能够达到某种契合,这在小野道风等人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的明显。

清代的金石风,碑学的兴盛后来被杨守敬、罗振玉等人先后带入日本,影响日本书法风格的演进,最终在二战后还在西方艺术风格的刺激下生出现代的书法风格,也就是书界熟悉的日本前卫、少字风格,出现手岛右卿的《崩坏》等名家与作品,而且带来国际性的影响,当时我们是在搞文革,窝里斗,书法一门出现万马齐喑时代。文革后我们又出现模仿现代前卫书法的作品,这事实上是我们在书法现代风格一门,落后于日本的起步,当然,未来的时代还很长,仍然有努力的机会。
今天的书法是反反复复地游走于现代与传统之间,或者是模仿与创造之间徘徊,并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艺术的变化本为常态,艺术的生命亦在变与承的游走中,反复无常的,这就是活力,若死守一法,常承古人,死学古人只有死,哪得生,故,承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的创新,若不成熟,仍然值得肯定。
今天的苍老师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但我认为书法之迹是可能万古流芳的,只要是足够的好,功夫到家,而且我相信苍井空同志的躯体迟早会空的,但她若继续在书法(她们自己称书道)一门中努力,她可以像她们的先人光明皇后一样万古流芳的,就象天朝的卫夫人一样,天下的女流,若努力,不会弱于男子。苍井空同志不是日本藉女八路的后代,但她属于艺术的同志,是书法或书道的同志,是我们东方文化的同志,所以我们应当认为在文化一脉,是在一条战线上的,当然我们自己的同胞,无论是伢子们还是妹子们,皆努力,把天朝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同时我们希望越南与韩国的同志,还是恢复汉字为好,一齐振兴汉唐文明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