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读完了Frankenstein, Mary Shelley 开始写作此书时才十八岁,感觉越看文学越觉得自己废物。到底谁才是怪物呢?由于书的名字叫Frankenstein,总是会有人想当然的以为那个怪物就叫Frankenstein, 但是这其实是他的创造者的名字,怪物从来没有名字,Frankenstein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时过于惊吓逃跑了。莫名想起了宅总,想到了每一次TM叫宅总father时,宅总也从来没有给TM起过名字,只是叫她The Machine, 坚持AI是为了人类服务的,即使这个AI有了人类的道德标准。在这一点上Victor和宅总很像,都认识到了人造智慧体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和真正的自然产物媲美的。但是Victor还是没有宅总理性,在创造怪物的过程中,Victor还是被自己对科学的热情蒙蔽了双眼,科学本身是中性的,但过于盲目的追求科学突破,不考虑责任和后果最终让他付出了代价;相比之下宅总对于TM的教导简直是尽心尽力,宅的老朋友Arthur说过“if someone will build it someday, I'm glad that person is you", 真的只有宅总能调教出来这么聪明懂事的机器宝宝了。另一方面是宅总在造TM时的定位很明确,机器是服务于人类的,但是Victor对于自己创造物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只是纯粹的觉得这个东西是有可能完成的,于是就做了出来,并没有考虑以后的发展。
突然又想起来小学时在图书馆借的一本书,名字似乎是”魔术师“之类的,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在海边碰到了一个肥胖恶心的魔术师,丈夫嘲笑了魔术师,而魔术师用法术勾走了妻子作为报复。妻子的身体越来越消瘦,丈夫一直在寻找时机救回妻子,终于在一天晚上潜入了魔术师的住宅,但是发现妻子已经死去,实验室里摆满了盛着各种各样器官的玻璃瓶,都用布盖着,揭开最里面最大的一个玻璃瓶上的布时,里面有一个成型的婴儿,发着怒嘴里叨咕着什么狠命往玻璃瓶上撞。小说最后一句话是:他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真相。(莫名有点像锈湖根源?)
接下来要读Jane Austen 的 Persuasion, 不知为何总是不太喜欢奥斯汀,明明也不是太了解,她的书也只读过三本(还只有P&P是读的英文原版),但是就是喜欢不起来,可能是我不喜欢happy ending 的缘故。说到奥斯汀总是会想到张爱玲,或许是因为两者都主写男女情爱,也都爱讽刺自己的角色,但是奥斯汀的讽刺里是有种豁然的接受,而张爱玲则是苦涩的自怨自艾;不过毕竟两个人时代背景相差很大,也没什么好比较的。不过奥斯汀在英语文坛的地位似乎比张爱玲在汉语文坛的地位高,应该还是有过人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