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催婚催生?
这个话题感觉可以做成一篇论文。
- 一部分源于父母辈害怕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被排斥,被当作异类,失去社交地位。
可以想下你爸妈周末不让你玩游戏,上学时班上同学们都在津津乐道周末开黑多么快乐,而你一个字都插不上嘴,被冷落在一边的感觉。不同于现代年轻人,老一辈的社交圈子相当广泛和稳固,无论是基于人际关系(如亲友、单位同事、同学)、兴趣爱好(如老年大学、旅行团、广场舞)、地缘关系(如大院、小区、村落)等建立起来的,他们都享受并乐于在这些圈子里面有地位,交换彼此的八卦,刺探彼此的隐私,而孩子的婚嫁和抱孙子本来就属于让他们“有面子”的话题。如果孩子到了当婚嫁的年龄而没有婚嫁,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在圈子里面抬不起头来,有未婚网友说他父亲甚至觉得孩子不结婚,自己在村里地位连小偷都不如,抬不起头。他们特别恐惧这一点,这会让他们不自信,感觉被排斥,恐惧于失去自己的社交圈子。
- 一部分源于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和话语权差距
如果这个孩子属于啃老,经济不独立,那么活该被催,完全没有底气反抗。如果反抗换来的将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镇压和更猛烈的催婚。如果经济独立,能担负起父母养老,甚至能给家族里面的亲戚及他们的子女提供帮助,那么催婚的程度将温和不少,甚至被催婚时还有亲戚出面解围,帮你说好话——因为他们不想得罪能给他们及其子女提供帮助的“能人”。当你的话语权在家族中属于上层,不要说催婚了,旁人有敢说闲话的,自动会有人帮你反击并且将你的不婚美化成时尚时尚最时尚的个性行为。甚至你婚了又离,离了又婚,游戏人间,都会有一大堆人说你好话。说到底,钱权能通神,不婚奈我何?
- 一部分来自婚姻改变阶层和命运的可能性,以及作为话题的巨大流量效应
各类相亲机构应运而生,各类饭托酒托活跃,租男女朋友回家骗父母也不是新鲜事。借助婚恋话题激化两性对立做营销的套路层出不穷,这简直是充满商机割韭菜的大好市场。营销号们擅长推波助澜,调动极端情绪来达到收割流量的目的,在贩卖焦虑这方面他们是专业的。这也造成了部分父母跟风催婚催生,甚至上升到了“中国生育率下降,你要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高度。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婚姻有交易性质。彩礼和陪嫁的丰厚程度,双方父母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夫妻双方的颜值、受教育程度、经济实力都是可比较的指标。这些本来就很具有话题性,稍微引导一下就能成为公众情绪的爆点。生活中不乏读书不行,能力平庸但长相甜美(也可能是整容)的小姐妹嫁入豪门,从而改变命运,轻而易举就超过一普通人拼命奋斗几十年。而某些动辄花费上亿的明星豪门婚礼的热议,很容易让父母产生让子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想法——这简直是风险最低的博弈了。既然婚姻能改变命运,甚至改变阶层,那为什么不催?
- 综上,要么你个人牛逼到不行,要么你淡定到不行,总之催婚催生都将是一个常态。
-
Lucc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0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