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 up to 6 mo 记
转眼间小朋友快六个月了,可我有时还是很难相信家里真的多了一个人。小朋友的到来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比如有不足的睡眠,有受伤的手腕(一开始抱娃用力不当),有总是频繁被打断的工作,有每天额外多出的喂食,洗澡,哄睡,换尿布的无趣的任务,还有一张张账单。
可是小朋友还给我带来了什么呢?他的到来给我带来了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和爱,有时候我把他抱在胸口,然后他暖暖和和的小身子就黏在我胸脯上,左右反复蹭蹭,仿佛终于找到一个满意的姿势之后就慢慢睡过去,我能感觉到他的身体一点一点软下来,有时候还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直到他彻底睡着。那一刻我丝毫不怀疑:孩子对父母才是生来就有无条件的爱和信任。
还有一阵,我想是他还没有理解客体永存的阶段,每天早上他醒过来见到我,都会特别开心(对他来说是每天见到了一个新的妈妈),开心到要大叫和大笑几分钟。他不会说话,但他能用尽他可以的一切办法,告诉我:他很爱我。
他最近的爱好是让我扶他站起来,不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情,前一秒还在哭唧唧,下一秒如果我扶他站起来了,他马上就很高兴,喜欢这个站起来看世界的视角,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他没看够的东西,他的眼神里有一汪活水,总有清澈纯粹的好奇心在流动。
娃出生前我也会挺紧张,生怕这没准备好那没准备好。但逐渐上道之后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以前我也看过很多怀孕/生娃/带小娃的友邻日志,现在我也来写一篇,不过娃跟娃状况不一样,而各家也有各家不同的状况,所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说说哪些是我觉得很有用/没用的,仅供参考。
技术类的书我一共就翻过两本,一本Mayo clinic的《Guide to a healthy pregnancy》,一本《美国儿科百科全书》,都是很好的书,书里讲过的东西我不重复,我只说说实操之后我感觉跟书里不一致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
Disclaimer:我支持规律喂养和作息,支持睡眠训练,部分支持程序育儿。认为妈妈好才能娃好,认为亲密育儿会累死妈妈。认为传统坐月子的办法(不能洗澡,不能吃盐,不能见风……)基本属于糟粕的流派。我们是两个人独立带娃,没有长辈帮忙,没有请月嫂/育儿嫂/babysitter,没有弄月子餐。
首先要说,其实现在带小娃(infant)的难度,比几十年前低了很多。比如就纸尿裤一项,不知道就省了父母多少体力劳动。一方面,我觉得确实有很多婴儿物品堪称带娃神器,非常节约父母的体力和精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神器“神”的时间段非常短暂,因为小娃长大实在太快了,很快就outgrow了。我也是受豆瓣友邻的启发,觉得很多东西如果买二手反而比较合算。
坐月子
我生完娃之后,自然也收到了各种教导我如何做月子的建议,然后我就普及:美国人也坐月子,而且还坐42天的月子呢。传统坐月子的建议我自然是一个都没听:不能洗澡,不能吃盐,不能见风,要喝生化汤什么的……冰的我也照吃,空调也照吹。一定要说饮食建议的话就是不要吃太油的,容易堵奶。所以猪蹄汤之类的东西,真的要慎重。如果母乳的话,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十字花科要慎重,有可能会导致娃胀气。该下床走动就走动,该洗澡就洗澡。运动的话就建议等6-8周之后,然后从温柔舒缓的开始。其他没啥。月子里吃的饭的话,我们自己做一些,外卖也吃,trader joe的速食也吃了不少,因为真的太忙太累没有sanity做复杂的饭了。外卖唯一的问题我觉得是油盐经常太重,其他我觉得没啥问题。
喂养
一般需要提前想好如何喂养:大概有三种选择:亲喂(breastfeeding),瓶喂母乳,配方奶。或者还有混合喂养的。即使你选择亲喂,也要做好第二准备,比如因为妈妈身体原因或者娃过敏,不能母乳,还是得上formula。即使亲喂,也需要备一点formula,因为母乳还不够的时候要补配方奶,不然容易黄疸。
我最后是breastfeeding了,但假如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会选择混合喂养。
亲喂最大的好处我觉得都不是母乳成分多好,而是:不用洗瓶子!以及不用担心存的母乳变质,不用热奶,但亲喂最大的问题是产量不可控,所以弊端是追奶涨奶回奶都很麻烦,以及搞不好就乳腺炎了。而且亲喂需要娃练习衔乳。很多书里说小婴儿生来就会吮吸云云,倒也没错,但会吮吸和能吸到母乳是两回事,衔乳这个事情就需要磨合蛮久的(以及有的娃会因为舌系带过短,怎么都很难吸到)。而且后期娃大了,晚上如果能吃饱的话其实更有可能睡整觉,亲喂由于产量不可控,一般下午晚上都会产量下降,所以一般都是瓶喂的娃能更早睡整觉。娃睡不了整觉妈妈自然也睡不了。
瓶喂的好处是因为娃喝多少是定量的,所以非常容易实现规律喂养和规律作息。规律作息这个事情,一旦上道了就会发现:真香!我个人认为规律喂养和规律作息的好处超过母乳的好处本身。
瓶喂母乳的主要缺点是要洗瓶子,洗吸奶器配件,需要花时间泵母乳,需要算好母乳保质期。喂配方奶的主要缺点是烧钱,以及建议搞个奶粉机,非常save sanity。
我自己追奶是追了一个半月,才追够,前期都是混合喂,用配方奶补足。我说如果重新来一次选择一直混合的原因,一是我觉得睡前给娃喝配方奶,对娃规律作息逐渐睡整觉是很有帮助的,基本出了月子之后,睡眠的重要性就会超过喂养。睡得好的娃才是好的娃。二是因为四个月的时候,我尝试又喂了点配方奶,发现以前娃会喝的formula,现在就会拒绝。问了原因说是因为味觉发育好了,所以更能分辨出母乳和配方奶的不同了。如果一直坚持混合喂养的话,反而后期切成formula比较容易。我发现娃拒绝formula就很是头疼,因为如果没有存的母乳,意味着我出门娃就要绝食……
母乳还有个缺点是依然需要妈妈一定程度的忌口,比如我不能喝牛奶不能吃奶制品,否则娃就会吐的很厉害,豆制品/十字花科也需要慎重。
喂奶之后拍嗝很重要,不然娃很容易胀气,网上拍嗝教程很多,可以都试试看看哪款最好用。不过基本三个月左右我就不拍了。
哺乳椅,我有朋友说这个是刚需,我也买了个rocker,但我后来其实用的不多,因为,坐着喂奶其实很累,学会躺喂之后躺着轻松多了。但如果你打算瓶喂母乳/配方奶的话,可能还是有个椅子比较方便。
奶瓶消毒,我个人是不赞成使劲消毒的,我基本就是肥皂水洗干净,也有时候用洗碗机洗,重点是要沥干,有专门的drying rack,不沥干真的是会长霉的。
喂养效果的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体重,所以如果是数据党,可以考虑买个婴儿体重秤,一顿吃了多少都能称出来。然后关注生长曲线趋势就好。
睡:
小婴儿并不是生来就会睡觉的!这也算是人类幼崽的一大bug吧。当然,天使娃娃是会的。但很多小婴儿,ta累了困了的反应是:我难受,我要嗷嗷!我都嗷了怎么我还是难受,那我要嗷嗷嗷嗷!
这里我要吐槽一下,我感觉喂养方面有争议的内容其实比较少,但睡眠则非常多且五花八门。儿科百科里面睡眠的部分讲的有限(而且放在了书最后),月子里娃一般很好睡,但出了月子之后,睡眠的重要性和难度就逐步上升。培养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
先说床,我有三个床……bassinet,mini crib,crib……重来一次的话,crib应该是一定要的,床一般不贵(也不用买很贵的),床垫就有很贵很贵的,贵不贵我觉得都还好,重点是够硬就行。bassinet一般最多能用到四五个月,初期放大床旁边比较方便。至于能不能让娃第一天就睡crib,得看娃。像我家娃因为返流比较严重,前两个多月他根本就不能平躺,一平躺就吐,吐了就没法睡,所以我的bassinet还没怎么用,娃就睡不下了,但我也知道有第一天就自己睡crib睡得很好的小宝宝……
月子里娃基本就是2-3小时一醒,醒了吃,吃奶对月子娃来说是体力活,所以吃完基本就又睡了。两个月开始娃逐渐能分清白天黑夜。而一般睡眠训练是要求4个月以上才可以做。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睡眠训练的。建议是4个月前先逐渐往规律的作息靠拢,晚上不互动,白天多互动多tummy time。四个月问过儿医之后可以考虑睡训。前面说到我娃有reflux的问题,儿科百科全书会告诉你,sleep on the back才是最安全的,可以降低SIDS风险,这个没问题,但躺着睡对胀气/返流/colic几乎是最不友好的姿势,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摊上了一个返流娃,你很快就会发现平躺睡属于理论很理想,现实很骨感。怎么办呢?那就趴着睡吧,趴着睡不安全啊,是的,所以我们前两个月保持了一个大人一直醒着(frankly,至少半醒着)看着他。后来我们发现他趴着换头什么的很利索之后,就也放松了一点。会翻身之后娃算是可以趴睡自由了,但那是他已经三个多月了。所以前面两个月真的是很辛苦。
顺便说一句程序育儿的EASY模式,建议是如果一定要走EASY,把握住“吃玩睡”的顺序就行了,如果你死卡EASY的几小时一循环,你会发现娃只要有一步不吃你的套路,这一天的节奏就全部完蛋。
关于睡头型,定型枕,不要用,但是娃的头型是要关注的,如果头型感觉有问题,让娃多趴,能圆回来。
护理
婴儿沐浴露什么的其实不太用买,因为小婴儿基本清水洗洗就差不多了,welcome box送的我都没用完。洗衣服的dreft可以买。尿布不用囤太多,一定要囤的话,不要囤NB size的,因为如果娃大的话,很快就要换size 1了,还有就是你不知道你囤的牌子的尿布娃会不会过敏……
尿布台/尿布垫/尿布桶:我虽然都有,但觉得其实有没有都还OK,重要的是你要想好在哪里换尿布,娃小的时候是要换的很勤的,最好是离睡觉的地方不太远,离要洗澡的地方也不太远,两者冲突的话,优先选离睡觉的地方近的,因为娃小的时候也不怎么需要频繁洗澡……
凡士林是必须囤的。Lotion,书里说不需要,但我发现还是要的,不然娃身上会长湿疹。还有就是乳头膏(羊脂膏)很有用,比如娃嘴唇裂了,手长倒刺了,都可以抹点,也不怕娃吃进去。
cradle cap,如果碰上了你又看不下去,很想处理,我医院给了一把特别细的细齿梳非常好用。
温度计:医院给了我们一个,自己家用的也行。真的有用,因为我真的碰到了娃发烧(没有别的任何症状),后来就住院了……不建议那种额温枪。
药:维生素D,婴儿泰诺这两个是要的。维D儿医也可能会给。婴儿泰诺是打疫苗之后可能要用,可以备着,但不要自己擅自用,六个月之后可以用布洛芬。
衣服/襁褓/睡袋
衣服,和尿布一样,NB的衣服不要囤,0-3 month起吧,能买短袖就别买长袖,一定要买长袖也别买那种袖子特别细细的长袖,否则一定会后悔,。Onesie比pajama好用,pajama能买拉链的就不要买按扣的。重点是衣服要多,尤其是onesie,多到换起来毫不心疼的那种,有二手的最好。袜子书上说要买,我觉得没用,我买的袜子一双也没用上,实在想包脚的话就穿pajama吧,我个人倾向于能光脚就光脚。
襁褓:那种muslin 巾打起来需要点技术,在医院的时候如果有精力就跟护士好好学学。我是买了swaddleme,手残党也好用。但重点是:swaddle大概只能用两个月,所以别买多了!
投降睡袋很多人推荐,我没买,但看起来应该好用的,因为小婴儿确实喜欢投降式睡觉。我现在用的小蘑菇睡袋,hopefully能用到三岁。nest design的睡袋也很多人推荐。
出门
常规体检是娃出生之后的:2天/10天/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如果不幸赶上了娃黄疸,甚至可能月子里也要天天去医院。这个频率告诉我们:儿医要选近的,否则,小月龄出远门基本就是折磨。
Carseat:我建议是婴儿提篮不要买太好的,因为用的时间短,就是头几个月去医院看儿医用。可以之后买个好点的convertible carseat(所谓的二段座椅),等娃大点之后用。
一个知识点是:如果冷天出门,不可以把娃穿的厚厚的再放安全座椅上,正确做法是穿少量衣服,安全带捆好,然后在外面盖个毯子保暖。
安抚奶嘴,有的娃吃有的娃不吃,一般医院会给几个,所以不着急自己买那种贵贵的带玩偶的。
背带,我有俩,一个是newborn可用的,一个是有neck control才可以用的。那个newborn可用的背带算是帮了我大忙,因为娃小的时候,有一个阶段需要人一直竖着抱才能不吐,后来我就把娃挂在身上他才能睡一会,我也可以坐在rocker上休息一下,不至于抱到手断。后来我也经常用背带把娃背出门遛弯儿,直到天冷了不怎么出门才算了。我觉得是背带比stroller好用,娃视野比较好,当然对大人体力有点要求。
玩具
小婴儿最好的玩具其实是:爸爸妈妈。一开始其实也不用买很fancy的玩具,但是其实还是很难忍住不买玩具的,有几个玩具比较经典(比如费雪的小海马,小钢琴),跟风买买一般问题不大。我自己的一个发现是娃其实喜欢小一点的玩具,因为他们的小手更容易拿起来,大的经常拿不起来。我娃最喜欢的两个玩具都是他很容易用手指一勾就能拿起来的。然后再送嘴里啃啃……
还有娃经常对日常物品的兴趣比玩具还大,比如很多小婴儿都特别爱啃数据线,还有拽纸巾盒,再比如说我买了好多个teether,他最喜欢的teether还是我的手指。总的来说我觉得小月龄的娃,玩具本身不那么重要,还是陪玩的人比较重要,可能再大一些才会对玩具本身兴趣大一些。
早期陪玩主要就是鼓励tummy time,如果娃不愿意做的话,可以先把娃放在大人身上,然后大人斜靠着(而非平躺),这样可以降低tummy time的难度,而且娃一抬头就能看见爸爸妈妈的脸,会比较高兴。慢慢延长时间,然后逐渐可以换成在地上tummy time,抬头抬得好了就会过渡到翻身,然后就是各项大运动一个一个来。我是发现我娃特别喜欢我扶他站,他有足够的力气站起来,但是没有平衡,我就每天扶他站着让他高兴一下。
绘本这些,我觉得不用太早,娃也看不懂,我只买了两本,他倒是很喜欢翻,翻完了就想啃。很多文章里说要给娃读绘本什么的,我觉得有空就读,没空不怎么读也没关系(等再大一点我觉得还是要读的),我发现我娃最感兴趣的其实是观察我跟家属说话,他会很认真很专注地听。
总的来说我觉得怎么陪玩这件事,看书不如多看娃,书里有用的部分就是多关注一下大运动的节奏,翻身坐爬站走这些,然后多鼓励娃动,跟娃有互动之后,娃会告诉你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 本文版权归 Fermioni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Fermionian is a word created by me and describes me. It basically m...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