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2020读书总结——多领域、碎片化阅读下的135本书,我认清我读书的生物本能和八卦本质
2020这一年读了135本书。因为疫情限制了旅行和摄影,大三上半学期时间几乎全都贡献给家中书柜,同时大把碎片时光被Kindle合集,所以比去年看书多了二十本左右。
读的最多的作家是黑塞,卡尔维诺,博尔赫斯,阎连科,约瑟夫和日常舍弃不了的沈从文及加缪。
也比2019年书读得杂了,文学小说,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历史文化美食都有所涉猎,还有一些通俗易懂的生物学和物理学都被我囫囵吞枣的咽了下去。
我说我喜欢读书,因为舒适明确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冒风险就能享受到的,而生活呢,的确捉摸不定的,时断时续,互相矛盾的。初中读书自以为是,高中读书自认浅薄。书读的越少,反而读书理由越多越显得高大上,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拓宽生命的广度,为了自我救赎为了营造现实避难所。现在对我而言,读书不过是基于远古人类在环境压迫下产生的信息交流获取(俗称八卦)的一种本能罢了。为了维持本能便会有多巴胺的奖励,所以对于不搞学术我来讲读书不过一种娱乐,和喜欢游戏喜欢追星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在个体差异下它恰巧可以刺激我的多巴胺。博尔赫斯将一辈子花在读书上,他也只是将读书看作产生幸福的来源之一。
既然说是八卦,那自然读的杂些以变能八卦更多的世界有趣的信息。也越来越觉得,单一类型的阅读和深入研究对于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来讲不可避免,但对于大多数浅尝辄止的人来说思想只会越来越狭义。从生命最初的诞生,自然选择,基因突变,选择性遗传到最后语言诞生,想象力构建国家、宗教、政权以及法律道德等,在对外物质世界探索,对内生物本能遗传中,我们也在不停自我思索,自我构建,人文社科思维和自然社科思维难免相悖,但更多的是相辅相成。
很多难以理解的思绪行为放在几万年的生物进化学中,或者最为质朴的物质运行规律中,会有一个较为真实的结论,诚然,这样的真实显得冰冷,却也是合逻辑的存在。
所以,我读书违背着二律背反,既想作为一个局内人沉入其中,在人类想象构建的文化物质中观摩,想在人类自我探索,自我观察的星空下找到属于自己一隅孤独之地;也想作为局外人理性地将某个激昂的历史阶段放在自然发展规律中,将某些思维情绪以及行为温情的非自然化想象面纱打破,不偏向野兽,也不偏向上帝。
读着这些沉重又轻松,无聊又有趣,真理和荒诞并存的八卦,再拼拼自己的思维碎片。对于自我读书越来越有清晰的定位,我从来不期待知识的朝阳,我只想游荡在偶尔有星光相伴的冬日漫长黑夜;我从来没有站在过巨人的肩膀上,只是将脸藏匿在看见不见现实的书后;我从未在真理的大海遨游,我只是岸边一个无聊打水漂的孩子;书籍从来不够忠实,书籍的拥抱姿势也不够稳妥,但我却能坦然接受自欺欺人的慰藉,也能毫不犹豫拥抱孤独。多有趣和幸福。
下面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书,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