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我想看看我的生活是如何变化的
如果按照时间线开始讲起,就是我在巴黎上课的末尾了。在2019年9月我回巴黎继续准备考研,说是准备考研,其实当时的想法就是绝对不想回国了,如果能留下来的话最好,但说什么一定要把电影学校考上其他再说。
对于我个人来讲,当时是很混乱的,因为我完全没有想好要怎么生活,原本答应爸爸要回国生活的,但是我自己自做主张在签证日期结束之前买了返法的机票,报考了一个很贵的学校,巴黎索邦语言中心。当时是没有那个资金让我继续生活的,很担心吃饭钱都没有,害怕到一个坐在巴黎的路边大哭。巴黎的房租很贵,提前租好的房子被放了鸽子,我就只能在日租30欧5平米的隔间和另一个女生一起,住了大概有两周多?具体时间我也记不得了。我在10月底的时候找到日料餐厅的工作,一周工作3天,正好在家的附近,就算上一天到很晚回家也会比较放心。就这样也算是有了收入,姥姥和妈妈也很支持我,会定期给我寄来生活费。

我要一边上课一边打工,的确是我高估自己了。来巴黎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要在25岁之前把巴黎的博物馆全部逛完,想要上巴黎的电影学校,过上是像戈达尔一样上完课就在五区周边的电影院通宵,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喝酒聊天,那种美妙的惬意的,不断学习到新鲜的艺术气息的生活。现在想想,完全是自我陶醉式的无脑的白日梦罢了。打工就完全占据了课下时间,尤其是周五周六的晚上正好有经典的影片上映的时候。学习也是很尴尬的,法语学了这么多年到巴黎需要精进水平的时候,而我累到完全不想社交,只想睡觉。
我的法语课一直上到2020年1月底,我的兼职也正好结束,在这期间多次的地铁罢工,还和盆友去凯旋门跨年,换了新的居住地正好就在凯旋门旁边,而且很便宜,尽管房间只有10平米,但是生活在奥斯曼建筑里,才真的有住在巴黎的感觉不是么。

这话在留学圈里可能说了很多遍了,疫情,中国是从3月开始爆发的,外国是从5月开始,对于中国留学生就是从2月一直到现在。中国过年那几天,我就很担心国内的情况,因为自己不太信任国内的报道,父母姥姥都很容易放松警惕,所以真的也心理上有点揪的慌,但也没办法。而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没有这样的灾难降临到我身上的时候,那种小小的庆幸吧。那段时间虽然也是有想要回国看看他们的冲动,但我可以在巴黎好好看电影了这种念头让我很幸福。当我朋友催我去看看有没有药店有没有口罩的时候,巴黎的口罩已经断销了。
同时我也得开始准备考学的材料,到各大学校递资料。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那几所,最顶尖的学校,哪怕是从大一开始上也没关系,我就想留在巴黎学习电影。说实话,我现在写得这些言语还是太过简化了当时的心情和状态,我当时完全是一片混沌,我用一晚上的时间写完了动机信,就直接找学校去投了,大概有三四所学校吧,也只是找法国老师看了一下,完全也没有准备好要去上学的各种材料,就是单纯的有信心我能考上。我就想随便就考上,然后想象课余时间去电影院住着了的那种幸福感,和买票的人成为朋友,还说不定能够在那边打工。在等待学校回复的时候我应该要去考一个语言证书C1的,但是我没有。
1月底到2月的时候正好巴黎的中国作者电影展,从先贤祠到铁塔附近有80路直达的公交,几乎每天都去看两场,如果能赶上映后谈那更是很激动。我记得第一场是去集美博物馆的电影院,那是我第一次去看真正的当代中国作者电影在大荧幕上,而且还见到了年轻的女导演。《再见,南屏晚钟》这种面对创作者的那种感染力,真的很鸡血,就感觉自己也能像她一样写出这样的剧本,因为我完全理解和感受到了她所要表达那种母女之间的疏离和张力。

接下来也看了好几部短片,直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看到喜欢的电影也做了评论,发了朋友圈。


这里稍微题外话一些,因为国内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看到这些独立的作品在电影院看,而且几乎都是当年最新的片,一方面我有一种先人一步的感觉,有机会提前看到这些作品,给出见解;另一方面对作品本身我能强烈的感觉到自己和这些创作者是如此的接近,我们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我们的母女关系是如此的真实,我的生活似乎也有机会可以写成这样的作品被拍出来,并且与观众分享。尤其是看到《春潮》的杨荔娜导演,我的心里就更坚信那种这是好的电影导演,这是好的作品,而我是有可能和这样的人接触的,并且真的我也有创作出好作品的那种希望吧。到现在还是觉得,这种希望会持续很久很久,对我来说是足够的了。
在这个影展结束之后,柏林电影节就是要开始了,我没有犹豫,正好趁着这个等待学校回复的时间,我还有打工的时候攒下来的钱,这个完全自由的时间,我要去柏林。光是这个念头就已经让我兴奋不已了。
柏林的冬天是很冷的,还一直下雨,但我自己是真的开心。每天3场以上的观看频率也完全不会觉得累,我带着相机也拍了很多,当时有过想要拍视频的想法,但是感觉自己光是看电影的话就很累了,自己的的精力也不够用,感觉还是感受电影节的氛围最重要,就开始写每一天的日记。看了几乎所有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有一场还是全球首映,当时就是真的感觉自己赚到了,还不用工作,因为有看到媒体人在写稿拍摄什么的,而我只是一个认认真真来享受电影氛围的纯粹的人。

误打误撞看到了6个小时的《Dao:退变》因为没有买到票,就蹲点等人送;转场的间隙看了好几部各个国家短片,都很有意思;有点可惜是没有见到李安和是枝裕和,原本是有机会的,但是当时我去看了《亚历山大广场》。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吧,我光是安排场次就看了很长时间,排队的时间,吃饭上厕所,公车。多亏就只是看电影这一件事,就我一个人也比较从容。最后没有电影的时候,我去了柏林动物园,这段旅程也就算是结束了,我整整在柏林呆了半个月,现在想想真的是太值了。
回到巴黎没多久,是真的没多久,2周不到吧,巴黎开始封禁。
我其实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正确说2020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3月。
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宅的人,说实话,我也不怎么喜欢社交,更准确来讲,不喜欢自己没有参与感的社交。我自己呆着的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有很多东西可以看,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也许真的是通过这次的我才发现我自己确认东西很多都是我想象出来的。我必须活在自己想象的一种情景下,我没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如果真实的自己被别人看到就是羞耻,就是没穿裤子裸奔。我时常会梦到这样的情景。
我和我的朋友在不到10平米的空间,封禁了5个月。我们睡在一张单人床上。
我向外的生活到这里就停止了,我开始了向内的自我的怀疑和斗争。

去翻看我自己写的日记:


真的很有意思啊,其实和我自己现在回想的东西不太一样。
从疫情第一天就开始记录,当时想法是为了让生活有实感,我会把我今天看了什么干了什么都客观的记下来,当然很多时候都是日记是是发泄情绪的工具。
我当时是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兴趣,我觉得信曼森的女孩们是幸福的,而我是飘忽不定的,我永远都无法信任某种东西,我对我的所拥有的认识的一切都是怀疑的,都是没有感觉的死水。我一次喝掉一瓶酒,恶心呕吐,极端的头痛,我甚至愿意这样。

这种消极是有抑郁的倾向的,我没有办法睡着觉,我不想和任何人说,尤其是和我一起住的盆友。我惧怕这种情绪,我无法面对。所以我想尽办法转移注意力,我看剧,看动画片,看动画电影,那种完全虚构和单纯的世界拯救了我,我又感受到了小时候那种纯粹的信念,我觉得我可以完全生活在赛博空间,肉体的话完全不重要,我一天几乎不怎么吃东西,有一天我尝试完全不进食,发现也完全不饿,因为我几乎不会走动。几乎是一天刷好几部动画电影或者好看的动画片,只要是有关科幻和太空的电影,因为那是种漂浮的感觉。
天气越来越热,我睡觉开始不盖被子,或者说我不想睡觉,甚至上那狭窄的床都会产生厌恶的情绪。我就在马桶旁的桌子上拿着电脑看通宵电影,或者到后来我开始玩游戏刀塔霸业,我还玩得不错的确是让我很惊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月底左右,我的心上其实还压着另一个东西就是考学,因为疫情的原因,迟迟没有回复,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没有考上怎么办?我C1也没时间考,我 真的得回国吗?我真的很害怕。当时觉得回国就是人情社会的牢笼而我完全无法适应去做一个朝九晚五的社畜。但是在巴黎的生活也的确让我感到厌倦了,我几乎走遍巴黎所有的我知道的好玩的地方,有些因为疫情原因一直都关闭,有些则是我没有钱根本无法享受的东西,我对于学校生活也失去了原有的期待。疫情期间对于网络空间的迷恋似乎让我感觉到了我未来可以往这个方向学习,而电影院,我可以看得没那么重要了。同时我又找到一个机会,我可以转向去考研。当时我考虑了很久,对于自己放弃在巴黎学习电影这条路的一个反思吧,我明白自己是永远不会离开电影的,但是我想要离开巴黎,或者说现在我得离开巴黎,等到我有能力在这个城市生活,或许我还是会回来。
我在完全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向哪里的情况下就像抓住了某种稻草一样,去学习了造型艺术下的数字创意。后来我收到邮件被两所学校拒绝了,还有一所是完全没有收到消息。这就是真实情况,如果就光凭借我的材料和语言水平也是考不上的,我是一个光靠想象考学的人。
这种无法上学困境,完全没有前途精神压力,一直通宵不进食的生活导致我到后来身体变得非常脆弱。当时是饿瘦了5kg,还有点沾沾自喜。
巴黎的老房子在夏天7,8月的时候真的是很热,我们1个人睡在地上,开着门,吹着空调才勉强睡着。而我在躺在床上,身体虚弱,不停的流汗,整个后背像是泡在水里,床单也是湿的。我得了湿疹,大片大片红点,脚上,手上,背上,腋下,一阵一阵的,我都能感觉到在我身上凸起。我现在想起来这种感觉都浑身发麻。由于屋内空间小,又潮湿,床垫又生了螨虫,在我身上咬出一大片的红肿,还很痒。我真的有点崩溃了,我想回家。可是我没有签证,因为疫情过期了,如果回国再回来就很难了,而且学校的通知也没下来,我没有任何选择。

这段时间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妈妈和姥姥,我和她们通话,让我有动力能坚持下去,让我自己治病,让我自己把自己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同时医好。
我收到通知的那一个月我算是有救了的感觉,整个人也算是慢慢恢复,还有规律的去公园跑步,但是我跑了一段时间把脚扭伤了。我该离开巴黎了。
9月,我搬家到了图卢兹,我想着我的生活终于可以开启新的篇章了。同时也是另一种监禁生活的开始。我现在说得如此消极,是因为我的确活得还是很拧巴。
好不容易自己租了一个大一点空间的,比巴黎便宜很多的房子,我自己光是休养自己的身体,就过去了一个多月吧,现在感觉那段时间像是蒸发了一样,什么也没做。心里面只想着赶紧把这研究生读完,就回家休息个一年半载,这种感觉。
问题是这研究生也不是什么好读的专业啊,你能学到什么,你有这个能力学嘛?我到现在忍不住问自己。在开始的上课的两周我就完全整懵逼了,第一是语言上的问题,因为长时间的封闭,自己也只是时不时听法语广播,我法语肉眼可见的水平退步了,尽管我也在看法语小说,并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在表达上还是出现了很大问题。人家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第二是专业上的问题,的确我有在放假的时候恶补了视觉艺术的一些基础概念,艺术家,哲学逻辑学,我甚至都有点沾沾自喜我懂这些,但是等到真的让我去用法语解释的时候还是抓瞎,我的基础还是太薄弱了。我想学习的软件又太多,面对这些必须现在立马就解决的事情我必须通宵学习。我每天上课精神紧绷,我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东西我没听懂,我和同学交流也不太顺畅。
赶上法国的第二波封禁,我们只能网课。这种被动的局面从11月开始吧,我有点自暴自弃了,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没放弃,但是我已经失去了目标,我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我要怎么做,尽管一开始我以为我知道。我和小组完成了一个网络漫画项目,我花了我第一次分镜头,学习透视,学习网页制作,学习项目流程,学习声音软件,学习艺术作品理论分析,界面理论分析,学习骨骼动画,学习关键帧路径,学习电路板感应装置,学习基础的html,javascript,我得说目前就是这些,我学会了啥,我也不知道。


圣诞节假期开始,我就想要想办法去解决我的作品问题,我想闭门造车的话一定有办法的。我失败了可以说,我被自己打败了。一周的时间我睡不着,这边屋内暖气也不热,天天打喷嚏,因为抵抗力低,鼻炎也就变得非常严重,每天都是一地的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我什么都写不出来,我又开始玩游戏,我哭了整整一天。
这就是我最近的状态吧,我想了很多次要把这些东西我自己的生活状态写出来,我一直又没有勇气,也无法专注,我自己写我自己的生活永远都做不到客观,甚至连有限的客观都做不到,稍不留神就开始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好像自己永远都是很脆弱的,被迫去接受这些。我总是想要求自己做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可是做的时候,又完完全全换了另一个人,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分裂的吧。无论多少次告诉要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庸,但是还是心里偷偷的想要说,你tm是有能力的只不过是你tm太懒了,贪玩享乐,好像有电影的庇护就可以永远快乐了。
审视,一遍又一遍,放纵,好像是在偷窃自己的时间,还很有快感;我厌恶自己,厌恶睡觉时流出的口水,又同时觉得自己还是可爱的温柔的善良的女孩子,当一个笨蛋也没关系;我的时间到现在是早上6:37,因为我很想把这篇文写完,所以尽管语言是如此的混乱我还是不敢停下,因为我脑子里还在想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我又在逼迫自己了。
我来法国这2年,让我觉得我自己是有能力处理生活的,也同时给予了我一定程度的自信,也是因为我18,19年的两段恋情,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可以获得正常生活的正常人。其实是让我惊讶的事情啊原来我也可以这样的生活,也不难,我也算是找到了喜欢的朋友,欣赏人的人,感觉可以让我的人生可以稍微感觉上好一点的人,可人终究是一个人,必须一个人面对。我知道说到这里我还是隐瞒了很多。
我上面的流水账似乎说了很多也似乎什么都没说.我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认真总结我做了什么没做到什么。我只是以我的角度把我最近一年的经历复述了一遍,我好像还想用以前的方法快速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是去真正的把我自己翻出来,真实的想法展示出来。
我现在又处在一个思维逻辑的混乱之中,不知道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我无法前进。自我消耗,内卷的状态。
我尝试总结一下我的收获在这一年:
1、我确认了自己只要是专注在一件事上,并且每一步都认真不遗漏不怀疑的态度去完成,我绝对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2、我确认了我永远不会回到过去的状态,尽管有些感觉是相似的,但肯定完完全全是另外的一种东西了。
3、我接受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谁说我应该怎么样都好,我就是这样也没办法。
4、把握大方向和整体轮廓感觉,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细节,等到之后再去修改。
5、我有能力去确定一个我喜欢的东西,但也有能力跳出来去看他的具体价值,判断是否需要。
6、我不太在意除了我之外的别人的行为了,因为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他们怎样都好,我没有义务去告诉对方应该怎样。
7、我可以接受那些我喜欢的人却殒命的结果。没必要的太敏感去强化自己的悲伤。他们无论怎样都是可以的,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8、不需要太聪明的人,不需要你明确自己到底在什么位置,应该有什么标签。你好好演就行了,贴标签是看客是事。就是说你做事不用去想好是什么,或者我能不能达到,就尽全力做就行了。
9、尽量削减对某种特定事物的抵触情绪,都是简单的东西,一步一步来就行了。
10、我能理解的一部分的他人的感受了,就是很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做了哪些努力,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11、养成习惯去记录自己每天的收获
12、我可以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东西,舍弃什么东西,不在买卖东西上浪费太多时间,没有或许有用这样的事。
以上是我大概的收获学习到的态度,明白不等于完全会,还需要不断的重复和训练。
接下来要继续学习的目标:
1、继续作为一个有性格缺陷的普通人去努力,接受无聊和孤独才是正常人的生活。
2、要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无论他人怎么说,自己的体验很重要
3、尽量尝试少钻牛角尖,感觉到了死胡同就停下去干别的。
4、清理脑袋和环境,学会调整呼吸来舒缓情绪和压力,感受肌肉。
5、一步一步来,不要想起什么就学什么。继续贯彻看到多少消化多少,不要贪多。确定学明白了,能给别人也讲明白。
6、还是要尽量让他人跟你交流感到放松(如果是我,我希望被怎样对待,是真诚的)而不是去强调自己觉得什么是对的,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7、有时候感觉自己做不到了就感受一下自己是不是身体上精神上出了问题,不要总是责怪自己毅力不够。
8、还是平静的状态比较容易保持客观,尽量不要处在一种太兴奋或者太痛苦的情绪状态,这样无论说什么都是有问题的。
9、偶尔看到似乎是海明威说的,醉酒的状态去写东西内容,清晰逻辑去编辑。
10、多和信仰坚定的人接触(也包括看一些大师的访谈和传记)
11、不要为了省事就去投机取巧,还是看第一手资料来得准确,看不下去就缓一缓在接着看,拿笔记下来,翻译,写框架。
12、实在跟不上也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