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观剧总结
疫情前再1月看上了5部戏,但NDDP因为疫情没能拿到票根(我好气!!!!),总体一算今年比去年看得戏还多了一部。总体来讲质量上也比去年让我喜欢。特别是最后三个月,因为一些事情非常焦虑,能在剧场找到慰藉和欢乐我还是蛮开心的。
今年我会看这么多,跟电影院去得少肯定是有关系的。剧场和影院最大的不同就是实时性,所有东西都是一次性的:演员的表现是一次性的,没有下一个take,没有剪辑,下一场就可以换别的演法儿;观众的感受是一次性的,当时的情绪下一次未必有,下一次再看和这一次感受也会不尽相同。台上台下一起才是剧场演出。
另外就是,我大概拉了一遍卡,男演员的机会真的是overwhelmingly多余女演员。好几个戏都是全男卡司。我还是那句话,同样档次下,女演员水平比男演员高一截,所以我不挑女卡。希望明年能有全女卡司(或者女卡占大多数)的戏吧。
分档这事儿呢,只能看个大概,除了“浪费时间”的戏,其他都不是一无是处,所以就大概分一下。
【值得再看】:
面试,巴黎圣母院
【值得一看】:
东方快车谋杀案;秘密影院:皇家赌场;真相;无人生还;阿波罗尼亚;危险游戏;两个人的谋杀;贝多芬;糊涂戏班;小说
【爱看不看】:
谎言;梵高;拉赫玛尼诺夫;流芳;上海屋檐下;演砸了;罪人
【浪费时间】:
盗墓笔记4
下面按时间顺序来吧。
1. 东方快车谋杀案 (2020.01.07)
布景太厉害了,第一幕尤其。吕凉老师,波洛本人。剧情就是《东方快车》,因为时长删了一些问讯部分,无伤大雅。忘记最近那个破电影版吧,上话这个值得你3个小时的时间。最后一幕的现代舞元素带出油画感,完美谢幕。
2. 面试 (2020.01.08) 孙豆尔 / 徐均朔 / 余思苒
(2020.09.24) 姜彬 / 周默涵 / 余思苒
这个戏有一轮我就愿意去看至少一遍。我喜欢这个戏的音乐,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故事给演员的空间。目前看了三个辛克莱,各有长短;尤金虽然没有辛克莱那么复杂,但两个尤金的解题思路也并不太一样。下一轮想看余思苒以外的女卡,是怎样的缘分让我看了这姑娘4遍……剧透一点的话,看过的三个辛克莱里,目前我还是最喜欢刘令飞,因为他在关键角色和情节上的表现我更喜欢,特别是杀人那幕,简单直接有威胁性,当然可能也和他杀的是孙豆尔有关系(不是。
3. 盗墓笔记4 (2020.01.16)
我不想再浪费一秒钟给这个戏,直接复制黏贴了:虽然没有浪费我的钱但浪费了我的时间。从编剧到导演,从灯光到舞美,从剧情流畅到演员台词,全部都不行。我一半时间都不知道台上在干嘛又想说些什么。场景之间联系为零还长时间时间靠黑转场。太浪费生命了我为什么睡不着。哦,是因为灯光不停想要闪瞎我的眼睛。
4. 秘密影院:皇家赌场(2020.01.18)
是去年认真回答反馈问卷获得的赠票。整体体验感确实大幅提升了,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当作去玩一下比当作看戏要让人开心。
5. 巴黎圣母院 (2020.01.20)
疫情前的最后一场戏,当时已经有部分观众戴上了口罩。毫无疑问是今年看过最高水准的戏。舞台设计、服化道、舞美、歌曲还有演员都是一流的。没啥好说如果还来国内继续看就是了。
6. 真相 (2020.07.04) 许圣楠 / 马青利 / 王梓 / 陈姣莹
(2020.12.19) 许圣楠 / 马青利 / 王梓 / 陈姣莹
疫情后的第一场戏,很值得。12月的复排和我7月看的撞卡了,但我还是带了朋友去看了。这组卡我总体是非常喜欢的。这个戏的结构非常精致,而旋转舞台是对这个精致结构的最好回答。全程跟随米歇尔的视角,观众所知和他所知一致,和他的疑问一致,这对与角色共情和思考都很有帮助。我看完后一礼拜还能完整复述出整个剧情,说明环环相扣非常流畅。作为喜剧也十分出色。最后的留白十分灵性,回答和提问同时浮现在那一哭里。
7. 谎言 (2020.07.04) 许圣楠 / 马青利 / 王梓 / 陈姣莹
没有《真相》,或者先看《真相》再看《谎言》的话,不知道会感受如何。但我总体就对《谎言》没啥感受的了。议题类似,人物关系相同,但不管是节奏、结构还是对话,都比《真相》要差一点,也没有《真相》好笑。也不是说不好看,就是很难不去跟《真相》比。
8. 无人生还 (2020.07.16)
无人生还 小说版结局(2020.08.06)
我看的舞台和小说版结局看的卡完全一致,剧情也只差最后一点就一起说了。我认为两者还是舞台版结局更流畅。上半场是上话悬疑戏的一贯水准,下半场第二幕是我心里的最高光时刻(大部分人说的吓人也在这里)。一景戏如何避免无聊是个很重要的点,这点上节奏还算不错。国内对《无人生还》这个本子的理解吧,总归有点欠缺。这个话剧版本保留了”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童谣讲法,但实际上要观众联想到殖民主义或者是自我和他人还是很远。最终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结局,都不足以激起观众对于”人“和”非人“以及“正义”该如何执行的思考,这点上可能是我要求过高了。不过我明年还有两遍,总还是希望能看出点不一样的东西。虽然我有点说腻了但我还是想提一下贺坪,在一堆人里他真的很显眼,如果不是今年连看两场《无人生还》我其实已经快把他忘了(。但他的隆巴德就真的挺有意思的,而且总有办法让你的注意力跟着他的动作转,真挺要我命的。明年1-2月的票我已经买好了,有他没他各一场,检验我滤镜有多厚的时候到了(。
9. 梵高(2020.07.25) 孙豆尔 / 王敏辉
。一个明明是东方核心的故事为什么要扯上梵高???提奥和高更怎么可以是一个人演????!!!其他没啥好说的,没到值得我花时间骂的地步但也没到值得夸的地步。唯一可夸的大概是这种情况下豆老师把我带去的第一次听他唱歌的朋友唱哭了。豆老师,可以。
10. 拉赫玛尼诺夫 (2020.10.21) 刘阳 / 贾凡
在值得一看和爱看不看之间摇摆吧。因为我可以理解部分人的不喜欢,也可以理解部分人的喜欢,而我本人正好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没啥太大感觉。这个戏的想法还是有的,但整体故事实在是不流畅,下半场整个情节几乎就是垮的。如果剧本还能改的话,应该能提升不少。
11. 流芳 (2020.10.25)
上下半场开场的两段民族舞群舞,高光。其他就还行,我舞剧实在是门外汉也不说啥了,故事的framing我不太喜欢,但单纯看舞蹈还是可以的。
12. 上海屋檐下 (2020.10.31)
这个故事确实,比较过时了。舞台道具设计就是上话一贯的,非常优秀的水准。剖面房间减少了一部分角色的caricature感,但核心剧情和人物我实在是不感冒,反而是其他角色的故事更吸引我。
13. 演砸了 (2020.11.17)
又是一个舞台设计对比剧情过于优秀的上话戏。总体来讲,不讨论剧情文本,是服化道和演员都是上话一贯的优秀水准。舞台设计非常厉害值得单独一夸。但是,我对于这个戏有两个非常不满意的地方:下半场的女性角色塑造,和homophobic & unconsensual played for laughter。这两点导致下半场我很不喜欢,这种硬伤也不是演员能救的,所以就,meh。
14. 罪人 (2020.12.05)
这个戏在我这里其实还是值得一看的, 许圣楠老师,非常厉害。我是看了电影版本的,所以看见许老师选择了一条和电影男主角完全不同但同样行得通的解题思路我就只能跪下直呼厉害。说回戏本身,想法和表现都比较前卫,但是镜面这个设计真的有点尬尴。第一排一直倒映在镜子里,全场都很出戏。我最喜欢的一段,从我的视角来看,在镜面里主角和通话对象对桌而坐,而且正好又是敞开心扉的对话段落,感觉非常不错。可惜这段别的视角看起来并不是这样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电影本身带来的优缺点,就不提了。
15. 阿波罗尼亚 (2020.12.15) 郭嘉轩 / 李秋盟 / 周仕麒
非常好玩儿,能让人心情好起来。这真的是任何entertainment(剧场、电影、电视剧随便什么)最终极也是最难达到的:a pleasant (not necessarily happy) experience. 小酒馆就是这类型的东西,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也能让人开心笑一个半小时,就足够了。驻演最大的好处就是质量相对稳定很多,三重真的很绝。
16. 危险游戏 (2020.12.20) 刘令飞 / 冒海飞
【【【【【【【长篇大论及剧透预警】】】】】】】
我先尽量客观点评价一下:故事我喜欢,音乐我喜欢,演员发挥空间大,而且演员磨合空间大。这是我对这个戏非常喜欢的地方(是的,和《面试》很类似),这也是每个人每一场观感会分歧很大的地方。中文版还是有点水土不服,而且删掉了“Babe”这个昵称的整条线以后这个戏其实不平衡了(说真的这条线有啥好删的,所有人,包括他家人都管他叫Babe啊这就是他的昵称别翻译直接叫就完了)。加上因为对1920年、芝加哥和Clarence Darrow的不了解,比起英文原版还是丢了很多东西的。
剩下的话不剧透没法儿说,而且看法都很私人,所以就,接受剧透的可以继续往下看。
我明年准备看一场双飞以外的卡来调整一下认知,不过呢,我对于这类型的戏(这个也适用于《面试》)的看法是这样的:我提炼出文本,我会有我的想法,这个思路和谁演关系不大,但会受到我第一次如何接触这个文本的影响;当然演员面对这个文本的解题思路肯定和我不一样;最后我在现场看着他们的答案,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可能想去推测他们的解题思路也可能不想。思路不一样我未必不喜欢,思路一样我也未必喜欢执行,但总之就是,这种戏看着就很有看戏的乐趣。
TM我最先接触的是cast recording,所以无论哪个卡组,填充空间都很大。双飞来讲,除开这个中文版本身丢失导致我不喜欢的地方,我比较有意见的是,“不可靠叙事”这条线差不多是没有的,他俩都没往这个方向靠。冒老师的思路,我琢磨着大概就是,人物基石是“Life Plus 99 Years”这首歌,然后再根据这首歌去推导前期的动机。我倒是回头越理越喜欢,原本冒内森最后两首就疯得特别带感,还有就是Thrill Me那首的最后四句,带感,冒海飞在压迫性、对峙和demanding的时候,演得都特别带感。这下倒回去理解前面我就更喜欢了。我对冒内森最后的理解就是控制狂思路,最后他疯了我在下面也疯了。我知道部分人觉得冒内森前半截看起来过于逆来顺受,特别是在刘理查非常强硬感觉完全是利用没什么感情的情况下。可是我感觉,Nathan其实一直可以从Richard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虽然他也要付出一定代价,但他确实都得到了。而对于控制狂来讲,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其他的妥协通通都不重要,更别提Nathan几乎总是只需要多说几句就能得到,而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想要对控制狂来讲再正常不过了,根本就不是事儿。所以我理解的前半截与其说是逆来顺受不如说是试错,我做A你会做B,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当然我可能就是想多了。比起来刘理查就没这么突出,属于顺利执行了,当然刘师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Richard这个角色对他真的没什么难度:自我中心、自信、利用他人,psychopath,他突出的也就是这几点。他俩最带感的就是,因为对面是刘师傅,所以当冒内森问“我让你感到威胁了吗?”而刘令飞显出惊慌的时候,这个Nathan就疯得太特么带感了。所以,虽然和我理想的答案差别很大,但结果我还挺喜欢,并且延迟上头了。这戏有毒。
(我靠了一数字数我写了一千个字这还是condense过的)
17. 两个人的谋杀 (2020.12.22) 翟松 / 钱海睿
演员炫技场。剧情文本歌曲都还行,最终完成完全依赖演员,翟松老师非常厉害。笑点其实开始过时了,很多东西也非常依赖stereotype,不过总体观感还不错,而且破四墙破得符合剧情内在逻辑,就不错。
18. 贝多芬 (2020.12.23) 贾凡 / 孙豆尔 / 吕润桐
我有点期待过高了,因为去年K-Musical推介会上演得正是我全剧最喜欢的段落。结果现在看了全剧就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第二幕AKA我最喜欢的段落是贝多芬的内心挣扎;而一三落脚则是父子关系(更准确来讲是“别把自己的理想强行灌输给小孩),这主题就,emmm。剧情进展太快,女角色是点缀,我感觉得到这个下面有个更好的戏,但我看这场,大家唱都没啥问题,但总体反正就,还行。
19. 糊涂戏班 (2020.12.24)
去年我看完就只想着笑了,今年如果不是这个阵容我是不准备再看的。总体效果还是很好。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幕,一方面是因为第一幕的铺垫够了,第二幕几乎可以从头笑到尾;另一方面是因为第二幕的幕后设定我就很喜欢。贺坪的舞台存在感真的厉害。我去年看完其实对导演以外的男角色都没留下什么印象,但今年第二幕的某个动作至少保证我忘不了盖瑞这个角色了。另外呢,《演砸了》其实像是这个戏第三幕的扩展版,这点上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糊涂戏班》这种自洽的笑点,因为不怕过时。
20. 小说 (2020.12.29) 冒海飞 / 王培杰 / 王乐天
我不知道原版怎么样,但我感觉缪时客又干了把叙事歌的歌词拉出来变成对话,再自己填词的事儿。为什么这么感觉呢?因为对话剧情拖得厉害,部分歌词抒情得莫名其妙我满脸问号。好在三位演员状态都不错,唱得挺好,我满意了。王冒和声A++,服化道真的挺不错,但能不能好好整整歌词。音乐剧不能通过歌曲叙事也是影响演员发挥的好吗。冒老师,活泼的段落有点过头,其他都不错,特别是对峙和压迫性的段落,是和Nathan不一样的一种有意思。这个戏理论上来讲是可以有多种解答的,但这三位的卡组我感觉,他们自己心里答案基本一致吧,反正我是没感觉到其他可能。总体来讲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最后晒下票根并祝明年我喜欢的演员们能演上想演的戏,也祝我能看上我想看的戏。就这样啦。

FIN.
© 本文版权归 Iris.Moir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八百标冰奔北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1 18:45:19
-
YolandaaaQ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8 23:44:40
-
f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2 2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