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记

本人马哲博士,15年五角场文理学院毕业,当了教员,学生有领导有研究生
给领导讲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头两年老老实实观摩老教授讲课,偷师学艺
给主体班上课感觉遥遥无期,毕竟那是专题课,失败一次,可能就再无机会
只能开发一些现场教学课,带外地来访领导去张江高科转一转看一看,酱紫
18年是个大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应纪念一波,写篇文章办个会之类
年初校长找到我们部主任,说让我们部挑大梁,弄一票有创意的纪念活动
主任直接推荐这个梁给我,说老人玩不出新意,试试小鬼当家,让80后来
我就很懵,怎么来?一开始也没放心上,毕竟我一个小小讲师,轮不到我
3月9日我记得是周五,下午没课我在体育馆打球,电话响了好几遍才听到
教务处副处长打的,说五点钟约了电视台的来开会,商量做马克思的节目
叫我也来,并提供思路。我赶紧冲到浴室,头发湿湿的就一路小跑去开会
来的是台下属阿基米德FM的首席内容官,非常干练的一位大哥,语速很快
双方谈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一档“给90后讲讲马克思”的广播节目
计划一共做50期,每期5分钟,问我可行性。我说5分钟太碎,50期又太多
用相声术语,讲马克思得“入活”,我的思路是按时间线索,讲19-20个主题
摘出马克思一生的若干关键年份,乃是关键时刻和场景,还原,要有代入感
把故事讲好,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特别是当年他的难事今天90后会不会也遇到
要是遇到了,马克思能给我们什么忠告,核心想法就是马克思不是抽象的标签
他在今天依然有指导借鉴意义,懂马克思主义首先得懂他的人生,这节目才好
说完,双方领导都挺满意,说事不宜迟,赶紧把详细计划写出来,转发所有人
于是周末我就吭哧瘪肚敲计划。到了周二,领导说,又找了七个老师,一起做
八个老师,五男三女,一教授一副教授六讲师,五哲学三马院,全部都是80后
我拉了微信群,说赶紧来开会!在教务处领导的注(qian)视(shui)下,到齐
我说,我们来活了,十天后要把节目录出来,大家首先定题目,定分工,抓紧写

我草拟了19个年份和初步题目,年份无异议。于是分工,85前四位老师认领两章
85后四位老师每人认领三章,我自己两章并统稿。也无异议。题目一波头脑风暴
每章文字内容三千字,录出来正好15分钟。指定了几本书作为行文写法上的参考
到了周末,又来了新通知,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文字稿很感兴趣,问能否安排出书
于是又召集开会,说每章内容要写两稿,先写录音稿,三千字,然后书稿六千字
期间每天微信群内容爆炸,热烈讨论题目、写法、搞笑的梗,完全无视群里领导
但是有的老师的稿子出得慢,有的老师的稿子不能用,最关键是大家文风不统一
鉴于27-30号,每天要录两人,四天录完,排完日程表后我开始艰苦卓绝地改稿
23号所有稿交齐,我连续三天泡在楼下汉堡王里,饿了吃,吃完疯狂重写和修改
我27号第一个录,临场发挥了片头,假象与听众半米距离一对一交流,一遍成功
有的老师上午要去录制,稿子我头一天改了通宵,终于在早晨六点她起床时搞定

就这样,呼呼啦啦全录完了。但是活儿还没结束,书稿我下了死命令,4月1日交
为了减轻负担,我灵机一动说,大家保留录音稿,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几个小板块
比如【小贴士】解释名词,【提问角】自问自答,【哲人说】收录相关哲人名言
【观天下】积极联系当代。这样形式灵活,写起来也省力。怕出岔子,汇报校长
校长说,只要把马克思讲得让大家喜欢看、愿意看,就行。出版社小编也无异议
校长还说,5月5号马克思就诞辰了,4月底书就得出来,也就是4月5号必须定稿
我滴妈,于是加紧催稿,好不容易大家2号把稿子交齐了,于是我再度回归汉堡王
5号,三天没睡的我蓬头垢面地把书稿发给小编,小编紧急发往南京印刷,我补觉
大家也没闲着,想书名,想作者,策划封面。书名一开始定的《大胡子有大智慧》
作者名字起得五花八门,什么马海青,青马沪,我半睡半醒说,马和户不能放一起
后来大家可怜我,提议署名我主编,但出版社说这本不是主编类的书,得写谁谁著
于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了个等,看起来像金庸名著、金庸新著差不多。唉差不多得了
7号,书的清样寄给了我,编辑还查出来有位老师抄了一篇网上的论文,这还了得
于是二话不说,我替他重写了。9号,用红笔密密麻麻圈出的清样稿再度寄给编辑
然后,另一头筹划16号即将在一大会址举行的首场直播。当天,所有音频制作完毕

话分两头。出版社回复我说,书名得改,用副标题《马克思的20个瞬间》为宜
以及封面设计丑到不能看(就像长沙臭豆腐一样乌漆麻黑)。我痛斥一顿美编
可怜的乙方啊。甲方这也是没有办法啦。反倒是音频节目配套的漫画效果极好

大众传媒精明得很,知道90后群体就得来这种口味,不然马克思没人愿意听
16号,大日子,所有人在一大聚齐,上海台名主持秦畅来了,气质风华绝代


直播前,大家在准备室对稿子,然后外面有人问,这节目策划人是谁?出来
同事用肘子捅我,于是我迷迷糊糊出去,外面一群记者和摄像机,说要采访
我面如菜色,腿如筛糠,其中有一家媒体问得很难,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说了一大通,问有没有不能播的,他们说没事,我们会给你剪成绝对能播的
我说这么赞吗,你们是哪个电视台的,他们说啊我们是装垫儿台的,我吓尿
人民网上海频道的女记者接着采访,采访完说我看着面熟,问我是哪个高中
一聊发现原来是高中校友,她文科班我理科班的。没太多说节目马上开始了
直播时常一小时,八人依次亮相每人讲五分钟,我最后一个上台,舌头打结

单位领导悉数到场,直播结束后已经九点半了,坐车回学校,车上被猛夸
十九讲每天播一集,到5月5号全部播完。上海党建服务中心每天都推送
看评论留言,很多人说一开始就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听,没想到非常赞
于是第二天人民出版社来消息谈合作,我说非常抱歉已经签了上海人民了
然后国家网信办知道了,全网同步推,这下流量暴增,前五天就将近一亿
据说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到了上峰,总书记也知道这事了。您给个批示多好


26号晚,书到了。纸张有点脆,内容我一个字都不敢看,怕这时候发现错别字
27号,新书发布会。在校培训的市领导火速预定了一千本。第一批三千本秒光
教务处把我们喊到一间办公室,指着桌上的五百本书说,签完。于是手抽筋了

到5月5号当天,全部节目播完,点击量2.7亿。各种微信公众号盗得乱七八糟
也顾不过来了。人怕出名猪怕壮,那一刻我怕了,微信对大家说,后面低调点
有同事发现地铁里居然有市民在看这本书,还有人说出租车司机放我们节目听

新华社后来又来采访,做成了海外版,向歪果仁说,马克思在中国是“网红”

我最怕的事情就是大热必死。谁都别说我网红,唯物史观说,红着红着就黄了
书在豆瓣居然还有人评分,2021.1.1更新,8.2分。2018年5月中国好书榜第一
呵呵,没别的好书了么?感谢专家赏眼呐!我性格比较佛,只关注内容好不好
至于别人怎么看,好也好坏也罢,感谢捧场,感谢认可,感谢老天爷赏口饭吃
18年后,借东风我开始给领导讲马克思主义专题课了,评分挺好,站稳了脚跟
2020年花了十个月又写了本恩格斯,写得不是很满意。2021年继续写新书吧
毕竟接下来都是孤军奋战,像之前那样集体热火朝天写稿的回忆,委实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