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影视以及动画观后感

电影:
1.
大概就是展览+音乐会电影,无聊的一批。
我要是Queen,估计能从棺材里面跳出来骂。
2.
确实是王晶会弄的流水账产品。很一般,但是我很好奇其中有哪些镜头和场景王晶是有参与的。特别是模仿王家卫那几下、既有杜可风的飘渺感、又有整部戏整体的邪典韵律;以及结尾“拉了稀没了纸随便拿报纸或者海报来解决”的拼凑感,也是王晶氏产品的典型收尾。
不过或多或少算是戏虐映射了千禧年交接时港片的痛苦和慢慢更多所谓“独立”风格新导演的涌现。感觉跟这几年的港片发展有点像,只是更加两极化:一边更加凶猛的往北靠,一边更加凶猛的吃死本地。
3.
真的太像黑帮绑人拍的电影了......妈的,这是不是连韦家辉也是绑来的????
集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旺角卡门、英雄本色和各路拍到发霉的黑帮片和爱情片为一体;刘德华跟黎明还要再单挑之余傻逼卖蠢;最后黎明那句:“我太有原则”,听到的时候我一口口水吐在频幕上。
这拉稀一样的剪辑和情节推进、完全就是在传达:“剪快点、赶上映,要收钱”。不过我也是佩服香港这些工作人员,不管呈现如何、那么烂的片各个岗位都带着职业操守的态度做完了一整部电影。香港电影粗制滥造再多,专业水平和鲜明特点依旧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
两星全部送给李丽珍。不能再多了,不然我对不起自己良心。
4.
跟港版异曲同工、都是在不消去原作搞笑的成分下做了本土化处理。
开局还行、中间开始无聊了、总体一般。但是每次看到欧洲电影如此开放的审查,我都心里一阵寒气和羡慕。
5.
这拍的,什么玩意儿??
一开始还没什么、但是从中东回来之后,剪辑、表演和情节节奏是灾难性的;完全没有一个主次的逻辑顺序,导致该呈现出来的紧张感和紧凑的推进变成了流水账、毫无起伏。其次是动作戏,失去了第一部的破坏力、爆发力和动感,拳头全部打在了棉花上。
总体而言,整部影片赶工的痕迹十分明显,非常可惜。不过,比起神力女超人、Barbara简直美炸了!!!!!!
Rush Hour:
1 ~ 3:
套路剧本,只是龙哥的出现增添了很不一样的色彩;当然,龙哥的动作部分也被剪的很碎就是了。
而且不知道为啥,剧本一股飞纸仔的味道。
David Fincher:
目前看过芬奇中最差的作品。全片就是流水账,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同时芬奇一贯把话说死的问题更加放大,深怕大家不知道这是在谴责共和党。
而且最讽刺的是,完全模仿公民凯恩的做法,出来的成品却跟《公民凯恩》相去甚远的质量和肉眼可见的粗糙。
James Wan:
温子仁拍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他一拍两个钟的电影,都又臭又长。
尽管运镜之类还是他拿手的部分,但是这种纯玩技法的方式是不是也玩透了???
薇拉的饰品很搭她的型,给多一星。
Chang Cheh:
1.
实在是太长了。而且张彻从这一部就已经凸显了他对京剧舞台形式的迷恋而无法自拔的弊端。
2.
比《五毒》好看.....
尽管里面的奇淫怪招和荒诞道具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他拉长了很多练功和对打的时间。对于一个action porn爱好者来说,这是幸福的。
呼啦圈跳舞表演我给多一星。
Pier Paolo Pasolini:
电影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人物是流动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比起摄影和绘画而言,电影中的人物是可以走动的,时间的流动也是产生于人物走动。所以电影是描绘时间的艺术。
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段落是睡阳台做爱的情侣。男方早上站立的姿势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神似。而整部影片中对Fine Art作品的临摹和模仿到处都是。
帕索里尼把整部影片洗牌成看似混乱实至有序的诗篇形式、每一小段诗句就是一则小故事、每一行诗句便是小故事中的一个段落,而每一个段落都能连带出一副副油画般历史味道浓厚的场景。帕索里尼十分清楚油画的排列组合不是电影胶片中一帧接一帧的形式,他没有让画面只停留在“美”、“壮观”或者“好看”的程度,而是运用镜头的机动性和剪辑的跳跃性,把那些“油画场景“串联起来、用电影的表达方式、表现了时间洪流里的人生浮世绘。
说点题外的,帕索里尼以马主义者自居,同时他作为一个教徒、个人感觉还挺虔诚的,只是当两者都放在他身上时,他个人散发出的魅力还挺两极化的。一边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一边双膝跪地的忠诚,上帝哪怕触不可及,也是人间唯一真理。简单来说大概就是:信仰就是没有信仰。
Kenji Tanigaki:
王晶可能就没有动过动作戏吧,这个感情线处理和其中的起承转合,都太像王晶那些参差不齐的玩意儿。一开始吵架的那个剪辑和镜头,跟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中黎耀辉和何宝荣吃饭吵架那段有点类似。而且影片里面甄子丹说“不如我地由头再来过”算不算王晶又一次戏耍王家卫呢?
我还看了下片中女演员们的背景,也太像王晶会找的女生了........不过上一次看王晶和毛舜筠演电影我好像还是个未成年。
当然,这还是比大部分网大有意思,毕竟甄家班就是这部片的底线和接近全部。谷恒健治结合成龙场景互动和甄子丹超暴力真实搏击做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奔流式(或许该说跑酷式)高速搏击动作设计;其实当年浪客剑心便有这样的迹象。
而这,我觉得应该是会是甄家班未来的方向。很适合用在《Sleeping Dog》中。
如果只算动作戏,这部片可以是我年度佳片之一。
Wong Jing:
看完之后跟朋友聊了很久,我们一致都想不起来王晶那部作品能好过这一部。
除了台词实在是土的掉渣,整体的灯光利用、人物和场景调度、声效控制都是顶尖的。
王晶认真起来,不输给任何一个香港导演。
Hsiao-Hsien Hou:
侯孝贤电影一直都是去感情化的。不是人物没有感情,而是他的电影、观众可以代入角色、也可以不用代入角色,只是侯孝贤从来不要求观众代入角色。
正是这一层面的磨砂,让侯孝贤电影带有冷峻的激烈感。镜头是静止的,但是人物在画面中的走动带出了无以伦比的情感表达;视觉上的连贯性,几乎抹去了剪辑的痕迹;光影的搭配,让场景和人物融为一体。
侯孝贤这一套风格对于电影美学来说,太重要了。
Stanley Kubrick:
能在如此动荡一年的末班车上,看到这样的电影实在是雪中送炭。
库布里克总是在剧本中加入一些神来之笔,让影片在贴近现实的基调和理性崩塌的疯狂之间反复横跳,比如服装店老板的女儿。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比尔在纽约街头游荡时欲望纵横的精神状态和本片以婚姻为切入点上升到了很多导演无法触及的高度。
日记提到了17个条目

- 17个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