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叮咚!爱书人,您有一份年度书单待接收

难得有一个年份能像2020年一样让所有人都拥有共同的记忆,也难得有一个年份像2020年一样挥别之后就不想说再见。人人都在感慨2020年“鼠”实不易,满怀期待2021年“牛”气冲天。
特殊的2020年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无常,生活不易,特别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然而,即便这就是生活的全部真相,我们也无需感到彷徨,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杨绛先生也曾说,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呢?私以为,阅读可以做到。最是书香能致远,好的书籍能够带给我们智慧和力量,温暖和感动,能够让我们面对生活更加坦然。
2020年,我写了36篇公众号文章,其中有30篇都是读书心得和书评。虽然这个数字与阅读大神们相比完全不值一提,但是那些读过的好书值得拥有姓名。所以,我不揣简陋,罗列出一个私人书单,并按类别挑出10本最喜欢的好书分享给所有爱书的朋友。


01.国学经典类:《念楼学短》
《念楼学短》其实是我去年就开始读的一本书,至今没有读完。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厚重、太有底蕴和价值了,所以值得反复推荐。如果你对国学经典感兴趣,又不知道从何开始,还担心过于生涩难懂,建议读《念楼学短》就好了。
本书的作者锺叔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历史学家、学者、散文作家。在《念楼学短》一书中,锺老先生将积年所抄的国学经典文章分成53组530篇,编成上下两册,每篇经典都不超过一百字,此谓“学其短”。而“念楼读”和“念楼曰”则是锺叔河先生对古文的解读(意译)和随兴所至的阅读心得。锺老先生的文字生动有趣,解读旁征博引,你会发现读一篇经典就能收获很多知识。
杨绛先生亲自为《念楼学短》作序:“《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听杨绛先生的话,准没错。
02.经典小说类:《围城》《哥儿》
2020年读钱锺书先生的《围城》,算是多年以后重温经典了。钱老的文笔犀利幽默,批判酣畅淋漓,人物各有特色,刻画入木三分。全书金句频出,想要动笔摘抄,却发现句句都是精华。《围城》的魔力就在于,让你读来时而忍俊不禁,时而陷入沉思。男主人公方鸿渐的五段感情也相当有看头,基本上将世间男女的情感百态一网打尽,读懂了《围城》,也就读懂了感情。
《哥儿》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代表作。犹记得多年前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就被书中奇奇怪怪的人和事逗得乐不可支。2020年读到《哥儿》,分分钟找到了读《我是猫》的感觉。小说主人公哥儿虽然性格鲁莽、有勇无谋,却富有正义和爱心。倒是那些张口闭口仁义道德的人,却是些伪君子和道德败坏的人。比起《我是猫》,《哥儿》的讽刺意味更浓,荒谬程度更深,只可惜是中篇小说,总觉得读得不过瘾。
2020年大概读了8本小说,最爱的还是《围城》《哥儿》这种既讽刺又幽默、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小说。
03.干货方法类:《写作七堂课》《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
在当今堪称“全民写作”的时代,写作不只是专职作家才能干的事儿,而是人人可为。《写作7堂课》是一本目标导向非常明确的写作指南,作者秋叶大叔结合自身20年来的写作经验,以7堂课的形式将7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娓娓道来,既浅显易懂又干货满满,7种写作方法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最终构成了玩转写作的一个完整闭环。
当然,《写作7堂课》不只是就写作论写作,而是将写作当成一种职场必备的工作能力,从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出发,传授各种提升职场工作能力、高效写作的方法。无论你是否有志于写作,都可以学一学其中的高效工作法和思维法,从而使今后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麦肯锡工作法》一书的作者大岛祥誉曾是麦肯锡公司的资深管理咨询师。全书围绕着如何实现工作上的“品质×效率”,从“解决问题”的习惯、“精英部下”的习惯、“善于安排工作过程”的习惯、抓住“顾客心理”的习惯、“精英上司” 的习惯、提高“工作热情”的习惯等六个方面提炼出了39个麦肯锡精英的优秀工作习惯。全书文字简练,要点突出,干货满满,不愧是麦肯锡精英的做派。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无论是好的写作方法还是好的工作方法,学以致用、持之以恒就会变成能够主宰人生的好习惯!
04.科普读物类:《迁徙:不可思议的动物之旅》《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
2020年大概读了13本童书绘本,其中科普类的读物就有8本。说实话,每一本科普读物都非常精彩,早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就专门写过一个科普绘本书单,将2020年上半年读过的四本科普绘本(《宇宙的征程》《猛犸爷爷》《建筑的故事》《MOVE图鉴 昆虫》)写进了书单,所以这次就重点推荐下半年新读的两本。
《迁徙》是一本图文俱佳的关于动物迁徙的科普读物。在书中,在书中,作者麦克·昂温用诗意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再现了20种动物惊心动魄的迁徙旅程。插画家珍妮·德斯蒙德生动形象,大气磅礴的配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带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不可思议的动物迁徙之旅,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感受到众生皆可敬的震撼。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是地球人该有的姿态。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是一本本专门研究大脑内部世界的科普书籍,从大脑里究竟有什么、成长、感觉、学习、记忆、情绪等多个主题出发全面探索大脑的奥秘。书中大量关于大脑的冷知识,绝对刷新你的认知。除了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解读,书中还设置了很多小实验,让你“现学现卖”,马上将学到的各种知识实践起来。各种风格各异的海量插画也是这本书的吸睛亮点之一,越看越有味。更重要的是,读了这本书,你会对自己的大脑、思想、情绪、行为多一些了解。换句话说,你会更懂你自己。当你更懂自己,也会更加心平气和。
05.故事绘本类:《法兰克·艾许月亮小熊系列》、新版玛德琳系列
美国的法兰克·艾许是一位内心永远住着一个小孩的童书作家。出生于1946年的他喜欢写作和画画,还喜欢吹泡泡、写儿歌、发明游戏,活脱脱一个老顽童。《法兰克·艾许月亮小熊系列》画风简洁而清新,没有过多的细节勾勒,反倒能突出主角的形象。在小熊和朋友的日常对话和互动中,展现的是真诚的友谊和关怀、满满的爱心和善意以及简单纯粹的梦想。
新版的玛德琳延续了旧版的画风,只不过作者不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而是他的亲外孙约翰·贝梅尔曼斯·马西亚诺。和外祖父一样,约翰是一位有天赋的画家兼作家,虽然他从未见过外祖父,但通过母亲和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他总能感受到外祖父的存在。通过对外祖父作品的深入研究,约翰最终成功续写了玛德琳的故事。人见人爱的玛德琳又发生了怎样的冒险故事呢?不妨陪孩子一起看看哦。
好的绘本不仅深受孩子喜爱,大人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当然,最理想的模式是亲子共读,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
06.心灵成长类:《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是世界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先生在80多岁高龄时所写的人生智慧之书,从早年的命途多舛,到后来的顺风顺水,稻盛先生总结为“一切始于心,终于心”,他的人生就是一个普通人通过改“心”走向成贤成圣之路、收获圆满人生的范本。
乍一看,稻盛先生的《心》似乎通篇讲的都是一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鸡汤”道理,过于小儿科。但所谓大道至简,越是深刻的道理,越朴素简单,关键是你要去相信并践行。值得一提的是,稻盛先生在书中所讲述的坚信的力量、愿望之力、宇宙真理等等,跟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所讲述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吸引力法则如出一辙。可见,二人都是悟到了宇宙真谛的人。
最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还提到了跟“人心”“信念”相关的话题。其实这种话题很抽象,如果没有事先读过原作便进行探讨,很容易陷于虚妄。对于心灵层面的修行之书,一定要亲自去品读,去领悟,去践行,才能发现它的价值所在。

以上十本书,既有陶冶情操的国学经典,也有休闲解闷的名家小说,既有干货满满的方法论,也有趣味十足的科普书,既有童趣盎然的故事,也有启迪心灵的良方,一并分享给每一位爱书之人,愿我们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日记提到了10本图书
- 10本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