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碎片2021备份
我的自救
我造出千万个我
她们与我并不相同
除了与我相似的困惑
我们在人生路上相遇
却早忘记彼此的来历
作为同怀困惑的人
她们缓和了我的孤独
她们还在各自路上拾来解药
分享而成了我的解药
既见我深陷于自我
她们又来将困惑向我倾诉
这给了我超然的旁观态度
让我以对她们所有的劝说
劝说我
用让我以为我在施救的方式
来救我
替人解困的我感觉到幸福
我想自己对人还有点用处
而那获她们解救的
与我所解救的
竟然都是我
果然都是我
——以放弃诗的态度写粗粝无味的诗,本身就是矛盾的凝结。诗中这许许多多的“我”字,合成一个深陷自我的我。所谓的自救,又成了一种反讽。若不加注解,读起来是不是还挺简单积极的?不过,将此状态仅做个艺术对象来打量,自嘲自娱一番,又不算多消极了(全在于看它的眼光)
2021-12-18
“第三产业自耕农(lie flat)”:
一些人娱乐别人获得收入,能换取别人来娱乐自己;
另一些人呢,只是自给自足地自娱自乐着
2021-11-20
梦里数人热情围坐一桌,目光都聚在桌首一位带发出家的老人身上,老人谦说自己越发健忘,入了空门并不曾学到什么。大家融融地笑起来,就有人与我异口同声道:
门外时时量深浅
门内那复计东西
2021-11-19
遗传的不仅有身体,还有这身体的崩坏
2021-11-18
否定确定论,承认涌现,都不影响决定论。其中没有自由意志的余地,自由意志只是表象
2021-11-10
无物不美,我需要的,只是训练自己找到欣赏它的角度
2021-10-20
你的谎话连篇
我应以我的谎话连篇
我们被彼此激起了无穷的汹涌
又被这刹那汹涌堵得毫无头绪
只能借着骗过自己
将对方阻在心门之外
这一出破戏里
又藏着怎样的无奈
2021-10-19
忘我的闭环:希求跳出自我的止观和俯瞰思考,最后倒可能放大了那个作为观察者的我。而其解药,恰恰是完全融化在自我之中,专注地去感受此刻
2021-10-19
一场不止歇的疫病
那染过情,染过背弃的
通过恋爱
将它们传递
染过的并不免疫
缠绵在难断的瘾
而那未染过的
又知不知道,你有多幸运
2021-10-14
你那么美,美得刺伤了我
它衬得我丑陋,更衬得我盲目
因我甚至连欣赏它的眼都不曾长出
只好把你卷进画轴里,不再去想
可是我呀,又总要想起,你就在那里,在我的画轴里
——可有时候的反转又在于,到头来,发现自己拥有的才是最美的
2021-10-13
不爱看研究人的书,什么心理学啦,精神分析啦,人物传记啦,即使是庄子这种引人忘己丧我的书,也无法多看。知道了,就丢掉它,否则,还是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哪怕仅仅是对自我境界的
交朋友也是同理,它提醒你自我的存在,也提醒你执念的所在
你以为开了一个更高层级的窍,就能压制住其他的窍,结果倒令你的症结,上了一台阶
谈到堵不如疏,一个凡人所能做的,也许是让己之症结恰好与己之能力相匹配,自己医病,自己掌握自己的药,从而平和地承受这一切
直至这过程自然到令你忘却
2021-10-8
从前想当然,觉得积极需要理由,而消极不需要
这话掉个个也说得通:消极需要理由,积极不需要
积极抑或消极,原来可以是一种(相对来说)主动的选择,但我们多少都在被动地积极或被动地消极着,并以为自己有着充分的理由
2021-10-7
好像两面镜子,在彼此肚里照了照,无话;
一具失败交流的遗骸,永在这里暴晒
——那些无下文的聊天记录
2021-10-4
那些不得不敷衍的事情
想起来在美国时候,大学里有一些心理学实验,你义务去参加,或仅得到少量报酬,但可以在某些课程的总成绩上加上聊胜于无的一点分数
有一次得到的题目,很明显跟被试对图片内容的主观联想和好恶有关。作为被试,在看到一张图片的同时还会连带着看到一个“神秘”的符号,题目要求则是在两两符号间选出你所认为的意义较负面的那个
我当时觉得毫无参与体验,只想给出题者反馈,能不能先在题目一开始问问被试,认不认识这些符号,因为那些神秘符号不是别的,全是汉字,而且都是中性得不得了的一些汉字,哪里比得出谁更负面呢
当然,既然是选择题,还是可以做完的。用一种AB选项间的游走做完后,我空洞地离开,走入十一点的阳光之中
2021-9-28
得绝圣弃智之智,开不开窍之窍——混沌(浑沌)
2021-9-22
达到了无我境界的思维者和无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之间,在思维上有何区别?“我”好像是一个可装卸的模块,而非思维的本质特性。它因服务于对思维之物质基础的保全,而被演化了出来
2021-9-21
用势阱概念思考灾难和革命一类的变动:
打个比方,洗手池边缘稳稳放着的东西,被震一震,能落到洗手池里,这是更稳当的一个势阱,洗手池里的东西再被强烈地震一震,还能落到地上,又是更更稳当的一个势阱(当然前提是不死)。不震或光靠小震反而还去不到那个更优的势阱,是对建立大格局的拖延(如印第安人的隔绝,可能预告着将来的惨痛,一次性的极大幅坠落)。所以这大概就是混乱中寓着稳定,祸福相倚吧
2021-9-13
灵性蒙尘而欲望炽盛的时候,脑子里的解法,不是寻回灵性,而是用堕落治疗堕落
2021-9-12
喜欢的哲学家都有拓扑学家的味道,千变万化的扭曲形变蒙不住他们的眼
2021-9-11
《齐物论》里罗列了“圣人”的许多标准,我想套用庄子的句式回敬:大圣不圣
2021-9-10
关于市场经济 vs 共同富裕这一常被过度简化的辩论
昔日在学院里也是这么被灌输,把效率和公平、把市场经济和共同富裕当做相对立的价值,仿佛赢得了这个,就得失去那个
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套政治叙事,是图利益宣传和站队的便利。事实上,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解决市场主体间地位平等的问题,需要依赖法律机制,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转,需要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利益寻租,消除不健康的垄断,否则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也得大打折扣。甚至连国家治理、政治环境的稳定性,也在间接促进着市场的平稳运行,在给企业家信心
所以,规范市场并非反对市场,增进公平也可能促进竞争,非此即彼的“扣帽子”和“站队”都有虚假正义的嫌疑。这时候借鉴一下非拉国家那些失败教训还是有意义的
另,客观上得承认,世上还有很多产权界定不明的东西,包括空气、自然环境等等,是具有“外部性”的,单纯依靠市场,会制造出“公地悲剧”。不说永远,至少在该领域完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之前,是需要政府和公益干预来优化配置的
而从我自己的价值观角度来说,我也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学中对于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数值性衡量,跟它原本意图衡量的人心的贫富、人的快乐(所谓的效用)之间,是有差距的。是有可能出现“所有人都在追求快乐,却越来越不快乐”这种情况的,这也是人类的某种无奈的无知吧
2021-9-4
在防滑坡道上,我们一边下楼梯,一边向上走;一边上楼梯,一边向下走
2021-8-24
立于不错之地的太极人
这是一类从不犯错的人,一旦你发现了他的错误,那一定是你理解错了他
他会耐心地长篇大论地就你的误解给出(牛头不对马嘴的)解释,而既然他都已经尽全力向你解释了,你仍然误解,那定是你的问题无疑了
没错,他对自己的话有完全的解释权,但因此,你也永远别想读出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即使读出了,也绝对不是那个意思
记好了,你认同他的话,是因为他的话有道理,不认同他的话,那就是你的问题
(当然,就像人对无知的无知一样,很多时候,人对自己的误解也是无知的)
2021-7-19
忘与迭代
好像在无止歇地做着星际旅行,一次次地逃逸出引力场,解锁着全新的世界。落在哪个星球,那都不是归属之家园,而只是停靠之逆旅。忆起过往,都不免有恍如隔世之感,每一番新生,都令人慨叹此前未曾活过
有些星球引力大些,耗费的逃逸能量也较大,但遗忘和变易的积累,顺着时间的箭头,总能蓄积够这份能量,它推着你,予你轻盈飘渺的身法
你没法说自己到底是谁,也抓不住任何东西。在这永逝的河流中,不舍昼夜
一路上,你就这样看啊看啊。而最后那一眼,投向了茫茫的有无间
2021-7-14
他们告诉你,往极致里去追求幸福。但我要劝你,有节制地享用它,因那极致正蕴含在节制中
2021-7-8
一个纯粹的理性者所讲的道德,并非理性者心中立下的道德,他只是读出了听众们内心的假定(所谓自然法),再指出他们所见证、所实行或所纵容的事情与这假定间是相符抑或相左的而已
有的人更热衷于表达事实的前半部分,也即揭示道德的相对性(告诉大家自然法是流动不居的,皆是有条件的假定,且人之所见,人之用以评判的所谓"真相"是易/总被歪曲的),有的人更热衷于表达事实的后半部分,也即为民众揭露其自身的矛盾性,双标或前后不一(拿自然法作衡量标准。当然也有用着用着就把自然法作了信仰的,那其实已经脱离了理性的任务。反之,因道德相对而判定其无用,又不免同沦“信仰”窠臼)
双方各有其支持者,就在面上形成了某种相对抗的势力。其实自由放任派、保守卫道派,他们谈论的本就是两个问题
至于主观感情上,前者倾向于靠自我改变而求脱苦,后者倾向于借评议及改变他人而求脱苦;前者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异端之权,恐怕也是想为自己谋求捍卫这样一份权利,后者更有一种多数人的正义,大概也能接受自己的棱角(至少在表面上)被多数人矫正磨平吧
那么,究竟是容忍矛盾的人更不矛盾,还是不容忍矛盾的人更不矛盾呢?
2021-7-8
城市的高楼里,你守着片不着泥土也不见什么天的孤地
你擦洗这一小间房,并不亮堂,预备做个幼儿培训,说你能教写字也能与孩子交心
你给我指楼下,说新的地铁线要铺设好了,话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我到窄窗边顺你指的方向,只看见一片片工地般的废墟,隐约感觉被摇颤了地基
——记一个梦
2021-7-4
我们这些愚蠢人啊,披着名为智慧的袍子,还不忘往上头又贴又绣,好扮演智慧
有人要来扯这袍子了,还不得裹紧点
扯这袍子的话语,明心见性,一点不装腔,一点不晦涩
那声音清越,而你该怎么办呢,索性拿袍子再堵堵耳朵
——欣赏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陶渊明》
2021-7-3
一只吃得肚儿圆滚滚的蚊子,酣然滚上了正读着的书页
下意识的反应了结了伊的性命,字缝间则永留关于伊的淡红的纪念,尽管那用的还是鄙人自己的血
2021-6-29
什么叫祸福相倚
你的世界是所有可能让你存在的世界的一个抽样
从概率的角度看
如果你所处的世界有好有坏,可能说明这个宇宙不太坏
如果你所处的世界特别完美,可能说明这个宇宙坏了
就像超市里水果不新鲜的时候,只剩高价区能挑到想要的水果
新鲜的时候,低价区也有好水果
2021-6-14
残破之美是禅,是对精致完美的嘲笑
极致工匠、一丝不差也是禅,不惜将时间、感情、精神全副倾倒,是对生命之意义的嘲笑,是用执着嘲笑了执着
禅在禅中,禅在禅外
禅外禅就是禅内禅
2021-6-3
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人
经济学研究人的快乐如何达成
经济的好坏应以快乐的程度衡量(效用理论乃其立足之基)
但快乐难以捉摸,只好将就着用金钱和物质作为替代
而这种粗略乃至拙劣的替代,又造就了连锁的一系列的误导
它误导人放下快乐去追逐其他
误导人成为资本最大化利润的工具
使用一个模型久了,渐渐以它为普适的,无时无处不成立的
而忘了它与它所模拟的真实之间存在的偏差
由此还形成了一个宗教
让信仰它的人群对异己嗤之以鼻
让不信仰它的人承担了过多的舆论和价值观压力
2021-6-3
抱歉,我虚无得太真诚了
所以才常拿真诚开玩笑
2021-5-17
不自反的生命开出了繁花遍地
自反的生命虬曲在一颗种子里
隐约见到了天国
2021-5-16
对冲
等一个久别重逢
不过沉浸在对它的想象中
就已构成我所有的疗愈
可我深知人会变啊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到那时我怕又将忘性大于记性
没关系
想那失了药的一刻
我也就好了病
2021-5-14
读书人多有看不完书的焦虑。当你将时间看作稀缺资源,恨不能阅尽天下书时,你已忘了那些文字原是来陪伴你的时光一道流淌的。书以外的其他美事美物,也莫不如是吧
互联网时代,相信自己在使用工具的消费者,同样也在被工具使用着。生产者自以为摆脱了被使用的命运,骄傲于对工具的掌控,其实他的时间精力,他的脑力才华,何尝不在为工具所奴役?奴役的评判标准,该不只有现金流的正负吧
消费品是标了不同价格的药,谁会认为贵的药就更对症呢
父说三体读了一点就读不下去
我说你要接着看呀,别被文笔细节的表象迷惑呀。我真替你可惜,多么有幸竟和他生在同一年代,就这么错过。屈原没机会读李白是没办法,你没读过李白就遗憾
父说我也替你遗憾,没能和庄子一起看鱼。屈原没读过李白,也是种幸运
我说你就只研究人的学问,愿意了解人的历史啦,习俗啦,掌握正月里哪一天是所谓人日啦,又像山海经上的内容,硬去学它,就是把古人的幻想当知识
父说马未都那一类人,研究古董,也不创造什么新东西,就把老人传下来的透彻掌握,一辈子不也就很充实吗
我说这一层次的知识无穷无尽,可以无限细化,无比琐碎,像庄子说的知也无涯,如何能用有限之生去追求。你是要掌握加法,还是要去背住581+632等于几呢?有些知识,需要的时候百度一下不就好了
父说有些知识百度不到,何况在这方面有追求的人,不会容许自己不知道
我说你把自我价值建立在人上,但人只是暂时的、偶然的东西,如何能成为目的。要我说,人间一切更像是教具,佛像一般,让你悟出一些在它之上的东西。而刘慈欣这类人,就在悟一些人之上的东西,一些没有了人也依然成立的东西
父说我对务虚的没那么感兴趣
我说那不是务虚,而是更根本的务实,是万事万物都遵循的道层面的东西。爱因斯坦是在务虚吗
父说世上有几人能懂爱因斯坦
我说不懂也不会因此否定他的价值。努力去了解,没准还能蹭到表面一点点漆
父说我才不敢否定爱因斯坦,但他也挺枯燥乏味的。辞海摆在那,就为了一辈子翻一两次,但编辞海的前辈们,对这些犄角旮旯,照样研究得不亦乐乎。周作人啦,汪曾祺啦,还有写随园食单的袁枚啦,也就品品那人间眼前的趣味
我说蚂蚁大概只能看到对面蚂蚁美不美,前方食物美不美,看不到大树的美吧
父说最后只能归结为各人喜好有别吧
我表示同意
趁父关门去睡之前,我又抢出一句,没有刘慈欣,也是万古如长夜呢
两人都乐了
2021-2-21于离家的火车上
这可能是首诗
雅人见其雅,俗人见其渣
这大概是大俗的宿命吧
好比石头剪刀布,一物降一物
青眼,白眼,标准已是玄学
何况带着标准的人还难保不看走眼
而谁又真知道自己所带的
究竟是雅人标准还是俗人标准呢
2021-2-4
人为了到达彼岸而跳下了水,又在未到时将彼岸忘了个干净。他们游得没日没夜,尤其对彼岸人嗤之以鼻。他们爱问彼岸人一个问题:你们怎么还不下水呢?
2021-2-2
人与人之间以99.99%的相似度互为分身
有的人在忙着,让分身替自己玩
有的人在玩着,让分身替自己忙
从分身处,人得到爱,得到恨,得到冷漠
人也给分身爱,给分身恨,给分身冷漠
2021-1-4
婚礼上,新娘的父亲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也是一种父权构建,将女方置于被保护者的地位。也许现实中,至少有同等可能,应是新郎的母亲将新郎的手交给新娘吧
2021-1-3
大脑有时想当然地认为其他身体部位都有选择,能做自己的主宰,过上和它大脑一样的生活,然而,一方面大脑自己脱离不了其他部位而存在,也无法在全是脑的世界里存活,甚至还暗暗享受着身为各部位之灵长的荣耀,另一方面,尽管看上去大家都有过“干细胞”形态,都有选择,但手终于还是在手的环境里成为了手,拥有了手之为手的能力和欲望
当大脑表现出对其他部位的恨铁不成钢,究竟是在纠错,在悲悯,还是站在话语权高地曲折地表达着对自我的赞许(简言之,在自恋)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