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派|负氧离子已经运用到了临床领域
负氧离子的浓度达到10万个/cm3时,就能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就研究利用负氧离子治疗疾病。目前,国内外仍然在研究利用负氧离子治疗更多的病。例如基因病、肿瘤、白血病等。
负氧离子治疗多采用吸入方式,然后通过黏膜将电荷释放于血液,达到调节神经反射,体液循环和细胞修复功能。负氧离子在临床医学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负氧离子能够调节和改进神经系统及大脑的功能状态,使抑制过程增强,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增加食欲,并具有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而正离子的作用则相反。所以长时间停留在烟尘弥漫、通风不良的地方,常感困乏,头晕,头痛、甚至恶心等;而在海滨,瀑布和喷泉附近,使人觉得头脑清醒,心情爽快舒畅。在空气离子的作用下,脑电图会有所改变,适当剂量的负氧离子可使脑电波频率加快,振幅加大。
适应症状: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因不明的神经痛、过敏性疾病、偏头痛、更年期(或月经期)综合征、抑郁症。临床实验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对111名精神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对改善无力、易怒、焦虑以及改善抑郁均有很好的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负氧离子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空气负氧离子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产生作用,而且对人体呼吸系统功效有明显作用。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负氧离子促使支气管纤毛运动,有利于黏液的排出,并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解除其痉挛。起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适应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百日咳、肺尘埃沉着症、感冒、慢性鼻炎和慢性咽炎。
(4)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负氧离子均能刺激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小板增加,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加球蛋白及pH值。空气负氧离子可使血沉减慢,正离子则使其加快,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荷负电,负离子加强了这一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同样,由于血纤维蛋白原和血浆蛋白的带电状况的改变,可使凝血时间缩短,血液黏稠度增大。适应症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负氧离子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营养,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增加。
适应症状: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性哮喘、高血脂症状等。
(6)对皮肤病的作用 负氧离子流能使浅表溃疡干燥并形成保护膜。改变创面酸碱度,促进上皮增生,对伤口细菌有抑制作用,加速伤口愈合。
适应症状:风湿性关节炎、烧伤、创伤、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慢性湿疹及慢性皮肤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