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意到套利到形式
做生意既然和上班有所不同,那么在模式上必然和上班有所区别。上班主要是出卖劳动力,干了一个月的活,到月底等老板发工资。生意则是“1块买进2块卖出”,“低价买高价卖”是所有生意的通用模型,这种手法也叫做套利。
如过一个“1块进2块出"的模型能够一直维持,那么经营这个模型的商人,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现实中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并不多,其原因就是因为套利的模型没法进行长期维持。当一个好的套利模型出现在市场上时,必定会有大量的人涌入并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之后,原本的“1块进2块出”的模型就会变成“1.4999元进1.5001元出”了,这个时候利润就不再是可观的了。这就像疫情期间的口罩价格,因为当时口罩缺乏,一度卖到10多元一个,紧接着就是有一大批的制造商入场,迅速的将口罩价格拉回到一个5毛的水平。
即使一个套利模型并不可以长期维持,但做生意必须是得依赖套利模型的。因此如果想挣得大钱,就必须得维持住套利模型的利润,又或者在利润差缩小之前就进行了多次的交易。这些办法总结起来有如下的一些方式:
1、垄断。通过阻止其他商家经营一个套利模型,使得这个模型的利润能够长期的维持住。那么这时即使经营效率没有那么高,长久下来也是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利润的。这种方式目前由国企把持,例如非国家不能经营石油买卖。
2、在一个套利模型利润还可观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买进卖出的效率。这种方式的风险是很高的,因为利润缩小的速度难以把控。极有可能在资金投入之后,利润突然跌入谷底。在大资金的进入之后,生产力会急剧上扬。如果市场太小、竞争对手过多,在还没有盈利之时,就发现市场已经饱和、卖不动了。所以,这种方式的运作必须有前提条件,一是市场必须要大,因为大才不容易有剧烈震动。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门槛,不然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再大的市场也无济于事, 疫情期间的口罩生产利润就是反面教材。
3、制作一个品牌,使得套利模型私有化。在有品牌之后,通过广告、营销等手段使自有品牌看似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提高价格和流通速度。做得好的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类似于垄断的效果,例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大品牌用的都是这种手段。
4、提前预测,在套利模型的利润还普普通通,甚至看着像赔本买卖之前,就做好准备,提前进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卖价提高,再将其卖出。就像02年以前的域名,12年时的比特币,13年前的茅台股,如果早早的就进行大量持有,待到他们价格上涨了之后,自然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四种方式中,1在中国除了政府没法做,2需要有大量资金和快速的行动力,3需要足够的了解人们喜好,4则是能够读懂趋势并提前做好准备。最容易暴富的是4,正如常听到的那样,商业的最高级是金融。